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闫鹏  董超 《陕西农业科学》2024,(1):58-63+80
2022年引进两个魔芋新品种在海拔1 000 m的中山区洋县华阳镇开展了猕猴桃与魔芋和玉米、枣皮与魔芋间作套种示范,在海拔600 m丘陵区戚氏街道设置了魔芋与玉米间作示范。结果表明中山区鄂魔1号和黑杆花魔芋两个魔芋品种软腐病病株率较低,生长系数大,产量较高,魔芋效益好,模式综合效益也高,适宜中山区两种模式繁育种芋。低海拔丘陵区鄂魔1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软腐病病株率15.4%~18.33%,比黑杆花魔芋低,抗病性状比黑杆花魔芋强,采取栽培措施降低病害率,可以在低海拔种植示范;而黑杆花魔芋软腐病病株率24.2%,不适宜在丘陵区繁育种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魔芋种芋繁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国魔芋产业发展实际,结合魔芋优良品种的性状表现特征和魔芋繁殖特点,探讨了魔芋良种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魔芋为自然界唯一富含葡甘聚糖的重要经济植物。安康市魔芋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区域特色循环支柱产业和中高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项目,以安康为主的陕南山区已成为全国4大魔芋种植区。当前我国及安康市魔芋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芋缺乏和病害严重。种芋短缺除了种芋繁育速度慢以外,就是魔芋种芋越冬休眠时间长达4个月以上,长期贮藏加之种芋含水量高,在贮藏过程中烂种较为普遍,造成了种芋总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因此,种芋贮藏非常重要,关系到减少损失和确保生产发展。根据多年开展种芋贮藏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经验,总结出陕南山区魔芋种芋贮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贵州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全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分析了贵州魔芋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生产现状,并对科研基础、种芋繁育体系、政府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保障贵州省魔芋产业稳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姚县魔芋生产实际,从土壤选择、种芋处理、种植模式、种植规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魔芋间套种玉米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芋种处理、种植规格、栽后的水肥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桑园套种魔芋的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套种效益,为推进蚕桑生产、提高桑农收入提出可行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试验比较研究了魔芋套种黄秋葵的可行性,探索不同芋龄魔芋与黄秋葵的适宜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黄秋葵套种魔芋可促进魔芋健壮生长,降低病害发生,是魔芋套种优化新模式;1龄芋、2龄芋与黄秋葵套种适宜厢宽为1.2 m,3龄芋与黄秋葵套种的适宜厢宽为1.5 m。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武陵山区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过程及效果。结果显示: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为40.2%,其中种芋在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为14.2%;软腐病烂种缺蔸率为10.5%,魔芋生长期发病率为15.5%;7月下旬~9月中旬是魔芋软腐病流行期,9月上中旬是魔芋软腐病发病高峰期。魔芋软腐病发生重是由品种抗性、田间菌源、气象因素、贮藏方式、种植模式等因素造成的。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示范,绿色防控区魔芋软腐病病株率为5.6%,比常规防控区减少9.9个百分点,防效达63.8%;产量比常规防控区增加15 922 kg/hm~2,产值增加62 095.5元/hm~2,产投比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减少成本投入1 500元/hm~2。从建立无病种芋繁育基地、引进选育抗病魔芋品种和推广魔芋生产的新技术3方面提出了魔芋软腐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珠芽黄魔芋引种于西双版纳,经数十年的推广种植表明该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利用珠芽黄魔芋的实生籽进行种芋繁育,是解决当前缺种量大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可降低育种成本,有利于促进珠芽黄魔芋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和试验研究,本文作者总结出一套珠芽黄魔芋优良种芋繁育技术,包括大田选择、整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采挖贮藏等方面,以期为珠芽黄魔芋实生籽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是半高山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作为促进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2009年3月均口镇天南星魔芋专业合作社从云南调进8000公斤的花魔芋原种,每公斤芋种180粒左右,分别在均口镇官常村的三排山、生坊、王坑以及龙头村的马驮4个点上种植,建立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达105亩...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胡杨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胡杨的特性、分布及发展人工造林的必要性,阐明了胡杨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根蘖繁育扩大种群;胡杨人工繁育方式有种子繁育和扦插繁育,其中种子繁育为主要方式。通过深入研究胡杨繁育技术,将胡杨引种库布其沙漠实施胡杨育苗产业化,对于开发胡杨景观林旅游和园林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型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育种技术的改进有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目前水稻育种中广泛使用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展望了不同育种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水稻种业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钧镒  刘康  赵晋铭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国内外种业的发展推动了种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种业科学是围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科类群,作物遗传育种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和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示范和营销的理论与技术构成了种业科学技术的主体,在相应的遗传、生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的配合下成为相对集中的学科体系。