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咸阳春甘蓝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91—2020年近三十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结合2020年咸阳旬邑春甘蓝生产试验数据,研究咸阳春甘蓝适播期精细化区划,以期为春甘蓝在咸阳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春甘蓝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12.0℃的天数2个精细化指标。结果表明,咸阳十二个县区都适宜春甘蓝生长,且春甘蓝适宜播种日期由南向北推迟,最早播种日期为2月13日(三原、泾阳、兴平、秦都、渭城渭河沿岸一带),最迟的为3月30日(旬邑县马栏镇、清源镇,长武县土家镇),最早与最晚播种日期跨度比较大相差45 d。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咸阳冷凉蔬菜种植规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利用1991—2020年咸阳市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平均相对湿度气象资料,结合咸阳南部渭城区和北部旬邑县2020年‘碧玉’萝卜大田生产数据,研究了‘碧玉’萝卜大田种植的农业气象指标和适宜播种期。研究结果表明:(1)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萝卜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农业气象指标;(2)萝卜最适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1.1~24.9℃,萝卜最适生长的日平均相对湿度>47%;(3)咸阳市北部长武、旬邑、淳化的萝卜最适播种期在4月14日至8月5日;彬州、永寿的最适播种期为4月4日至5月16日和7月28日至8月12日。(4)南部县区(渭城、三原、兴平、乾县、武功、泾阳、礼泉)的萝卜最适播种期集中在3月17日至4月13日和8月15日至24日。‘碧玉’萝卜在咸阳的最早播种期与海拔高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随着海拔的升高,萝卜的最早播种期推迟。  相似文献   

