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促进广西荞麦产业发展,对收集的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以普查收集的 58 份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等 9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平均值分别为80.57 d、70.29 cm、3.75 mm、2.63 个、8.68 节、22.97 g、97.02 粒、2.22 g 和 918.7 kg/hm2,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 27.93%,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 5.42%;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与茎粗、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千粒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结论】通过鉴定评价,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是影响荞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高产型荞麦品种的形态特征为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分枝多、单株结籽数多、粒重适中;筛选出巴头荞麦、建立春荞、黄坪荞麦、朔晚荞麦、古砦三角麦和瓦渣地荞麦等 6 份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晋北丘陵区黑丰1号荞麦适宜的施氮量,大田条件下开展了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黑丰1号荞麦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的磷肥、钾肥情况下,增施氮肥用量可显著增加荞麦的主茎高度、单株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小区籽粒产量,而对荞麦的主茎节数与千粒重增加不明显;与对照(CK)相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丰1号荞麦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与单株分枝数分别提高1.9~18.2 cm、0.7~2.3个和1.5~6.9个,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0.60~1.40 g、-0.2~0.4 g和69.4~714.2 kg/hm~2。综合而言,90~135 kg/hm~2是晋北丘陵区获得黑丰1号籽粒高产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引进的16份参试品种(甜荞7份,苦荞9份),7个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其对产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甜荞:影响产量主要因素为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日数。因此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和兼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②苦荞:千粒重>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分枝。因此选择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相对较高及主茎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4.
于2019年通过对玉溪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烟后种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玉溪烟后种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玉溪地方苦荞品种生育期长,株高较高,主茎节数、主茎一级分枝、单株粒重、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YK-13产量最高,达2 650.00 kg/hm~2,较云荞1号(CK)增产6.71%;其次为YK-8,达2 543.33 kg/hm~2,增产2.42%;再者是YK-4,为2 500.00 kg/hm~2,增产0.67%,其余参试品种产量低于云荞1号(CK),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YK-13、YK-8和YK-4地方苦荞品种经筛选、提纯、去杂后,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好,可在玉溪烟后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6.
对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耐荫进行鉴定,为东北地区耐荫性育种及大面积推广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测量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对9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处理使大豆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极显著降低,但不同大豆品种(系)对遮光处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将9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别为15份不耐荫型、60份中间型和15强耐荫型。筛选出的强耐荫大豆种质资源不仅可为大豆耐荫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并且部分优异品种可作为间套作模式下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播期水平,4种品种下荞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荞麦生育时期延迟,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单株(根、茎、叶)干物质重量、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亦呈下降趋势.B1与B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B4与B3相比增产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荞麦高产栽培品种选择及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开展苦荞资源研究,对筛选优异苦荞种质资源和改良苦荞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 Excel2003和 DPS7.5软件,从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3个方面,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记载的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均有苦荞种植,但不同苦荞品种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性状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出苦荞地方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山西省苦荞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维生素 PP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而维生素E 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微量元素 Ca、Mg、Cu、P和 Se等含量极为丰富,Fe、Mn 和 Zn等含量亦较高;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并采用欧氏距离,利用类平均法对调查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通过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中保存的苦荞资源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品种资源进行了分类,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具有安康山地烟区特色的烤烟新品种(系),在安康主产区设立2个试验点,以烤烟品种K326、‘云烟87’和‘秦烟9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6个烤烟新品种(系)的适应性进行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YN105单株叶片数多,化学成分协调,单位面积产量为2221.05kg/hm^2,单产值为33960m元/hm^2。上中等烟率为80.17%,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好;YN99中心花开较迟,化学成分协调,单位面积产量为212850kg/hm^2,单产值为33454.05元/hm^2,上中等烟率为83.17%。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较好。建议YN105和YN99新品种(系)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安康主烟区适度种植,但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筛选适应大同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苦荞麦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大同地区分别对‘黑丰1号’、‘六荞2号’、‘威宁3号’、‘湖南3-1’、‘西农9909’、‘六荞1号’、‘湖南1-2’、‘晋荞麦2号’、‘湖南3-2’、‘黑粒苦荞’、‘白苦荞’、‘黑苦荞’、‘苦荞’、‘黑绿荞’和‘额洛乌起’15个苦荞麦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晋荞麦2号’和‘黑苦荞’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较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连续12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变化,探讨中国苦荞品种改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中国苦荞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对苦荞性状的影响,按照中国南北方地理划分标准将苦荞区试试点分为北方组和南方组,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4年共12年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及产量性状在南北方的变异,并比较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苦荞品种在南北方的性状差异。