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1年4月20日-11月15日,进行了投放大规格越冬海参春苗,当年秋季达到商品参规格养殖试验。经过7个月的养殖,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和经济效益。0.67hm2参池,总共收获海参2 242kg,其中达到商品规格(8.8头/kg以内)1 913.5kg,商品参占总数的85%,商品参售价176元/kg,实现产值33.67万元,销售14~24头/kg大规格参苗328.5kg,售价52.5元/kg,产值6.9万元,共实现产值40.57万元,商品参产量达到2 463.75kg/hm2,投苗密度41 775头/hm2,投苗总数27 850头,回捕22 751头,参苗成活率达到81.7%,获利21.03万元,平均获利31.5万元/hm2,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参苗是海参养殖成功的基础,科学放养参苗是海参池塘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海参养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养殖户并不完全懂得如何科学放养,致使参苗放养成活率低,从而严重影响了刺参的养殖效益。现将参苗购买及放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大规格的刺参苗需求量越来越多,在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带育苗场,利用空闲的海带育苗池及地下海水进行了2次刺参苗的越冬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整个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海参的育苗和养殖在绥中县取得了快速发展,育苗水体达到20万m3,年产商品参苗75万kg,数量达1.41.8亿头,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面积为2 670hm2,每年需投放参苗0.71.8亿头,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面积为2 670hm2,每年需投放参苗0.70.8亿头,约35万0.8亿头,约35万40万kg,参苗的生产在我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近几年参苗的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出现参苗价格低于商品参价格的情况。部分养殖户看到参苗便宜,不顾自己参池的养殖条件,盲目加大投苗密度,结果导致海参疾病频发、参苗成活率低(只有百分之几40万kg,参苗的生产在我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近几年参苗的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出现参苗价格低于商品参价格的情况。部分养殖户看到参苗便宜,不顾自己参池的养殖条件,盲目加大投苗密度,结果导致海参疾病频发、参苗成活率低(只有百分之几分之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12日,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刺参中国与韩国种群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了威海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研究确立了不同种群亲参同步促熟、正反杂交以及杂交稚参培育等技术。与中国刺参种群自交相比,杂交参苗平均重量增加了23.4%~27.6%,成活率提高了23.4%。同时杂交参苗的体壁厚、生长快、抗病力强,显示了杂交苗的优势。该课题的研究成功,可为广大养参户提供优良杂交海参品种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9日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为省级海参良种场。  相似文献   

6.
刘志华  任玉珊  刘丽 《河北渔业》2014,(6):37+39-37,39
<正>绥中县的海参养殖与山东和辽南相比,起步较晚,从2004年开始建池养殖。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到2013年底,池塘养参面积达到2 667hm2,但平均单产较低只有600kg/hm2,主要是参苗的成活率较低,平均只有15%左右。2011-2013年针对海参养殖过程中苗种成活率低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海参的生态习性,改进了一些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12-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学》2004,23(1)
辽宁省瓦房店市把海参作为渔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品种,全力建设海参增养殖产业带。目前海参增养殖已成为该市的 地区品牌.增养殖面积近1万hm2,年培育海参苗7~10亿头。年产鲜参1700 t.产值1.7亿元。2002年冬至2003年春,该市共改造和新建港圈养参面积2000hm2,使之规模迅速发展至4000 hm2。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激发了海参增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8.
正海参属于多年生动物,当年育的苗很少能长到海区投放规格,因此衍生了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在冬天给海参提供合适的水温,不让海参冬眠,延长其生长期。以往越冬保苗都是通过海水锅炉加热海水进行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在煤炭价格、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影响下,煤炭锅炉逐步淘汰,因此保苗越冬的水温就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由于水温较低,各种益生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随着刺参增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大规格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通过采取适当的升温方式在室内越冬,可大大提高参苗规格和越冬成活率。现将刺参苗的室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一、越冬准备  相似文献   

10.
王洪强 《齐鲁渔业》2009,26(4):44-44
近几年,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海参育苗也越来越红火,为了减少冬天保苗能源的消耗,减少保苗成本,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冬天到南方越冬,5月份再回到北方养殖,而长途运输的成活率成了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和摸索,现介绍海参苗长途运输的方法,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建东 《齐鲁渔业》2005,22(7):31-31
随着当前海参养殖的兴起,海参苗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经过探索与实践出现了新的参苗培育方法,就是自然海区网箱保苗。这是一种管理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的半人工半生态相结合的全新保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上网箱培育大规格糙海参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在海上贝架养殖区0.6m×0.6m×1m的小型网箱中,利用天然饵料培育大规格糙海参参苗。经95d培育,参苗平均体长由1.13cm长至3.24cm,日均增长0.02cm/d;平均体质量由0.04g增至0.84g,日均增加质量0.008g/d,体质量增加20倍,成活率为57%。前25d内参苗快速生长,成活率明显下降;此后参苗生长和成活率变化缓慢并趋于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海区利用小网箱培育糙海参大规格参苗的方法可行,但培育效果尚不理想,需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4):51-52
二.刺参苗的越冬培育.运输与放养。(一)幼参的室内越冬培育。北方池塘养殖刺参的参苗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工培育的当年苗;二是春苗,即前一年人工培育的参苗经室内人工越冬,体长5厘米左右、体重5—20克(即50—200头,公斤);三是野生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海参越冬保苗存在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海参发病率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2008年笔者在营口市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海参苗种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刺参升温育苗技术就是利用冬季参苗越冬的机会,同时升温培育刺参种参,让种参提前成熟产卵,比正常自然产卵早2个月左右。这样做有多种好处:出苗早,参苗“小白点”的销售价格高,市场销售快;自留参苗养到秋季,参苗的规格大,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搞好刺参的升温育苗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属,是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市场喜爱的一种。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沉箱养殖、室内控温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 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养殖在我国南方海域也逐步兴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养殖户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海参筏式养殖。2010年11月10Et投苗10万只,苗平均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区积极发展海水育苗,努力建设全市重点水产品种繁育基地。海星公司、华春育苗场抓住当地水质好、苗种市场需求量大的实际,狠抓技术攻关,并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厦门集美水产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接,技术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共繁育南美白对虾苗8000万尾、151本对虾苗1.5亿尾、梭子蟹苗500kg、海参苗1000万头、文蛤苗5亿粒,实现了海水苗种繁育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7,24(8):61-64
文登市抓好三个亮点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一是积极探索海参高产抗逆健康养殖的新模式。在稳定现有1667 hm~2(2.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的基础上,以五垒岛湾200 hm~2(3000亩)虾池造礁养参示范园区为轴心,组织渔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大海参养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重点在苗种、养殖和用药"三大环节"上下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在海参育苗上的使用我认为是个案,并不具备普遍性。”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生物技术首席研究员李长青对中国水产频道表示。9月9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在渤海湾很多养殖户在饲养海参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海参苗成活率、防止生病,在参苗池中会大量使用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为了保证海参的养分充足,养殖户用杀虫剂将其它生物杀死。对此,李长青认为不排除一些小规模的、零散的育苗场存在这种问题,但并不是所有苗场都如此,有一定规模的苗企如壹桥苗业、棒棰岛,他们有规范的育苗流程,并不会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7-8月份雨季汛期,辽河、大辽河大量的淡水流入盘锦海域,使正常的自然海水盐度突降到20‰以下,给海参育苗等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2009-2010年在盘山县德顺海参养殖合作社的育苗场,进行了沿海河口区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研究。2010年遇到了罕见的雨季汛期,仍然取得了每立方水体培育出幼参1 kg的较好产量。现将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