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信阳大棚草莓生长期间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和应用。[方法]利用信阳市气象局观测站气象资料和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主要资料,对信阳市农科院草莓种植园内气象要素光、温、水与棚内草莓产量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棚内温度与气温关系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果]在建立棚内温度与外界气象站气温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确立了大棚草莓生长期间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及防御对策。[结论]在品种和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草莓单产的高低受棚内气象条件和棚外气象灾害的共同影响。总结出草莓生长期间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预警指标,为信阳草莓生产期间开展气象专题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根据建立的指标,通过农业智慧气象小气候仪进行超极限温度报警和干旱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装置,为大棚草莓生产管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詹宏剑  李艳琴 《北京农业》2013,(33):196-197
利用河南省舞阳县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大棚内外气象条件对比,分析出当地大棚蔬菜生长的气候适应性以及不利气象因素,提出建立设施农业小气候要素预报服务系统,制定大棚蔬菜生产专项预报方案等,为大棚蔬菜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特色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精准把控并及时调节葡萄大棚棚内小气候,利用清徐县葡萄大棚农田小气候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辐射站、土壤水分站资料,建立以棚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总辐射、土壤湿度为输入变量,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为输出变量的基于BP神经网络葡萄大棚小气候预测模型。为了对比分析BP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其训练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55 ℃、4.46%、0.77 ℃,标准误差分别为2.18 ℃、5.94%、1.00 ℃;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37 ℃、2.84%、0.42 ℃,标准误差分别为1.96 ℃、4.60%、0.53 ℃。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满足棚内小气候要素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杨凌设施农业大棚生产,选取3个塑料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黄瓜、南瓜、草莓种植,通过2013年10月13日至2014年11月25日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采取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大棚内低温预报模型和气象条件适宜性预报模型,与实际棚内气象条件相比,预报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低温预报准确率均在88%以上、气象条件适宜性预报准确率均在83%以上,预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设施农业大棚内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对于指导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郊广大菜农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对气象服务的需要,在多年蔬菜大棚小气候观测试验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Oracle数据库以及C++Builder开发工具,建立蔬菜大棚气象数据库和蔬菜大棚小气候预测、服务和发布系统.系统运行2年以来稳定可靠,兼容性、容错性能强,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是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本文根据大棚小气候与露地气候的差异,分析、研究大棚内外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利用短期天气预报产品预测棚内气象要素变化,形成精细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以期实现羊肚菌科学种植、提高产量、为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济阳区温室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温室大棚番茄基地大棚内小气候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适宜番茄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并结合常年气象数据和各生育期易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趋利避害和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嘉善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和草莓产量资料分析了草莓生长气象条件、草莓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草莓气象灾害的特点,得到大棚内外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建立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回归模型。在产量偏高较明显的年份,往往各生育期的雨日偏少、日照偏多、湿度偏低。连阴雨、低温霜冻、暴雨、高温和大风大雪天气是草莓主要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预测早稻产量,文章统计分析了1994—2010年南昌早稻生长期间的气象因子及早稻产量资料,通过5年滑动平均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南昌市早稻产量的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早稻实际单产拟合率较高,平均精度达97.0%。此模型预测结果可为早稻产量预报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4年慈溪市气象局草莓实验大棚的产量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探索实际生产过程中设施草莓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利用一次累加回归分析法构建适宜浙江地区的设施草莓产量动态模型。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5 ℃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对浙江省设施草莓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产果阶段各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光合有效辐射、辐热积指数)对草莓产量的动态模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产果初期,日平均气温>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产果盛期和末期,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日平均气温;整个生育期,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日平均气温。各指标对不同阶段产量模拟精度为:日平均气温表现为产果初期>产果盛期>产果末期;辐热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模拟效果时间变化趋势与日平均气温相反;2月份各指标的模拟精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冬春季连阴雨寡日照对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化影响,探究其影响规律,促进草莓生产减灾增收,实验筛选3个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发生较重的典型受灾年份,将未发生该灾害的相近年份同时段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草莓棚内气象要素、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根据上述年度数据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受灾最重年份逐月果实产量品质指标,以探究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对大棚草莓果实生长、果实产量、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连阴雨寡日照年份与对照年份的棚内各小气候要素差异较明显,与对照年份相比,发生连阴雨寡日照时段的日均温平均偏低2.5 ℃,相对湿度平均偏高13.5%,太阳辐射平均偏低61.4%;连阴雨寡日照年份较对照年份年产量平均减产11.6%,连阴雨导致果实生长迟滞,果实横纵径均较对照年份偏小,果实畸形和病害影响加重,畸、烂果明显比正常年份偏多;连阴雨寡日照年份逐月产量受影响较重,且有滞后发灾特点,该灾害发生时段对可溶性固形物抑制作用较明显,当灾害结束、天气转好后,该指标能在较短时间内反弹。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大棚草莓连阴雨寡日照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我国温室大棚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主要来源,包括农膜、化肥农药和污水灌溉等;收集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温室大棚种植系统中土壤和蔬菜PAEs污染调查研究的数据,并与露天种植系统中PAEs含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评价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人群对蔬菜PAEs的日摄入量和健康风险;总结了温室大棚PAEs污染控制技术,为控制温室大棚蔬菜PAEs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通过对温棚草莓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条件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青海西宁地区草莓生长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变化特征效应显著,其相关性r=0.86-0.99;温棚草莓采摘观光旅游期预测模型是用温棚外的气象要素值建立,此预测模型即实用又方便,其预测期与实际出现期基本一致,通过F0.01信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推广价值。为青海省推广特色设施农业的观光旅游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丽莉  胡瑞民  张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73-15976
[目的]研究引进的山东寿光型日光温室在宁夏不同地区环境中的表现。[方法]采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全天侯测定在宁夏5个地区温室内外的温度变化。[结果](1)冬季温室内日最低温度出现在7:00~9:00之间,日最高温度在14:00左右,晴阴天温度有明显日变化。寿光日光温室在冬季-20℃以下的外界温度下,除红寺堡温室内出现短期的0℃以下低温外,其余温度都在0℃以上,1月夜间平均温度都在3.7~13.3℃以上;(2)结构一致的寿光型日光温室,在引黄灌区的贺兰、吴忠、中卫温度表现无明显差异;在中部干旱带的红寺堡,由于冬季大风日数较多,冷风渗透致使室内温度偏低;处在南部山区的彭阳,虽外界气温较低,但由于四面环山,风小,保温效果最好。[结论]寿光型日光温室在宁夏正常年份的冬季不需人工增温,具有植物生长环境稳定,抗御灾害性天气能力强等优点,使用该设施使农业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布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光、温、水、土与花生品质表现的耦合性,选择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9个生态因子,建立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我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预测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从北至南呈增高趋势,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最低值为13.3%,出现在吉林省;最高值为32.9%,出现在台湾省;平均值为26.9%。该预测结果对花生生产及育种部门有针对性的提高花生蛋白质品质,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建立花生专用生产基地、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永恒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60-361,371
对结球甘蓝留种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创江南地区生产甘蓝种子1026.15kg/hm2的记录;阐述了甘蓝营养器官的生长与生殖器官生长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江南地区一整套留种综合丰产技术,有利于改变江南地区结球甘蓝长期从北方引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