【结果】12年间,苦荞北方组和南方组参试品种产量分别增加了21%和32%,年均增幅分别为1.8%和2.6%。来自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山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和重庆市等19家育种单位共提供了42个苦荞品种。其中,云南省5个单位,贵州省4个单位,陕西省3个单位,甘肃省、山西省和四川省各2个单位,江西省、湖南省和重庆市各1个单位。来自云南省、贵州省和陕西省的12家育种单位贡献了59.5%的参试品种,这些省区也是苦荞的主要产区。依据不同省(区)苦荞品种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5时,可将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分别分为4类和3类。北方组中陕西省、湖南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甘肃省、贵州省、江西省和云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重庆市和四川省的育成品种各自分为一组;南方组中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和重庆市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陕西省、甘肃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四川省和湖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和南方组苦荞的单株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在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产量均与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南北组中均有所不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53.0%的变异,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61.4%的变异。【结论】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表明,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改良取得成效,产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生育日数有一定缩短,其他性状变化不大。全部供种单位中,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选育的品种较其他省份选育的品种具有更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抗逆的苦荞品种仍然是当前苦荞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提高单株粒重、增加主茎分枝数等性状仍是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选育高黄酮、易脱壳、抗落粒、抗倒伏、成熟期一致和适于机械化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是苦荞生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挖掘新型苦荞种质资源与优异基因,加强分子设计育种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苦荞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是苦荞品种改良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栽培甜荞的产量水平,利用甜荞野生近缘种优良资源改良传统的甜荞选育高产品种.经观察统计,野生近缘种荞麦与甜荞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仅花器构造不同.其中野生近缘种荞麦茎秆坚硬,生育期适中,具有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结实率高达41.9%~62.6%,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1.2%,),且与甜荞杂交也可育等优点.但是,...  相似文献   

15.
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1个山西谷子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94%~13.39%,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粒重、产量、穗长、株高、千粒重、出苗期—抽穗期天数、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出谷率、生育期。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5个性状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抽穗期—成熟期天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所有的主成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20%。在对高产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和选育过程中,穗粒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应注重对其他性状的综合考虑,注重选择单穗重偏高、株高偏低、生育期、穗长和出谷率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08—2014年河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前15位的小麦品种和部分区域试验或生产示范表现较好的品系,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2种方法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比较了2种分析方法的差异,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产量三要素数据分别进行初值化、区间化、均值化处理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千粒质量穗粒数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而通径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更加一致,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综上,灰色关联度分析由于受数据转换方法的影响,试验结果波动较大,而通径分析所得结果更加稳定,因此,在进行试验因素相关程度分析时应优先选择通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辽西地区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以引进的19个酿造高粱品种为试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得各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和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参试酿造高粱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株高>经济产量>穗长>生育期>千粒重>茎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在进行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的引进筛选时,应首先考虑株高,其次为经济产量。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济粱2号’>‘吉杂124号’>‘吉杂137号’>‘吉杂142号’>‘吉杂145号’>‘吉杂127号’>‘白杂12号’>‘吉杂138号’>‘辽杂37号’>‘通杂108号’>‘白杂11号’>‘机糯粱1号’>‘通杂127号’>‘白杂14号’>‘吉杂136号’>‘白杂13号’>‘吉杂140号’,综合生产性能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和‘济粱2号’。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一致,可用于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生物产量(0.91)>穗粒质量(0.49)>千粒质量(0.41)>穗粒数(0.25)>每穗小穗数(0.11)和每穗有效小穗数(0.11);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依次为:生物产量(0.980 4)、每穗有效小穗数(0.070 5)、穗粒质量(0.038 92)、千粒质量(0.025 79),表明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40.22+0.52x1-3.11x3+0.45x5-0.37x6,决定系数为0.906 6,相关指数为0.770 7。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问题,利用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最后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株高变异幅度为40.2~137.2 cm;平均值为88.54 cm。分枝数变异幅度为0~9 个;平均值为3.61个。单株荚数变异幅度为11.2~220 个;平均值为76.64 个。单株粒重变异幅度为1.03~86.1 g;平均值为29.01 g。百粒重变异幅度为4.87~30.31 g;平均值为18.87 g。倒伏性变异幅度为0~3 级;平均值为0.51级。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3.28%~23.47%;平均值为20.56%。油分含量变异幅度为34.41%~49.94%;平均值为40.71%。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 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 号’、‘长农15 号’、‘岭引2 号’和‘嫩良6 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 号’、‘九丰10 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