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雌雄家蚕血液中的保护酶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五龄家蚕血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羧酸酯酶活性,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为雄蚕大于雌蚕,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则为雌蚕大于雄蚕;比较分析血液中的羧酸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电泳扫描图谱,表明家蚕性别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经200mg/kg NaF浸泡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头部酶液中Na+-K+-ATPase的活性变化,研究发现:敏感品系734各组酶活随处理天数的不同而不同,对照组在第3天酶活达到最低,而添氟组酶活则在第2天出现最低值,从第3天开始添氟组酶活均高于对照组;雌、雄间酶活亦有差异,734雌蚕对照组各天的酶活均高于雄蚕对照组,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6倍,而添氟组雄蚕的Na+-K+-ATPase平均酶活为雌蚕的1.11倍.耐氟品种T6各组酶活及其随处理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组较为一致;雌、雄间酶活都有差异,雌蚕对照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对照组的1.11倍,雌蚕添氟组Na+-K+-ATPase平均酶活是雄蚕添氟组的1.10倍.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Na+-K+-ATPase活力水平,从而表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添氟前后雌雄间的Na+-K+-ATPase活性差异在2个蚕品种间有所不同,可能暗示T6耐氟性的产生与雌蚕的解毒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现行家蚕品种的性别与茧质关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全茧量雌蚕较雄蚕重,茧层量雌雄蚕大致相仿,茧层率雄蚕显著高于雌蚕,一茧丝长雄蚕较雌蚕长,茧丝纤度雄蚕较雌蚕细,解舒缫折雄蚕显著小于雌蚕,净度分数雄蚕明显高于雌蚕,解舒率两者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此外蚕幼虫期(五龄期)经过,雄蚕较雌蚕短且生命力强。  相似文献   

4.
李涛  陈松  刘敏  田梅惠  刘增虎  杨海  董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77-14278
[目的]了解吡咯类杀虫剂溴虫腈对家蚕不同性别的毒力差异。[方法]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卵2为供试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家蚕雌、雄2~5龄起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溴虫腈对该品种雄蚕各龄期起蚕的LC50都高于同一龄期的雌起蚕,不同龄期中溴虫腈对3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的毒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4、5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结论]家蚕起蚕雌雄性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指导蚕桑安全生产、专养雄蚕和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不同家蚕品种五龄期幼虫肠液或血液中四种酶的同工酶。初步结果表明:四种酶的同工酶带数及其特征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肠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因品种不同出现1-4条酶带;肠液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2-3条带子;血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试验中可见到1-3条酶带不等;血液酯酶同工酶五龄第3天较五龄起蚕酶带数增加,酶带宽、着色深。  相似文献   

6.
为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品种选育、体色分化及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的酚氧化酶(包括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单酚氧化酶(MPO)同工酶酶带6条、二酚氧化酶(DPO)同工酶酶带5条,其中MPO酶带分布在3个泳动区,DPO酶带分布在2个泳动区,黑色型卵比黄色型卵多1条MPO特征性酶带;并且黑色型卵、幼虫和成虫的MPO和DPO活性显著高于黄色型卵、幼虫和成虫;但在蛹期,MPO活性黄色型比黑色型高,而DPO活性则是黑色型比黄色型高;此外,同一色型黄粉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带数、酶活性强弱及迁移率变化明显,其中,卵期有MPO和DPO特有酶带各1条,幼虫期只有1条DPO特有酶带;同时,各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由卵至成虫期,MPO活性变化趋势为:卵期>蛹期>成虫期>幼虫期,DPO活性变化趋势为:幼虫期>成虫期>蛹期>卵期。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粉虫的体色分化、免疫防御和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家蚕为试验材料,调查了5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血淋巴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5龄起蚕和熟蚕时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5龄第5天)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昆虫发育时期免疫防御能力的强弱,对不同发育时期东亚飞蝗体外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看,1~5龄蝗蝻及雄成虫25℃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成虫30℃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不同温度作用下,1~5龄蝗蝻在15~45℃温度变化中变化规律相似,1龄蝗蝻酶活性最低,2~4龄蝗蝻时期酶活性升高,5龄蝗蝻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成虫酶活性在30℃和45℃时,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P<0.05)。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显示了其免疫能力的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9.
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遗传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广义遗传力很高。CAT活性与5龄历期,同宫率无关,与全龄期,死笼率,普茧率呈一定的负相关,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接近显著正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家蚕5龄于化蛾前逐日血液酯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添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食蚕丝宝、Vc,甲状腺素对血液酯酶同工酶的影响是明显的。实验还发现A-2-b带酶影响蚕体重间接地影响了茧层率等性状,B区带酶与蛹生长发育有关,C-2区带酶影响克蛹造卵数大小,A-1区带酶具有自身调节功能,是血液酯酶同工酶中最重要的一区酶。另外发现Ze品种在后蛹期有A-2-b主带酶活性消失的特殊现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观察了家蚕真皮细胞核和生毛细胞核的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以下简称SB)的存在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1)雌蚕的真皮细胞核从4龄起,生毛细胞核从3龄起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SB。观察SB的最好时期是5龄期。(2)在正常个体中,真皮细胞核的SB数与生毛细胞核的SB数总是相同的。二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1个SB,而四倍体雌蚕的每个核中存在有2个SB。(3)雄蚕的细胞核中不存在SB。 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SB在各龄期的变化及其与真皮细胞和生毛细胞成长的关系;讨论了SB与W染色体的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沈试29玉米种子成熟过程的歧化酶及其同工酶、抗坏血酸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由乳熟期到蜡熟期活性降低,至完 熟期和枯熟期,其活性又农渐升高;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与此相反;怀血酸氧化酶活性在蜡熟期略有升主,至期和枯地又迅速降低。在玉米种子成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没有出现新谱带。  相似文献   