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文章在回顾作物育种科学技术进展包括传统的作物育种科学技术和现时分子生物育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归纳出现时重要的8个育种理论和技术问题,继而回顾了作物种子生产和示范推广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提出要围绕种业发展的需求,建成相对完整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体系;要顶层设计,建设成企业种业科技和公益性种业科技两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种业科学技术研发力量;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种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包括规模化育种技术,资源富集、遗传解析与创新,常规育种的分子辅助技术,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技术,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制度与品种审定制度的完善,配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并确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作物杂优化研发使杂种化成为中国未来种业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之一,传统的常规育种产生了许多优良品种,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又给育种注入了活力,相继出现了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技术等多种新型育种方法,实现了定向育种,包括抗病、抗除草剂等,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育种体系无法满足欠发达边远地区和有机农业等异质环境下多目标的作物新品种需求。参与式植物育种(PPB)针对当地农民需求,突出农民主导和参与,可弥补常规育种体系的不足。PPB可提高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利用效率、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等组织的参与式育种研究计划,已选育数以百计的作物新品种,并不断完善PPB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良种生产与推广等技术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PPB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1949—2003年的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了包括《建国以来森林培育学科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正式出版的全国性重要学术论文集,检索了中国学者基于国内工作在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获得自1949年以来的关于林木遗传育种学科论文10 000余篇.根据《图书资料分类法》,主要从育种、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几方面分类统计了各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树木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近10年来所发表的论文数.论述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中,选择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该文系统地介绍了植物育种选择技术的多种方法的发展和原理,包括基本的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及其各种衍生的选择方法:单籽传法、衍生系统、改良系谱-混合法(MODPED)和混合选择法(SEL-BLK)轮回选择等。结合现代分子辅助育种和计算机模拟育种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讨论了今后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农业成为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发展海洋水产生物种业是我国海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针对我国海洋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等水产育种的核心技术方面介绍海洋水产生物遗传改良的方法。综述了海洋水产生物育种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海洋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种业发展过程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四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苗种是水产增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种质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核心问题。回顾了我国年轻的水产种业发展历程:最早期的养殖苗种来自于野生种群,及到人类驯化了亲本鱼,在人工条件下成功实施繁育,开始规模化育苗,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苗种产业;而良种的引入可以加快新产业形成。人工育种是在某一物种业已形成大规模人工繁育的基础上,特别是可以实现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按照人们的意愿和方向开展的代代相继、不断选优的选育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特别是海洋水产种业受到重视,走向良性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评述了国内外现代水产种业科技的发展趋势,预言科技创新定会大大促进水产种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芋头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重点对象为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以及地方农业局,调查指标包括芋头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方式、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综合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芋头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广西芋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芋头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ha,总产量约60万t,主栽品种有荔浦芋、贺州香芋、融水香芋、刘圩香芋、桂芋1号及桂芋2号等。广西芋头加工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产品有芋头粉、芋头条、芋头米饼、芋头糖水罐头及芋头扣肉罐头等;桂林荔浦市的荔浦芋和南宁青秀区的刘圩香芋分别于2015和2016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于芋头产业经济效益较好,广西很多地方政府已将芋头产业列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以此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在新的形势下,广西芋头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品种更新换代慢,优良品种匮乏;栽培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企业对接滞后;产品开发难度大,产业化程度低。【建议】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广西芋头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品种改良和脱毒扩繁体系建设,推进优良品种选育;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芋头规模化生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