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翘嘴红鲌俗称"刀鱼"、"翘嘴巴",属鲤形目、鲤科、鳊鲌亚科、红鲌属,是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经济鱼类。其行动迅猛,性情暴燥,易受惊善跳跃,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开胃健脾、消肿利尿、强身健脑的药效,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野生的翘嘴红鲌以肉食性为主,而经人工繁育养殖的翘嘴红鲌完全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饵料,近些年翘嘴红鲌已成为池塘养殖、河沟湖泊养殖放流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父本,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本。杂交鲌肌肉的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父本。杂交鲌肌肉中十五碳烷酸(C15∶0)、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鲌肌肉硬度显著高于母本,肌肉弹性显著低于父本;铁含量与父本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结果表明,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杂交鲌“先锋1号”是采用混合选择、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等育种技术手段,通过长江丹江口翘嘴红鲌(♀)与长江上游黑尾鲌(♂)杂交研发的1个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2013年成为国家主推品种,具有生长快、体形好、营养价值高、性情温驯、易活鱼上市、易垂钓等优良特性。笔者近几年来多次引进杂交鲌“先锋1号”夏花,开展苗种池塘培育试验,探索适宜的养殖模式,旨在利用其优良性状为东北寒冷地区增添新的养殖品种,提高渔民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翘嘴红鲌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翘嘴红鲌俗称白条、和顺、太湖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肉味细嫩又鲜美,为鱼中上品。目前湖泊和水库的翘嘴红鲌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开展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池塘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等的研  相似文献   

5.
正翘嘴红鲌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翘嘴红鲌俗称白条、太湖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翘嘴红鲌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肉味细嫩鲜美为鱼中珍品,市场价格较高,是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湖泊和水库的翘嘴红鲌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开展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对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鱼类资源都十分有益。1生物学特性翘嘴红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容易受惊,拉网操作时,可"飞"越1m多  相似文献   

6.
翘嘴红铂又称大白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翘嘴红鲌也是受欢迎的养殖鱼类,养殖前景看好。苗种培育是翘嘴红鲌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以下分别介绍翘嘴红鲌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杂交翘嘴鲂     
正杂交翘嘴鲂(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4)由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选育。通过近十年的团头鲂与翘嘴红鲌的远缘杂交研究,科研团队首先成功研制出二倍体鲂鲌品系;然后通过大量的正反交研究,选定用该品系的F1雌性与雄性团头鲂回交,最终形成了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翘嘴鲂。  相似文献   

8.
正一、品种概况(一)选育背景翘嘴鲌、团头鲂是隶属于鲌亚科鲌属和鲂属的两种重要经济鱼类。翘嘴鲌为中上层鱼类,体型细长,肉食性,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但肌间刺多,饲料蛋白需求高,且性情急躁,不易捕捞,活鱼运输困难。团头鲂为中下层鱼类,食性杂,饲料蛋白需求低,性情温驯,易捕捞和活鱼上市等。翘嘴鲌与团头鲂在外形、食性、抗逆等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开展翘嘴鲌和团头鲂杂交育种,通过两者基因重组,可以改良翘嘴鲌养殖性能,培育出体型特异,养殖性能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也称大白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品种。网箱养殖翘嘴红鲌适合在湖泊、水库等大中水域开展,是翘嘴红鲌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通常用来养殖翘嘴红鲌成鱼。  相似文献   

10.
杂交翘嘴鲂     
正育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湘江流域采捕后分别经6代群体选育的团头鲂选育品系♀和翘嘴红鲌选育品系♂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二倍体鲂鲌为母本,以团头鲂选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5,即为杂交翘嘴鲂。遗传了团头鲂的草食性,肉质鲜嫩;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鱼平  相似文献   

11.
<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属鲤形目、鲤科、近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好开发前景的优良淡水品种。目前,湖北、江西等省黑尾近红鲌养殖业已快速兴起,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08年率先在江西引进该鱼并试养繁殖成功,2011年起,该所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实施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黑尾近红鲌规模化育苗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示范》,先后突破该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幼鱼蛋白质需求、苗种培育、池塘主养、网箱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技术,为发展黑尾近红鲌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现将黑尾近红鲌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俗称黑尾鲌,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  相似文献   

13.
<正>翘嘴红鲌【品种来源】选择太湖和大型水库野生翘嘴红鲌培育后获得。【特征特性】选择太湖和大型水库野生翘嘴红鲌,经六年适应性选育,遗传性状稳定,可自繁自育;生长速度快,鱼  相似文献   

14.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鲌进行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3‰?以下,翘嘴红鲌能适应并生长较好,共收获翘嘴红鲌15416kg,亩产154.16kg,饲料系数1.949,个体平均规格为13.72厘米/尾,总收获翘嘴鲌871697尾,成活率87.16%,养殖经济效益每亩达1000元左右。结果表明,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鲌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5.
<正>沼液是指将畜禽粪便有机物质投入密封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多种发酵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多种植物生长的养分,丰富的氨基酸及各种生长激素、维生素等,具有营养、抑菌、刺激、抗逆等功效,是一种优质有机液体肥料。桐乡市大麻镇翘嘴红鲌养殖面积1000余亩,占全市翘嘴红鲌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但翘嘴红鲌苗种培育一直存在培育时间长、发病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翘嘴红鲌养殖的推广,为进一步提高翘嘴红鲌  相似文献   

16.
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属鲤形目、鲤科、近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目前,国内学者已就黑尾近红鲌的生物学性状[1]、年龄与生长[2,3]、人工繁殖[4,5]、胚胎发育[6]以及池塘养殖试验[7]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关于该鱼网箱养殖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赣州市陡水湖水库七星湖库区进行了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试验,旨在探讨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技术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由淡水中心何义进副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810156892.9。该发明是一种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方法。在面积为5~10亩的水域中,以800~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翘嘴红鲌养殖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翘嘴红鲌养殖生产在江、浙、沪迅速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育优良的养殖品种,我们作了草鱼和翘嘴鲌的杂交试验,培育出杂交鱼种一万四千尾。杂交种的选育及成鱼养殖,尚待继续试验观察。一、人工杂交: 一九七三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亲鱼塘内,捕获两尾雄翘嘴鲌,放于孵化缸内暂养。翘嘴鲌个体在半斤左右。同时选成熟的  相似文献   

20.
正翘嘴鲌学名翘嘴红鲌,俗称大白鱼、太湖白鱼、白条鱼、翘壳等,是长江流域大型优质经济鱼类之一。最近几年草鱼、青鱼等常规品种鱼价格下跌较多,养殖利润低,而翘嘴鲌市场较紧张,价格稳中有升,具有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但根据近年来九江地区翘嘴鲌养殖情况来看,养殖效果并不理想,养殖经济效益偏低。因此瑞昌市畜牧水产局与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共同探寻新的"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