13.
麦红吸浆虫滞育期间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滞育阶段麦红吸浆虫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落土滞育前,其幼虫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入土后其活性迅速下降,到9月中旬活性开始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之后又迅速升高至滞育年周期中的最高水平;不同滞育阶段麦红吸浆虫从脱离麦穗到当年11月以前,一直未检测到山梨醇脱氢酶活性,翌年2~4月,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急剧增加,至04-20达到整个滞育期间的最高值(0.504 2OD/(mL.m in));相同滞育阶段,裸露幼虫海藻糖酶活性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较结茧幼虫略高,并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滞育年限麦红吸浆虫海藻糖酶活性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烯利对苦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苦瓜性别表现的影响,为苦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苗期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苦瓜叶面和茎尖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以喷蒸馏水为对照(CK),分别于施药后第0、10、20和30 d取茎尖样品测定POD、CAT和SOD活性,观察移栽后苦瓜的第一雌、雄花节位,计算前35节雌花节率.[结果]在各测定时期,50.0和10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的POD活性均高于同期其他处理,最高值均出现在施药后第30 d.5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的SOD活性均低于同期其他处理,以施药后第30 d时最低,为CK的32.7%;10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41号的SOD活性均低于同期其他处理,以施药后第30 d时最低,为CK的45.1%.乙烯利处理后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的CAT活性变化趋势与SOD变化趋势一致.50.0 mg/L乙烯利处理如玉33号的第一雌、雄花节位最低,分别为8.0和5.2节,雌花节率最高,为0.465,且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100.0 mg/L处理如玉41号的第一雌、雄花节位最低,分别为9.8和6.2节,雌花节率最高,为0.512,也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喷施乙烯利可使苦瓜茎尖的POD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有效降低苦瓜第一雌、雄花节位,提高雌花节率,以分别喷施50.0和100.0 mg/L乙烯利对如玉33号和如玉41号提早开花、增加早期雌花数量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is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发育5个时期苗种培育水中(受精卵期水样W1,担轮幼虫期水样W2,D型幼虫期水样W3,壳顶幼虫期水样W4,稚贝期水样W5)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每个水样分离细菌30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150株细菌可归为2门、3纲、6目、9科、10属、22种;在门水平,W1~W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假交替单胞菌属为所有水样第一优势属,此外,W1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弧菌属和海杆菌属,W2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Cobetia,W3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W4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弧菌属,W5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Pseudophaeobacter、芽孢杆菌属和赤杆菌属。研究表明,扇贝幼体不同发育时期苗种培育水中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大栅和温室栽培的蕨菜为试材,探讨了蕨菜从出苗期至孢子产生期的酶谱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酶谱是不相同的。从出苗期至孢子产生期酶带数逐渐减少,酶活性逐渐降低。根状茎和羽叶显示的谱带数比其它器官多,且羽叶谱带特征明显,这种差异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是相同的。综合观察,SOD同工酶分析以出苗期和羽叶取材为好。  相似文献   

17.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裂果类型番茄成熟过程果皮组织衰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裂(17922)、环裂(16750)、射裂(16620)3个番茄品种在成熟过程中(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不同部位(果肩、果腹和果顶)果皮,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及膜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16750和16620在红熟期果肩活性氧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果腹和果顶,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膜质过氧化程度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果腹和果顶,且均显著高于17922。16750和16620,GR和AsA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低于17922,而POD活性在成熟过程中显著高于17922,APX在转色期果肩处显著高于17922。说明16750和16620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处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较低,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质过氧化程度较高,衰老加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果实裂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柞蚕血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液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幼虫期,CAT活性随龄递减。同一龄期内,CAT活性在龄初时较低,然后迅速上升,在盛食期前后保持较高水平,将眠时迅速降至该龄最低点,就眠后又上升。化蛹后,CAT活性迅速升高,至蛹中期达峰值,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CAT活性雄性高于雌性。不同品种间CAT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抗病2号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后,血液CAT活性先下降,然后迅速上升,3个品种均出现两个活性峰,抗病2号的两个活性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6天,青6号则出现在第4天和第6天,而三里丝出现在第5天和第7天,且抗病2号的活性峰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研究认为,柞蚕血液CAT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抗病性密切相关,其活性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病性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棉花幼苗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在盐胁迫条件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品种幼苗子叶和胚根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POD,SOD活性在胚根部位均有所增强,子叶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耐盐性较强的枝棉3号在盐胁迫初期胚根部位POD、SOD活性上升幅度大于耐盐性较弱的鲁棉1024,但随盐胁迫时间延长,枝棉3号POD、SOD活性又开始下降,而鲁棉1024则持续上升;枝棉3号子叶部位POD、SOD活性经调节之后均接近对照,而鲁棉1024的POD、SOD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结果提示出棉花幼苗对盐渍的适应调节主要表现在根部,但棉花品种耐盐性差异则表现在子叶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