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运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邵阳烟区不适用鲜烟叶的田间摘除叶片数和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下部叶片数量主要影响烤烟上部烟叶的开片度、叶片厚度、平衡含水率、叶质重;摘除下部叶片数和摘除时期以及摘除顶叶片数主要影响烤烟上部烟叶的单叶重和含梗率。邵阳烟区稻田烤烟优化烟叶结构以打顶时摘除下部2片烟叶和倒数第1烤时摘除顶部1片烟叶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云南曲靖烟区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云烟97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曲靖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7试材,研究了4个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物理性状的最大叶宽、含梗率、叶片厚度呈现出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化学成分中淀粉含量先增后减趋势;总氮、烟碱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钾、氯含量变化不大,还原糖、总糖及双糖差比例不协调,需要综合考虑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云烟97不同部位烟叶适宜采用不同成熟度采收,其中下部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处理XM4(叶面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中部叶以处理CM3(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3/4以上)采收最佳;上部叶以处理BM4(叶面全黄;主脉全白,有叶尖发白或焦尖现象)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在12个省份采集129份烟叶样品,检测其物理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烤烟产地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抗张强度、叶片厚度、填充值都有较大的影响;烤烟等级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片厚度、填充值5项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得出,烤烟产地与烟叶物理特性关系更为密切;烟叶单叶重、厚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湘南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构建物理特性指数及引入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不同物理特性指标的效应不一致,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开片度、单叶重和叶片厚度,施氮量主要影响单叶重、含梗率、叶片厚度,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主要影响开片度、含梗率;2种植密度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贡献率为29%左右,施氮量为33%左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为38%左右;3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氮量的减少,烤烟上部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数增高;4湘南烤烟以种植密度18 195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雪茄茄衣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茄衣中部烟叶主要农艺性状及晾制后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SPAD值和含水率降低,色度值升高;晾制后烟叶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拉力值先升高后降低;两糖比先增加后降低,氮碱比和钾氯比降低;成熟度和油分得分升高,支脉粗细和支脉平伏度得分降低。综合考虑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茄衣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外观特征为叶色绿黄(绿中微带黄),主脉1/3变白,支脉1/4变白,茸毛少部分脱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一次性采收烤烟中部6片叶的适宜成熟度,以湘烟7号中部6片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成熟度(M1,习惯采收)、中成熟度(M2,推迟7 d采收)、高成熟度(M3,推迟14 d采收)分别一次性采收中部6片烟叶的成熟特征,并对其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成熟度提高,M2和M3处理采收的鲜烟叶SPAD值较M1处理平均分别下降6.48%和14.11%;烤后微带青烟叶比例减少,杂色烟叶比例增加,其中M2、M3处理杂色组烟叶比例较M1处理分别提高2.54、7.80百分点;化学成分以M2处理较协调;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总分以M2处理最佳;M2处理上等烟比例较M1处理提高3.29百分点,M3处理上等烟比例较M1处理降低14.01百分点;M2处理均价较M1处理提高1.01%,M3处理均价较M1处理降低10.35%。可见,烤烟一次性采收中部6片烟叶应较当地习惯采收时间推迟7 d,适宜成熟采收特征为叶面变黄1/5~1/2,主脉变白2/3至全白,支脉变白1/3以上,叶缘卷曲,茸毛部分脱落,无或少量成熟斑块,叶面褶皱,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SPAD值在21....  相似文献   

7.
为福建光泽烟区烤烟适宜成熟度采收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品种K326烟叶为对象,以成熟度外观特征与习惯采收相当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成熟度采收烟叶,研究采收成熟度对主栽品种K326各部位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采收烤前各部位烟叶SPAD值随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降幅为上部叶>中部叶;中部叶以叶面80%~90%浅黄色,主脉变白2/3以上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佳,以叶面90%~100%浅黄色,主脉基本变白采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但各处理间差异均较小;上部叶以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及衍生指标均最佳,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上部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均较优。  相似文献   

8.
设置K326上部烟叶6片叶一次性采收后按叶位(从上往下)分置烘烤(设3片叶置于同一烤箱、2片叶置于同一烤箱和6片叶置于同一烤箱(对照)),分析烤后烟叶的单叶质量、含梗率、外观质量及等级结构,并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与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上部叶按叶位两两分置3个烤箱烘烤,上部叶5和上部叶6单叶质量比同一烤箱烘烤分别提高了9.4%和11.2%,上部叶1至上部叶6的含梗率分别降低5.2%、3.3%、2.5%、6.9%、8.7%和13.1%;②分置烘烤深(金)黄、成熟、疏松、油分多、色度浓强的烟叶在总烟叶数中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置于同一烤箱烘烤;③分置烘烤能显著提高上等烟所占比例,在上部叶1至上部叶3中,分置3个烤箱烘烤,B1F烟叶提高了8.54个百分点,B2F烟叶提高了48.4%;在上部叶4至上部叶6中,分置3个烤箱烘烤,B1F和B2F烟叶分别提高了195.6%和10.5%;④按叶位分置烘烤,烟叶还原糖含量、两糖比值及糖碱比值比同一烤箱烘烤均显著提高(P<0.05);⑤按叶位分置烘烤烟叶的香气量、柔和细腻度、刺激性、余味、杂气等的得分及感官质量评吸总分都高于放置于同一烤箱烘烤的。  相似文献   

