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铅胁迫对六种绿化树种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受污染地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借鉴,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6个2年生绿化树种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6种绿化植物的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则呈一直上升的趋势。随铅胁迫时间的延长,SOD、POD、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树种抗铅胁迫能力表现为:侧柏>栾树>连翘>紫叶小檗>迎春>红瑞木;侧柏抗铅迫胁能力极显著的大于红瑞木和栾树,连翘显著大于紫叶小檗、迎春,极显著>红瑞木。栾树和连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紫叶小檗和迎春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滞留颗粒物能力强的树种,可以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利用扫描电镜观测的图片定量评价园林植物滞留细颗粒物能力的方法,并对北京市常用园林乔木滞留颗粒物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乔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较大,落叶乔木银杏(1.619g·m~(-2))为绦柳(0.079 g·m~(-2))的20倍,常绿乔木雪松(3.405 g·m~(-2))是油松(0.663g·m~(-2))的5倍;比较植物整株滞尘量,单周滞尘量较多的植物有元宝枫、圆柏、银杏、臭椿、国槐、小叶朴、家榆、毛白杨、雪松、栾树和刺槐;比较植物单位叶面积每周滞留PM_(2.5)的质量,落叶乔木中,元宝枫(0.606 g·m~(-2))滞留PM_(2.5)的能力最强,滞留PM_(2.5)的质量是绦柳(0.016g·m~(-2))的38倍,常绿乔木中,雪松(0.144g·m~(-2))单位叶面积滞留PM_(2.5)的能力最强,是油松(0.077g·m~(-2))的20倍;对比整株植物每周滞留PM_(2.5)的质量,滞留PM_(2.5)质量较多的植物有元宝枫、柿树、国槐、银杏、臭椿、白玉兰、楸树、小叶朴、圆柏、杜仲、家榆、毛白杨、栾树、刺槐,整株树每周滞留PM_(2.5)质量均在10g以上,最弱的为紫叶李、碧桃、北京丁香、绦柳、山桃、丝绵木。  相似文献   

3.
对南宁常见的3种罗汉松植物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生理生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渗透性调节物质变化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其均值表现为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均值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脯氨酸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贵妃罗汉松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各季节间变化相对平缓,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且季节间变化差异明显。在酶保护系统中,3种罗汉松叶片SOD活性四季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POD活性四季变化顺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其中春季海南罗汉松POD活性最高;CAT活性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SOD、POD、CAT活性均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在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中,叶绿素a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性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综上所述,季节更替对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海南罗汉松的生理生化指标大于其他两个品种,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海南罗汉松生长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尾号为5203的用户问:当前北方地区苗木种植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树种、品种有哪些?专家解答:①针叶树种:油松、樟子松、黑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等;②落叶乔木:柳树、国槐、法桐、白蜡、栾树(黄山栾)、五角枫(元宝枫)、银杏、金叶榆、臭椿、红枫、丝棉木、樱花等;③小乔木及灌木:海棠、碧桃(红叶桃)、紫薇、木槿、榆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最小的木质部栓塞出现在秋季降水最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10种高原乔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寒性差异,以栽植苗木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处理(-5℃,-15和-25℃)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树种的抗寒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参试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供试树种的SOD和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个酶的活性在-15或-25℃胁迫条件下达到最高;大部分树种中脯氨酸的积累随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而MDA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或逐步增加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得出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落叶松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川西云杉油松白榆新疆杨小叶杨青杨旱柳。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秋季绿化情况看,各地绿化工程需求比上半年略有上升,缺口最大的仍是大规格乔木。南方用量较大的有:棕榈科植物、红花风铃木、小叶榕、盆架子、木棉、刺桐、凤凰木、桂花、罗汉松等;北方用量较大的有:白皮松、云杉、油松、白蜡、千头椿、银杏、国槐、栾树、法桐、元宝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北京地区绿化率需求提升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城市绿化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探寻城市绿化树种对干旱生境的响应机制,筛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的园林绿化树种,成为北京高质量城市森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需求。  方法  该研究以北京地区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国槐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树种生理参数观测分析3种干旱胁迫处理下(50% ~ 70%土壤田间持水量(FC)(轻度干旱SLD);30% ~ 50% FC(中度干旱MD);低于30% FC(重度干旱ED))树种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L)差异。  结果  (1) 与对照处理(90% ~ 100% FC,CK)相比,银杏、栾树、国槐和侧柏的光合能力、WUEi在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小于70%条件下显著减小(P < 0.05),而油松、白皮松WUEi在水分胁迫作用下无显著变化。(2) MD与ED下,常绿树种WUEL均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 < 0.05)。在ED处理下3种落叶树种间WUEL存在显著差异,排序为国槐 > 栾树 > 银杏(P < 0.05)。银杏、栾树在SLD、侧柏、油松在MD时分别达到各自WUEL峰值后下降;而在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下,国槐、白皮松WUEL逐渐增大,且在ED处理下分别比CK增加了44.19%和30.35%(P < 0.05)。(3) 比较不同树种光合荧光参数分别与WUEi、WUEL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和国槐的气孔导度(gs)影响其光合、蒸腾过程(P < 0.01),对WUEi影响较大;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gs对土壤水分变异不敏感(P > 0.05),对WUEi影响较小。在MD和ED水分胁迫条件下常绿树种WUEL均高于落叶树种。  结论  北京典型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能优化光合性能,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生境。   相似文献   

9.
