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育辰  王晓敏 《核农学报》2022,(7):1499-1500
<正>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古老的民族文化延续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习俗文化,并将之流传于世,这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5G技术为民族文化提供了传播技术保障,同时也为许多不为人知的民族非遗文化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赫哲族农业非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是5G信息技术传播的必要内容。然而对于外界而言,赫哲族农业非遗文化仍存在许多模糊的认知点,  相似文献   

3.
<正>从国家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目前,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已达60多个,茶叶产量近600万吨,贸易量超过200万吨,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很多最不发达国家数百万贫困家庭的主要谋生手段,也是部分最贫困国家主要的收入和出口创汇来源,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支柱产  相似文献   

4.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宣城市种植业结构特点与特色烟发展战略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贤胜  何小卫  杨平 《土壤》2011,43(1):120-122
皖南的宣城市以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油、棉经济作物为辅,桑、茶、果、竹为特色,但也适宜优质烟烟叶的种植。发展特色烟生产与大农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依据宣城市大农业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宣城市特色烟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凸显。农业除提供食品、纤维等商品产出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与农村环境、农村农业景观、农村生存与就业、食品质量卫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村农业文化以及动物福利等非商品产出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功能。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农业的多功能性密不可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为农业多功能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众多,但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文化遗产面临各种威胁,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给予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传统动植物品种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农艺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中兽医技术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农业民俗的保护与利用价值和传统农业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价值等。同时基于这些价值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选择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婷 《核农学报》2024,(1):215-216
<正>2022年7月18日,党中央在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所致贺信中强调,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研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未来的首要重点与切实途径,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化内涵赋予了乡村旅游新的活力。长安鼓乐作为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鼓乐形式,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民乐乐种。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长安鼓乐,既可以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为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为长安鼓乐的传承提供新的路径,实现长安鼓乐与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但是长安鼓乐的传承却面临着现代化冲击的挑战,需要适应当代游客的需求,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需深入探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长安鼓乐的传承路径,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2022年11月,“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举办,主办方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农学...  相似文献   

9.
葡萄园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农业文化遗产.基于《世界遗产名录》中葡萄园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对世界葡萄园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园文化遗产的入选时间跨度较小,其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阶段性递增趋势,2000-2005年是葡萄园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最为集中的阶段;葡萄园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呈组团状,但分布不均衡,主要以欧洲国家居多;葡萄园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受生态因子、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程度、世界遗产评选的政策导向和行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类型多样,潜在的文化价值巨大,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平台,我国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价值挖掘工作,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申报世界遗产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提升特色农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促进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在提振当地农民精气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22年7月,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耕活动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丰富。保护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对守护传统文脉、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究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的意义、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保护“稻鱼共生系统”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探讨如何继承和挖掘、发扬传统农业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涵,促进当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优先领域、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经济、生态、技术、文化与景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并在农业与农村历史演进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截至2020年6月底, FAO已经认定了62个项目,分布在22个国家;农业农村部已经发布了5批118个项目,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此同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特征与价值、申报与管理、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显著交叉特征的新的学科领域。本文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与特点出发,提出当前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12个优先领域;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求出发,提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20个优先领域。结合过去15年来从事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与实践的体会,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识别与评估,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其核心价值分布,了解其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并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多方参与,以促进其价值实现。本文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系列文章的第2部分,基于所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针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选择可行指标,以2016年调查与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客观与主观评价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2016年,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总价值为685.81亿元,其中载体价值为363.09亿元,服务价值(即年度流量价值)为322.72亿元。服务价值中品牌价值111.74亿元,生态价值102.40亿元,产品价值72.57亿元,科技、社会、审美、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36.00亿元。显然,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多类型的价值载体,其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能够反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功能与全球重要性。以载体价值为基础,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具有较高的产品价值,更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与突出的品牌价值,值得管理者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保护与品牌价值提升。该案例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能够适应具体遗产地系统特征,反映遗产地价值构成与价值分布,有助于遗产地基于价值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进一步与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相衔接,并能够通过指标选择与动态监测评价其价值变动,以服务于遗产的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有着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重建过程中出现了民族文化传承比较注重"馆藏式"保护,忽视与文化主体传承结合的问题。因此,基于对村落公共空间静态保护的营造策略,综合考虑民族文化活动、文化主体、空间场域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基于民族文化传承和族群关系重构从物质空间层面提出羌族村落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期望为北川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其他民族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系统考察和直观反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2006—2019年相关文献共240篇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在刊文载体上,已形成由《中国农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资源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等8种期刊组成的核心期刊群;在研究机构上,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占据重要地位;在发文作者上,以闵庆文、王思明及其团队为引领而取得的成果最为丰硕;在研究内容上,多侧重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等方面;在研究案例选择上,主要集中于拥有全球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广西等省;在研究方法上,仍以个案分析、定性分析居多。今后应继续深化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保护机制与模式等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农业文化遗产时空动态演变、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等新领域研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一带一路"、大运河、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推进多学科理论、方法、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打造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多元融合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此以后,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GIAHS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试点地的积极探索,不仅使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促进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已被列入GIAHS的11个项目点及其保护工作,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生态学思想以及原则,最后从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自我维持和持续发展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音乐文化和“祭祀”舞蹈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以及对丰收和生命的祈祷。音乐和舞蹈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祈祷和祭祀的形式。研究农业音乐文化与“祭祀”舞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了解各种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更在于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研究,可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依赖自然,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此外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研究农业音乐文化与“祭祀”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文化传承和自然观念,也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发展。徐旺生、闵庆文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一书,主要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与“三农”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书中首先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解释了其与“三农”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GIAHS保护试点: 价值、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留存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同时也对全球可持续农业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已有4个GIAHS保护试点,即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和贵州从江县侗乡稻鱼鸭系统,2个候选试点,即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及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本文基于FAO对GIAHS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系统梳理了这6个试点的概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建议等,以期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指导依据。GIAHS的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文化价值、科研与示范价值等。目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比较效益降低、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现代观念的冲击和多重价值认识不足等。文章还提出了对GIAHS试点保护的建议,主要为引入动态保护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多方尤其是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农业文化品牌,形成动态的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由农牧民创造并维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生物、技术和文化等因素,深入认识这些因素在乡村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可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充分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集中体现在传统品种和知识技术的保护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利用,生态产品和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其三,创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创新消费对象,明确目标消费者的界定;创新服务功能,强化生态维护的价值;创新服务内容,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服务空间,推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的优势。总之,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新,时下的乡村产业发展可选择不同途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