3.
利用庆阳市7县1区8个气象站1968—2020年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及GIS空间插值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合苹果种植区划指标,研究庆阳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庆阳市1968—2020年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波动增加;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年平均气温和6—8月平均最低气温具有东北低西南高的特点,1月平均气温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年降水量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增加。苹果最适宜种植区为宁县大部、西峰南部、镇原东南部、合水西南部、庆城南部、正宁西部等海拔800~1 400 m的塬地和川地;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为西峰中北部、镇原西部、正宁大部、合水东北部和环县中南部、华池大部等地海拔1 400~2 000 m的山地及塬地;不适宜种植区是环县西部等地2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地。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鸣区农业部门柑橘木虱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鸣区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成虫数量及若虫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旬累积降雨量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虱种群的发生发展与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呈弱正线性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呈弱负线性相关关系,与旬累积降雨量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受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适宜柑橘木虱种群活动的平均气温为15~30℃,最低气温>15℃,最高气温<35℃,相对湿度> 60%。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日照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2℃/1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1—8月气温呈逐月上升趋势,8—12月气温呈逐月下降趋势。日照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一致,但各季增幅不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78℃/10年、0.276℃/10年、0.256℃/10年、0.109℃/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8℃/10年、0.382℃/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月际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7.
依据1991—2020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气象要素数据,对福建省长汀县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20年,长汀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为0.472℃/10年;长汀县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也呈上升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434℃/10年、0.499℃/1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要高于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气温。近30年,长汀县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整体上均呈增加的变化态势;长汀县降水量线性变化倾向率为18.543 mm/10年,日照时数线性变化倾向率为1.804 h/10年。气候变暖,长汀县的作物种植带也会向北边移动,二熟制、三熟制作物面积随之扩大,粮食单产也随之上升;但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会导致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灾害性事件以及病虫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针对异常气候变化,长汀县应结合气候实际,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同心县1955—2015年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年变化和月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心县近60年来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为2~3℃,1987年前后为气温升高的转折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月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7月份升到最高值,1月份降至最低;近60年气温的极端值分别出现在2000年7月和2008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9.0℃,极端最低气温为-28.3℃。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0.
兴宁市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宁站建站后50年(1960—2009年)冬季气温资料,对兴宁市冬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的线性增长率为0.253℃/10 a,20世纪90年代冬季气温开始急剧升高;冬季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长率为1.9℃/10 a,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长率为4.7℃/10 a,表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其主要贡献因子为平均最低气温的大幅升高;冬季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长率为0.458℃/10 a,远大于冬季平均气温的线性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大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特性。[方法]以大白菜温敏不育系A和小白菜可育品系"小青口"为试材,进行育性观察和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供试的大白菜不育材料属高温不育类型,诱导雄性稳定不育的温度阈值为日均温24℃以上,诱导雄性可育的温区为16℃以下,日均温16~24℃为育性转换温区;在我国北方春季大白菜繁种期间,花期日均温度大多在16℃以上,即使有少量花粉产生,授粉竞争力远不及父本正常可育花粉,利用温敏不育系杂交制种安全可靠;16℃以下的温度条件,在北方冬季或早春利用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能轻易达到,大白菜温敏不育系自交繁殖的可操作性强。[结论]该研究为大白菜两系法杂交制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387-9388,9399
依据秋白菜受冻的日最低气温指标,利用本溪市1957~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预测日最低≤-7℃的初日趋势,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日最低气温≤-7℃初日,为指导秋白菜适时收获、合理安排上期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图们江流域一年两作种植模式进行研究,一季作选取马铃薯3个品种,二季作选取萝卜4个品种、白菜4个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图们江流域两季作的品种,马铃薯3个品种,白菜3个品种,萝卜4个品种,该研究为图们江流域一年两季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农民多样性种植和增产增收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作物生长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丰歉极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2008年滨州市大白菜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气温适宜,降水、日照比常年同期偏少;主要生育关键期光、热、水配合适宜,未出现高温干旱、连阴雨和大面积病害。所以。大白菜单产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5.
作物生长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丰歉极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2008年滨州市大白菜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气温适宜,降水、日照比常年同期偏少;主要生育关键期光、热、水配合适宜,未出现高温干旱、连阴雨和大面积病害。所以,大白菜单产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青”小白菜为材料,研究滴灌、喷灌两种施肥方式和沼液浓度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更好地将沼液与节水灌溉设施结合应用在叶菜有机基质栽培.结果表明:浇灌适宜浓度的沼液可以改善小白菜的品质,提高产量;滴灌处理中,滴灌沼液比(沼液与水的体积比)以1:5(D4处理)的效果最好,小白菜产量为3.09kg·m-2,V。含量显著高于滴灌营养液的对照,增加25.23%;喷灌处理中,喷灌沼液比以1:4(S3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为2.B0kg·m-2,Vc含量显著高于喷灌营养液的对照,增加18.98%;D4和%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GB18406.1—2001);D4的产量比S3提高10.26%,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供水负压对小白菜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负压灌溉条件下小白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负压和土壤含水量,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结合负压灌溉技术,研究2种土壤(潮菜园土、红菜园土)和3个供水负压(-5.0 kPa、-10.0 kPa、-15.0 kPa)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产量和根系活力在2种供试土壤条件下均以-5.0 kPa处理最高,随着供水负压值的降低,生物产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以-10.0 kPa处理最高,显著高于-5.0 kPa和-15.0 kPa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5.0 kPa处理最低,显著低于-10.0 kPa和-15.0 kPa处理。综合小白菜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对不同供水负压的生理响应,2种供试土壤适宜小白菜生长发育的供水负压值为-5.0 kPa,土壤含水量潮菜园土为25%,红菜园土为19%。  相似文献   

18.
徐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06-11507
[目的]为白菜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观察白菜、大蒜在分种与间种条件下蚜虫的发生和生长状况,分析蚜虫取食的行为及大蒜驱避蚜虫的效果。[结果]分种时白菜易生蚜虫,大蒜不生蚜虫;与大蒜间种的白菜发生蚜虫的时间推迟,蚜虫数量很少,繁殖速度慢。蚜虫取食具有选择性;大蒜对蚜虫具有驱避性。大蒜研磨液浓度越大,对蚜虫取食的影响越大,对蚜虫的刺激性也越大,蚜虫逃避速度快,参与逃避的个体数量多。大田使用的适宜浓度是大蒜研磨原液与清水1∶30的比例。[结论]大蒜与白菜间种可减少白菜蚜虫的发生;大蒜研磨液可以作为植物性农药应用在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上。  相似文献   

19.
用矮脚黄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中的可育株繁育而成的自交系和由其转育成的萝卜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与5个春白菜和5个秋冬白菜自交系配成了同核异质的20个杂交种。杂交种和亲本设置秋冬、夏、冬春三个栽培期试验,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萝卜胞质效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萝卜胞质效应因栽培期和核遗传背景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在负效应表现较小的秋冬栽培期,萝卜胞质组合单株产量及其构成性状显著降低;而叶/柄(重)、叶片VC含量显著增加。最后,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