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南藏羊与滩羊等品种羊肉氨基酸含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羊肉中氨基酸总量为84.4g/100g,低于蒙古羊、波蒙F1和陶蒙F1羊,高于滩羊和小尾寒羊;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低于滩羊、小尾寒羊、当地蒙古羊、波蒙F1和陶蒙F1羊,但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茶卡藏羊肉的营养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和电感耦合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茶卡藏羊肉的营养品质及矿物元素,并以欧拉藏羊肉和小尾寒羊肉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茶卡藏羊肉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优于小尾寒羊肉。茶卡藏羊肉水分含量(73. 31±1. 38g/100g)高于小尾寒羊肉,粗脂肪含量(3. 42±0. 51g/100g)高于欧拉藏羊肉和小尾寒羊肉。茶卡藏羊肉钙含量高于小尾寒羊肉和欧拉藏羊肉。蛋白质、灰分及矿物元素含量与小尾寒羊肉差异不大,欧拉藏羊肉含量较高。不同藏羊肉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具有差异,为全面了解青海藏羊肉资源的品质及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南藏羊与滩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甘南藏羊高于滩羊(P〈0.05),饱和脂肪酸低,为评价甘南藏羊肉用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羊肉色深红(4.10分),大理石纹评分1.60;pH分别为6.26—5.55,均在正常范围;系水率59.82%、熟肉率63.76%。系水率低于小尾寒羊、滩羊、波蒙F1、陶蒙Fh当地蒙古羊熟肉率除低于当地蒙古羊外,高于小尾寒羊、滩羊、波蒙F1羊、陶蒙F1羊;剪切力6.40kg/cm2,嫩度稍好于当地蒙古羊,综合品质独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三元杂交(欧拉藏羊♂×小尾寒羊♀×特克塞尔羊♂)效果,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小尾寒羊母羊16只和杂交母羊(小尾寒羊♀×欧拉藏羊♂)8只,分为3组,试验Ⅰ组母羊为欧拉藏羊和小尾寒羊的杂交母羊,用特克塞尔公羊配种;试验Ⅱ组母羊为小尾寒羊母羊,用欧拉藏羊公羊配种;对照组为试验Ⅱ组随机抽取后所余的8只小尾寒羊母羊,用小尾寒羊公羊配种.对3组母羊的产羔率、成活率,羔羊的体重、体尺及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50%、175%和210%;藏×特×寒杂交羔羊初生重4.20 k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1.18 kg和1.3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平均日增重175.72 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35.89 g和61.76 g,差异也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屠宰率51.12%,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和5.1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的净肉率87.14%,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高6.19个百分点和10.7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羊肉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对滩羊和小尾寒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3个部位31种脂肪酸的停留时间和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1种脂肪酸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停留时间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但脂肪酸停留时间随着脂肪酸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酸C16:0、C18:0、C18:2n6c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脂肪酸,脂肪酸C17:0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浓度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月龄左右的28只青海藏羊的产肉性能进行测定,并对其肉食用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藏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等性状分别为20.18 kg、8.24 kg、40.63%,均低于小尾寒羊和陶赛特×半细毛羊一代杂种羊的相应指标。藏羊肉食用品质良好,其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肌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肉和陶赛特与半细毛羊杂交一代羊肉中肌红蛋白含量(P<0.01),藏羊肉中羟脯氨酸含量、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肉的相应指标(P<0.01),其纤维致密、多汁性好、出肉率高、具羊肉特有的膻味等特性,从而客观地揭示了青海藏羊肉质优良和美味可口的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波杂(波德代羊×甘南山谷型藏羊)F1羔羊和陶杂(无角陶塞特羊×甘南山谷型藏羊)F1羔羊在初生重、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公羔分别为4.65 kg、124.67 g/d和4.57 kg1、21.39 g/d;母羔分别为4.36 kg1、12.11 g/d和4.19 kg1、16.67 g/d,均显著高于甘南山谷型藏羊的相应指标,差异极显著。1、3、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均高于甘南山谷型藏羊,差异极显著;管围、尻宽差异不显著体型指数优于甘南山谷型藏羊,接近肉用羊体型。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全舍饲条件下6月龄和12月龄云南黑山羊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黑山羊6月龄羔羊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分别为75.07%、2.03%、21.53%和1.06%;12月龄羊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分别为75.40%、0.97%、21.03%和1.00%。(2)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低。(3)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氨基酸种类含量丰富,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7.11 g/100 g和16.93 g/100 g,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00%和45.30%。(4)各脂肪酸含量的总体趋势表现出6月龄高于12月龄,且多数脂肪酸含量在两个月龄间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羊肉主要组成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反式油酸和亚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6.41%和73.43%;6月龄羔羊肉中富含亚油酸,含量为1 200.50 mg/kg;6月龄羔羊肉和12月龄周岁羊肉中含有3种支链脂肪酸,分别为8.66 mg/kg和6.28 mg/kg。  相似文献   

10.