在自制人工熏气装置中,对8个国槐株系盆栽幼苗分别进行不同浓度SO_2胁迫,通过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其抗性。结果表明,SO_2胁迫条件下,各国槐株系所测指标表现不一致,青超1、孙19、黄A、黄B 4个株系对SO_2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对松嫩平原不同盐碱胁迫下羊草的叶片和根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加重,春季(5月),羊草叶片和根茎SOD活性逐渐升高,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OD活性逐渐降低;夏季(7月),叶片SOD、CAT、POD活性增大,根茎中的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T活性则逐渐升高;秋季(9月),SOD、POD活性呈波动变化,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除根茎的SOD活性以外,其他酶活性在秋季出现最低值。根茎中的SOD、CAT、POD活性在3个时期均高于叶片。不同盐碱胁迫下,羊草SOD、POD、CAT活性在不同时期均变化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嫁接茄子苗期黄萎病抗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接种条件下,以“托鲁巴姆”为砧木,“墨茄”为接穗的嫁接茄子和自根茄子(CK)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相对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T、POD、PPO活性的变化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嫁接茄子抗黄萎病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相对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依次为砧木<嫁接株<对照;CAT、POD、PPO的活性依次为砧木>嫁接株>对照。说明丙二醛(MDA)含量的降低和CAT、POD、PPO活性的提高是嫁接茄子获得抗病性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陕西关中地区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6号和陇油7号冬前地上部生长较慢,地下部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较多。表现叶片数、叶长及叶面积均小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但根长、根茎粗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干湿质量比均明显大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在越冬过程中(最低温度从5℃→0℃→-5℃→0℃→5℃),相对电导率、MDA、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后又上升继而下降的规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在-5℃时达最大值,POD活性在0℃时达到峰值,CAT活性在0℃时达到高峰值。在同一温度时期内,MDA含量与CAT活性则表现为叶片高于根,而POD活性表现为叶片低于根。同一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陇油6号和陇油7号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低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POD活性(除越冬前期5℃)、CAT活性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隶属函数分析表明,陇油6号、陇油7号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明显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说明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品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树龄国槐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国槐衰老程度对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周公庙不同年龄阶段国槐叶片为材料,测定光合指标、MDA、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树龄增长,CAT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MDA含量逐渐增长,20a国槐的SOD活性最大。国槐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树龄增长而减小,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对不同年龄阶段国槐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光饱和点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树龄20a120a800a。可见随树龄增长,衰老程度越严重,800a的国槐衰老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侧柏是常绿乔木,寿命长,干形雄伟,是营造风景林,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侧柏耐干旱瘠薄和盐碱。是我省石质山区和豫东沙区重要的常绿造林树种,也是绿化祖国的珍贵树种之一。由于我省多数年份发生春旱,在黄河故道地区尤为突出,从而影响了侧柏的适时播种或推迟发芽期。春播育苗根系嫩,夏季杂草旺盛,苗木生长发育期短,苗木质量不高,往往当年不能造林。实践证明:侧柏秋季播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抗寒石榴品种,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生长的石榴品种突尼斯、中农红、红双喜和千层花1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环境,分别在4℃、0℃、-3℃、-6℃、-9℃、-12℃和-15℃的低温下处理24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石榴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千层花的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达到-6.94℃,红双喜最高,为-2.27℃;随着温度降低,4个品种枝条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石榴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千层花>红双喜>突尼斯>中农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东方铁筷子的耐热性差异,筛选适合在我国夏季高温地区园林应用的东方铁筷子耐热品种,为铁筷子耐热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9个东方铁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高温胁迫,观测其热害症状,检测高温胁迫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其高温耐受性;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高温胁迫条件下,单瓣白和单瓣白粉脉无明显热害症状;9个东方铁筷子品种总叶绿素(Chl(a+b))、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和相对含水量(REC)下降,而相对电导率(RWC)、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的变化因品种而异。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9个东方铁筷子品种耐热性排序为:单瓣白>银莲花白斑>单瓣白粉脉>银莲花白>重瓣白斑>银莲花红>重瓣红>重瓣白>重瓣绿斑。【结论】9个东方铁筷子品种中单瓣白耐热性最强,适宜在夏季高温地区园林中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目前应用于石漠化治理的常绿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6种2 a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常绿藤本植物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呈明显的"S"型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常绿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内MDA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络石和皱叶忍冬的CAT活性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其他常绿藤本植物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常绿藤本植物均可在湖南用于石漠化治理,而常春油麻藤和皱叶忍冬在湘北及湘西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银杏种子不耐脱水,属于温带非典型性顽拗型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胚和胚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活力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脱水对枳种子萌发及生理影响,为枳种子的贮藏保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了枳种子含水量与萌发率的关系及其在自然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枳种子对脱水反应敏感,具有顽拗性。枳鲜种的含水量为38.26%,其发芽率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枳种子致死临界含水量在13%左右。当鲜种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SOD、CAT活性有所增强,但含水量低于26.1%时,SOD、CAT活性下降;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增加,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马堃  冯圣东  杨志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81-11583
[目的]研究Hg污染胁迫对葡萄果树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汞胁迫下葡萄果树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及SOD、POD、CAT保护酶活性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土壤汞浓度的增加,葡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逐渐升高。POD活性则呈现出随Hg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却随汞浓度增加而下降。在葡萄不同的生育时期,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葡萄果树生长而减少,其顺序为成熟期>转色期>幼果生长期>开花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则呈现出相反的顺序,即开花期>幼果生长期>转色期>成熟期,POD活性随时间的变化顺序为转色期>幼果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CAT活性随时间的变化顺序则是幼果生长期>转色期>开花期>成熟期。[结论]葡萄植株在较短生长期内对低浓度Hg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而在较长生长期内对高浓度Hg的抵抗力下降,并受到Hg污染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