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小麦专用肥(沃尔田小麦专用肥、心连心小麦专用肥、化佗小麦专用肥、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嘉施利小麦专用肥、科邦小麦专用肥、普通小麦专用肥和豫北小麦专用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对豫北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豫北小麦专用肥的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和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小麦专用肥的小麦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18.9%~41.8%和17.6%~32.4%,且以化佗小麦专用肥和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较高,其中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的小麦产值、施肥增加的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4 626.72、6 031.03、4 351.03元/hm2,施肥产投比也最高,为3.59。8种小麦专用肥中,4种高氮低磷小麦专用肥(沃尔田小麦专用肥、心连心小麦专用肥、化佗小麦专用肥和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小麦氮、磷、钾总积累量(517.02~590.46 kg/hm2)高于4种低氮高磷小麦专用肥(481.76~502.77 kg/hm2)(嘉施利小麦专用肥、科邦小麦专用肥、普通小麦专用肥和豫北小麦专用肥),其中多维宝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鲁西北潮土区小麦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小麦生产上,设置N、P、K减素处理,研究ASI方法推荐施肥对小麦产量、养分的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氮素为当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钾素对小麦增产影响最小。N、P、K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OPT)处理减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减产22.4%、14.4%、13.4%。农民习惯施肥(FP)、60%OPT-N和OPT处理间小麦产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本研究中,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N 6.3 kg/kg、P2O512.9 kg/kg和K2O 10 kg/kg。氮、磷、钾肥料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6.41%、17.27%和27.27%。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新乡市小麦增产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豫北小麦高产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氮、磷、钾肥丰缺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新乡市小麦产量以及氮、磷、钾肥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10P90K90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氮、磷、钾肥吸收量均最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CK)提高了33.19%和48.49%、42.75%、36.42%;其氮、磷、钾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均最高,分别为20.65%、20.09%、36.96%和30.27 kg/kg、70.62 kg/kg、70.62 kg/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助于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各肥料对小麦的增产潜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省海安县弱筋小麦无肥基础地力产量平均为4 566 kg/hm2,土壤贡献率为63.2%,其中,氮素58.7%,磷素92.8%,钾素95.9%.100 kg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施肥区为2.49、0.53、2.25 kg,不施肥区为2.1、0.5、2.03 kg. 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肥料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6%、9.9%、18.2%,其中:土壤当季贡献率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以水稻土高于潮土;而100 kg籽粒氮、磷、钾吸收量以潮土高于水稻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潍坊地区不同肥料对小麦的施肥效果,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安排了无氮、无磷、无钾及不同复合肥施肥处理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测定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无氮处理的成熟期略早,施用住商(24∶15∶6)脲醛肥料的小麦成熟期SPAD、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无氮、无磷、无钾处理及施住商(24∶15∶6)脲醛肥和六国(24∶15∶7)肥处理的小麦每公顷产量依次为5 517.05 kg、5 827.90 kg、6 254.90 kg、7 337.00 kg和7 205.80 kg;施住商肥料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依次为44.42%、13.26%和79.07%,施六国肥料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依次为33.82%、14.85%和59.08%。综上所述,缺氮对该地区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最小,且缺素能显著降低小麦的SPAD、茎穗数和穗粒数,虽然住商肥料处理的整体施用效果较好,但其磷肥利用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等,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小麦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施用氮、磷、钾化肥分别增产69.1%,7.8%和27.7%;每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小麦15.4kg、3.3kg和14.1kg。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重大小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不施肥和不施氮会导致小麦提早成熟,生育期缩短,不施磷导致小麦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千粒重下降。氮磷钾平衡施用时N、P2O5和K2O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9.6%、14.3%和56.4%;生产100kg小麦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3.04kg、1.38kg和2.71kg。  相似文献   

9.
在黄淮海平原豫北砂土区,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主要养分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习惯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快速培肥处理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习惯施肥与快速培肥处理接近,优化施肥处理低于习惯施肥和快速培肥处理;砂壤潮土0~30cm土壤有硝态氮的累积高峰,而细砂潮土则没有。快速培肥处理0~30cm土壤速效磷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处理差别不大。细砂潮土0~30cm速效钾含量比砂壤潮土低,快速培肥处理使细砂潮土的速效钾含量有所提升;处理间比较,以快速培肥处理最高,对照次之,优化和习惯施肥处理较为接近。习惯施肥处理在第2季小麦中产量最高,而优化和快速培肥处理在玉米季中都获得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2009—2011年,在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研究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用量的纯养分为常规施肥(总养分375 kg/hm2,N 225 kg/hm2、P2O5150 kg/hm2)的-10%~10%时,小麦的各经济性状指标、产量、经济效益及对土壤养分的维持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用量的纯养分为常规施肥的-20%~-10%时,小麦的各经济性状指标、产量、经济效益及对土壤养分的维持与常规施肥具有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配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上进行3年小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8%~5.0%、8.6%~12.0%、16.4%~29.2%、27.3%~30.7%。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良土壤盐碱障碍,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H降低0.30~0.43个单位,碱化度降低4.6%~27.2%,脱盐率为17.28%~23.53%,钠离子含量降低15.4%~42.7%,氯离子含量降低20.7%~37.6%。2250 kg/hm2和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产量提高7.47%~25.83%。综上,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是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以及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冬小麦为试验作物,开展小麦专用腐植酸控释肥一次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普通小麦肥底+追)、对照CK2(普通小麦肥一次性底施)相比,在减氮或减肥16%的情况下,穗粒数平均增加0.4-2.6粒,千粒重平均增加0.8-2.5g,小麦增产6.1%-14.9%、增收1396.5-3018元/hm2;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有差异,但表现趋势高度一致。说明专用腐植酸控释掺混肥养分释放与小麦生长需求吻合度更高,有利于通过简化施肥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山东三大土类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与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济南连续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定 CK、NP、NK、PK和 NPK 5个处理,对1984、1987、1988、1989、1990、2001、2005、2006、2007和2010年等多年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数据进行系统总结。[结果]三大类土壤的小麦产量均在起初几年内明显下降以及在2006年出现明显下降。施磷处理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不施磷处理,说明磷素的供应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首要营养因子。各处理产量最高的是褐土,其次是棕壤,而产量较低的是潮土。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棕壤小麦产量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小,而褐土则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年际间小麦产量起伏较大。三大类土壤的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随之再降低,自2007年出现明显回升的变化。随着年份的推迟,不施磷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呈递减的趋势,而施磷处理则是先升高后下降,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的含量。不施钾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施钾处理中 PK和NK处理的速效钾含量一般要高过氮磷钾处理。[结论]合理供应磷肥和氮肥,再补足钾肥,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20%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小麦减施化肥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处理(T2)以及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3)3个处理。【结果】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会在减少化肥施用的同时达到与农户常规施化肥一样的效果,且土壤各养分的增加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比常规施肥更能显著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替代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不同,较高基础生产力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较低基础生产力土壤表达趋势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研究生物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及水溶性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质及小麦对镉的转运及富集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均可以降低碱性土壤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pH值、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腐植酸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拔节期达极显著水平;生物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处理可降低小麦根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及根部镉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施纯氮195kg和P2O5 12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改善小麦产量因素性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提高小麦产量。在K2O施用量0~120kg/hm^2范围内,每增施K2O 15kg/hm^2,可增产小麦91.65kg/hm^2。在新乡市土壤养分含量和常规氮磷施用量情况下,施K2O 120kg/hm^2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钾肥施用量对提高粒籽粒品质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