对肉用种羊萨福克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和纯种繁殖的萨福克羊成年公羊体重138.5 kg±4.4 kg,母羊96.8 kg±7.2 kg;第二胎产羔率204.8%;纯种繁殖的3月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40.8 kg.繁殖母羊泌乳中期奶中干物质19.64%,比滩羊高4.53个百分点;乳脂率8.95%,比滩羊高4.68个百分点;乳糖含量1.83%,比滩羊低1.67个百分点;萨福克羊奶中有效成分高于滩羊.尽管乳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羔羊对乳糖的消化、吸收率低,乳糖量高时发生拉稀,对羔羊产生不利影响.改良本地羊效果表明萨杂屠前活重63.6 kg,为同龄、同性别滩羊的193.3%、小尾寒羊的157.0%;萨杂羊胴体重34.21 kg,为滩羊的231.1%、小尾寒羊的184.5%;萨杂羊的屠宰率56.07%,比滩羊高6.3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9.60个百分点;萨杂羊净肉率41.33%,比滩羊高2.88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5.72个百分点;胴体净肉率83.45%,比滩羊高5.93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10.12个百分点;肉骨比5.04∶1,比滩羊高43.5%,比小尾寒羊高83.27%;眼肌面积24.27 cm2,比滩羊高114.4%,比小尾寒羊高86.2%;熟肉率52.65%,比滩羊低5.1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2.39个百分点,表明滩羊肉的出品率高于萨杂和小尾寒羊;新鲜肉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肉眼观察萨杂眼肌横断面,有明显的大理石纹、即肉脂相间性状,而滩羊和小尾寒羊眼肌横断面无大理石纹.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草场压力,加快藏羊出栏,本试验对80只12月龄藏羔羊进行了3个月全舍饲育肥,从中选择8只进行肉品质检测分析,并与成年藏羊开展肉品质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藏羔羊肉的氨基酸总量为16.50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42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0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1.29g/100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45g/100g,比成年藏羊肉高0.13g/100g;藏羔羊肉的肌间脂肪中,共测出13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较成年藏羊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56%,其中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尤为突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1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27%。甘南藏羔羊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成年藏羊肉高,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适宜、含量总体上优于理想蛋白质,藏羔羊肉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含有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AA、ALA、CLA、DHA、EPA,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高,是优质的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推广优良品种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选种、选育和羊肉生产性能推广应用,选取山谷型藏羊与青海半细毛羊和青海藏羊3个品种、不同年龄的羯羊,开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山谷型藏羊主要营养指标和检测数据为:粗蛋白含量为21.00%,粗脂肪3.15%,胆固醇0.3650(mg/g),挥发性盐基氮0.1190(mg/g),矿物质总量6 785(mg/g),能量为4.74(kJ/g),氨基酸总量比青海半细毛羊高16.08%,比青海藏羊高5.06%。结论是挥发性盐基酸的含量可反映了羊肉的新鲜程度,在0.15 mg/g以内均为新鲜,说明本次分析检测的羊肉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品,是符合无公害食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藏高原藏羊主产区的28只藏羊肉品的维生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及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藏羊肉中维生素K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小尾寒羊和陶赛特羊×半细毛羊一代杂种羊(P<0.01),维生素B12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小尾寒羊(P<0.01)或显著高于陶赛特羊×半细毛羊一代杂种羊(P<0.05);肉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的检出值均符合GB18406.3和NY5147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FP4秸秆添加剂处理的稻草秸秆饲喂滩羊和小尾寒羊。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日增重为266.6g,滩羊为210.0g,差异极显著(P<0.01),且小尾寒羊料重比要优于滩羊。饲喂小尾寒羊的经济效益比滩羊高32.14%。  相似文献   

15.