9.
指示叶片成熟度对一次性采收的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适宜成熟度和采收方法,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选取上部倒数第3片叶为指示叶片,研究指示叶片处于尚熟、成熟和完熟时对一次性采收的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指示叶片采收成熟度由尚熟提高到成熟再到完熟,上部叶SPAD值、叶片厚度和叶质重均下降,且不同成熟度间差异显著;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15.99%~20.53%和14.85%~18.80%范围内变动;总氮为2.95%~3.40%,烟碱为3.19%~3.42%;糖碱比为4.87~6.25,并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上部倒数1~3片叶上等烟比例因叶位升高而增加,倒数4~6片叶上等烟比例则反降。尚熟采收的产量最高(1 255.42 kg/hm2),而成熟采收的产值最高(2.48万元/hm2)。利用指示叶片成熟度来指导上部叶一次性采收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吉林农安烟区晒红烟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以当地品种大叶黄为试验材料,研究上部叶和中部叶4种不同成熟度对晒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味物质、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M3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刺激性、杂气小,劲头适中,余味、燃烧性好,感官质量最佳,M1最差;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  相似文献   

11.
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烤烟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采收方式研究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方式相比,顶1叶尚熟时集中采收上部6叶或上部各叶适熟时进行分次采收做法,所得上部叶整体质量较高,且更接近中部烟叶。采收方式对烟叶物理特性影响远大于成熟度对烟叶影响,集中采收能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单叶重和叶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相对疏松;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大于采收方式对烟叶的影响,成熟度提高后总糖、总氮、烟碱和还原糖含量下降,钾含量有所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提高,杂气和刺激性降低,可用性有所提高。集中采收可提高上部烟叶整体成熟度,但烟叶产量和产值因此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收成熟度对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广西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烟株中部尚熟、成熟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先由差变好,再由好变差;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单叶重持续下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先增加后减少,总氮、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趋于下降;烟叶香气成分总量及其中性组总量、酸性组总量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组总量趋于升高;烟叶香气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烟叶香气型指数趋于升高,过熟采收对香型风格稳定有不利影响。[结论]南丹山地K326品种中部烟叶不宜尚熟采收,更不宜过熟采收,必须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烤烟上部烟叶单叶重、烟叶等极、烟叶外观质量、烟叶物理特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采收方式中,烟叶烘烤质量在总体上以一次性采收(带茎或不带茎)的最好,一次性带茎采烤能增加烟叶的产量.可能是因为叶片在烘烤过程中得到了茎杆中的一些物质补充,自身内含物质消耗较少;一次性采烤对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次性带茎采烤的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也均优于其他采收方法。常规采收的次之,常规采收的烟叶的各种特性和成分优于环割处理的烟叶,但比一次性带茎采烤的较差。环割处理的烟叶与前两种采收方式采收的烟叶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烤烟成熟度与茎叶夹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烤烟成熟度的客观标准 ,研究了烟叶成熟过程中茎叶夹角的变化。结果表明 :烟叶成熟过程中茎叶夹角的大小能定量地反映烟叶的成熟度。对K3 2 6品种下部叶片 ,当烟叶颜色由绿转黄 ,茎叶夹角达 60°~ 70°时 ,表明烟叶已经成熟 ,此时采收可获得最佳产质量 ;而对其中、上部叶片 ,当烟叶外观颜色达一定程度 ,茎叶夹角达 80°~ 90°时 ,可视为适熟标志 ,此时采收烟叶易于烘烤 ,烤后烟叶物理性状适宜 ,综合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5.
茎叶夹角在判断烤烟成熟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在烟叶成熟的过程中,用茎叶夹角的大小能定量地反映烟叶的成熟程度。对品种K326下部叶片,当烟叶的颜色由绿转黄,茎叶夹角达60~70°,表明烟叶已经成熟,此时采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而对K326中、上部叶片,当烟叶的外观颜色达到一定程度,茎叶夹角达80~90°时,可视为适熟的标志,此时采收烟叶易于烘烤,烤后烟叶物理性状适宜,综合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相智华  张国  朱启法  王传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15-9718,9737
[目的]为了解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成熟期灌水、采收方式、采收成熟度等因素对上部烟叶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烤烟上部叶成熟期的水分供应、采收方式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可用性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成熟水对上部烟叶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采收方式,再次是采收成熟度.在烟叶生产实践中,采收前5~7d灌溉一次成熟水、4~6片叶一次性采收(带茎或不带茎)、适当推迟采收时间,有利于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叶龄和外观特征两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云南生态条件下KRK26品种采收成熟度判断标准。结果显示,现行的云烟系列烟叶成熟采收的判断标准不太适合从津巴布韦引进的多叶型KRK26品种,其成熟度判断应综合考虑叶龄和外观成熟特征,中部和下部叶应参照外观特征以叶龄为主,上二棚和顶部叶应该根据叶龄和外观特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红云红河集团保山基地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的适宜采收成熟度,本研究设置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处理,对不同处理鲜烟素质指标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来看,红云红河集团保山基地红花大金元采收适宜成熟度标准为:下部叶,打顶后14 d左右,烟叶叶面黄绿色面积50%~60%,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叶,打顶后34 d左右,烟叶叶面浅黄色面积70%~80%,主脉变白2/3以上;上部叶,打顶后48~51 d,烟叶叶面浅黄色面积80%以上,主脉变白3/4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红云红河保山基地红花大金元品种不同成熟度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为保山烟区该品种质量提升提供适宜采收成熟度参考。对比了3个田间采收成熟度处理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随着红花大金元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的提升,大部分香气前体物降解产物及特征致香成分含量增加,各致香成分变化的幅度不一致。结合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烟叶大田采收成熟度标准为下部叶,打顶后14天左右,烟叶叶面黄绿色面积50%~60%,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叶,打顶后34天左右,烟叶叶面黄绿色面积70%~80%,主脉变白2/3以上。上部叶,打顶后48-51天左右,烟叶叶面黄绿色面积80%以上,主脉变白3/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