选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小尾寒羊及杜泊羊、萨福克羊、无角陶塞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和杜寒二代(公羔、5~6月龄、体重46~48.5 kg)羊共20只,每个处理4只.经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各半制备样品,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萨寒F120.8 %; 陶寒F120.5%; 杜寒F220.3 %;杜寒F120.1 %,均高于小尾寒羊(19.6%).每百克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也分别高于小尾寒羊,依次为萨寒F1 (20.09 g),陶寒F1(19.78 g);杜寒F2(19.38 g);杜寒F1(19.13 g);小尾寒羊(18.42 g).人体营养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8.86 %;8.54 %;8.11 %和2.16%,其中组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杜寒F2和陶寒F1的蛋氨酸含量也显著比小尾寒羊高(P<0.05).与风味(鲜味)有直接关系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分别比小尾寒羊高.萨寒F1和陶寒F1粗脂肪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杂交肥羔钙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铁、锰、硒也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小尾寒羊肥羔肉含锌量(34 mg)高于杂交羊;有毒有害元素均未检出.说明肉羊生产的生态环境和饲料条件均能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要求.利用杜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绵羊杂交小尾寒羊,杂交羊不仅肉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而且肉的风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评定杂交肥羔肉的营养价值和肉质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青海省海东农区羊的肉用性能,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集藏羊及小尾寒羊陶赛特杂种羊羊肉各5份,对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品质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藏羊肉中蛋白质、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陶赛特杂种羊(P0.05),藏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小尾寒羊陶赛特杂种羊高3.34个百分点,藏羊、小尾寒羊陶赛特杂种羊肉比小尾寒羊肉水分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说明通过小尾寒羊与陶赛特杂交,小尾寒羊的肉质有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动物肌肉脂肪过氧化程度的影响,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热处理后3种肉肌内脂肪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生成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索氏抽提法测定其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肌内脂肪含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3种肉的肌纤维形貌研究炒、蒸、烤三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羊、猪肉肌内脂肪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制后羊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牛、猪肉(P0.05),蒸煮后牛、羊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高于猪肉(P0.05),烤制后牛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羊、猪肉(P0.05);牛、羊、猪肉肌内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依次为52.60、38.49、39.81g/100g;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依次为56.61、54.63、44.73g/100g;多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2.70、4.90、5.56g/100g;猪肉肌内脂肪含量(30.03g/100g)显著高于牛、羊肉(P0.05),羊肉肌内脂肪含量(20.48g/100g)显著高于牛肉(8.31g/100g)(P0.05);牛和羊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紧密,猪肌纤维排列结构则较为松散。热处理温度是影响脂质过氧化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肌纤维排列结构影响肌内脂肪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种质资源是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解兰州大尾羊这一濒危物种的生理机能特性,本研究对16只兰州大尾羊的11项生理指标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年龄、体重相仿的16只小尾寒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血液中白细胞、总蛋白和球蛋白分别为12.90×109个/L、65.03 g/L和34.84 g/L,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10.57×109个/L、56.22 g/L和26.84 g/L;白球比为0.91,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1.13(P0.01);血尿素氮为5.00 mmol/L,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3.78 mmol/L(P0.05);葡萄糖为2.96 mmol/L,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4.16 mmol/L(P0.01),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小尾寒羊相比,该试验地兰州大尾羊种群健康状况较好,抗病力和蛋白质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纯种小尾寒羊、东寒杂一代羊及杜寒一代羊各5只在大群舍饲条件下育肥,满6月龄宰杀做肌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杜寒杂一代羊肌肉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纯种小尾寒羊与东寒杂一代羊(P0.01),而东寒杂一代羊肌肉脂肪含量又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1);东寒杂一代羊和杜寒杂一代羊肌肉铁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以杜寒杂一代羊为最高(167.02 mg/kg);东寒杂一代羊肌肉锰及锌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3组羊肌肉水分、蛋白质、灰分及总磷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小尾寒羊经杂交后,其肌肉脂肪含量明显降低,矿物质中铁、锰及锌含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