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益虎  赵勋 《土壤》2000,32(3):155-159
研究早春四种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湿度表明,四种覆盖方式的优劣顺序为:地膜+稻草>地膜>露地>稻草.与之相呼应的紫甘蓝营养生长、产量、外观品质也证明这点.最佳方式的地膜+稻草 666.7m2紫甘蓝早期净菜产量达3499.2kg,叶球紧实度为0.059kg/cm.  相似文献   

2.
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冬小麦田覆盖稻草能增加N、P,特别是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稻草覆盖能保墒、调温和减缓土壤水分、温度波动,降低麦田杂草密度。由于麦田覆盖稻草的上述综合生态效应,使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3.5% ̄46.1%,公斤稻草增产小麦0.12 ̄0.23kg。冬小麦稻草经济有效覆盖量为3000kg/hm^2。  相似文献   

3.
灌漠土棉田氮磷化肥最佳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速效磷〉7mg/k的中肥力土壤上种植棉花,霜前皮棉产量与氮磷化肥用量的效应方程为:y=105.55+22.425N+36.66P+0.39NP=0.3n62-2.235p^2,由此模拟出的最佳经济效益施量为:尿素621kg/hm^2,重过磷酸钙168kg/hm^2,N:P2O5为1:0.27,其霜前皮棉经济合理产量为1770kg/hm^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覆盖不同厚度稻草(4、8 cm)以及加盖普通地膜和黑色地膜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厚度稻草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与覆盖稻草4 cm相比,覆盖稻草8 cm可提高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降低绿薯率,但降低出苗率和株数,其他品质参数差异不明显;在覆盖稻草4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具有提高单薯重和产量的作用,但在覆盖稻草8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则对出苗不利,降低了出苗率和株数,降低产量;加盖地膜能显著降低绿薯率,其中黑色地膜的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5.
水稻秸秆与地膜二元覆盖旱作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覆膜稻栽培研究始于1996年,但迄今都为地膜单元覆盖,水稻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旱作栽培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旱作稻田土壤变温幅度降低,水分散失减少,结构改善,养分积累增加;水稻无效分蘖减少,生育转变提前,灌浆结实期延长,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增产效果显著,稻谷产量较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露地旱作栽培分别增产10.3%,8.9%,23.2%。  相似文献   

6.
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耕覆盖4 500kg/m^2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增产22.15%~25.65%。土壤水利用率提高2.9625kg/(mm.hm^2)。春播前0~200cm土层速动易效水含量经传统耕作增加17.02~47.9mm。距地表5,10,15cm处的地积温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0~10cm土壤容重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回归关系。脲酶比传统耕作增加幅度为0.0  相似文献   

7.
免耕覆盖玉米秸秆对旱塬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耕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玉米秸秆4500kg/hm^2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22.15%~25.65%,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9625kg/hm^2;mm。春播前0~200cm支速动易效水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17.02~47.9mm,距地表5cm、10cm、15cm处的地积温与秸秆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关系。0~10cm圭层土壤容竽 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砬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磷与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性状和秋播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旺  周世洋  刘敏  蒋芳玲  彭怡琳  吴震 《土壤》2021,53(2):305-312
为探究秋播大蒜适宜的地面覆盖类型及其对大蒜产量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地面覆盖在大蒜高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麻江红蒜’为试验材料,以不覆盖处理为对照,分别设置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地膜、1~2 cm和3~4 cm稻草、1~2 cm和3~4 cm稻壳共7种地面覆盖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和酶活性以及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处理均可提高0~10 cm土层的含水量,而对10~20 cm土层的含水量影响不显著;3种地膜覆盖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温度,其中以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最好,而稻草和稻壳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以白色地膜和1~2 cm稻草覆盖处理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白色地膜和银灰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蔗糖酶活性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可显著促进大蒜的植株生长,蒜薹产量和鳞茎鲜重产量均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367.63 kg/667m~2和653.57 kg/667m~2),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次之(287.73 kg/667m~2和363.80 kg/667m~2),两者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鳞茎品质总体上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好,与对照相比,其可溶性糖(192.1mg/g)、可溶性蛋白(23.67 mg/g)和大蒜素(5.13 mg/g)含量均显著提高。综合分析认为:地膜覆盖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稻草和稻壳覆盖仅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不同处理均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白色地膜覆盖的效果最好,黑色地膜覆盖次之。  相似文献   

9.
宁夏灌区甜菜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lank作物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确定甜菜优化灌溉制度,以期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根据宁夏灌区平罗试验区的试验结果表明,除苗期、完熟期不需灌溉外,其余5个生育阶段均需灌溉,灌水量分别为50m3/(666.7m2),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50m3/(666.7m2),实际根产量为3567.2kg/(666.7m2)。  相似文献   

10.
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1)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国内外光降解地膜的29个品种进行了农用效果,降解过程及光降解残膜碎片对土壤污染的全面分析测试,结果证明:光降解地膜必须具备普通地膜的增产功能,在覆盖60d以后降解膜才能开始裂解,分子量降低,降解膜残片在小于4×4cm^2时,若按每年每公顷45kg计,亦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降解膜成本与普通膜相比,不超过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选用粤糖60号作为试验材料,开展新植甘蔗不同盖膜方式的效应研究,研究在不同地膜和不同盖膜方式下甘蔗农艺性状、工艺品质、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盖膜方式下,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平均产量高于覆盖普通透明地膜,双行盖膜方式平均产量高于单行覆盖普通透明地膜;覆盖普通透明地膜平均蔗糖分要高于覆盖除草光讲解地膜,双行盖膜方式蔗糖分高于单行盖膜;不同地膜的增温效果不同,其中覆盖普通透明地膜的增温效果最好,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普通黑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差;在不同的盖膜方式下,覆盖普通透明地膜的甘蔗萌芽率最高,单行盖膜平均萌芽率高于双行盖膜萌芽率;在覆盖黑色地膜下很少生长有杂草,其他地膜都生长有少量或大量杂草。综合各项表现评价,认为使用双行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为新植蔗最佳盖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普钙与硼砂配施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绍聪  陈素珍 《土壤肥料》1998,(1):42-44,18
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简化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普钙与硼砂不同用量配施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钙与硼砂配施的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为Y=2281.5+37.30P-1.02P^2+2415.0B-254.0B^2+24.975PB;以每公顷普钙300kg与硼砂7.5kg配施,油菜经济性状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稻草和地膜覆盖对冬季茶园保温增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稻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不同覆盖物表层及其对应的地表最低、最高温度23d连续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覆盖物对地表的保温、增温作用。各测点最低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89,最高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13,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表明温度场高度相关。与对照相比,稻草覆盖使地表最低温度平均提高1.2℃以上,地膜覆盖则提高0.2℃以上。天气晴好状态下,稻草覆盖的保温作用强于地膜覆盖,且与覆草厚度无关;阴雨雪天气,稻草与地膜的保温作用均显著下降,稻草覆盖的降幅小于地膜覆盖,且覆盖厚度大降幅较小。天气晴好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无光环境中地膜无显著增温作用;将茶园覆盖的稻草分为晴天干草、晴天湿草、阴天干草、阴天湿草4种类型,其增温效果与稻草类型有关,且强于地膜覆盖。总之,与地膜相比,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增温效果,无污染,材料来源丰富,更适宜于作为冬季防寒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浅瘠水稻土上杂交稻施肥模型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庆裕  徐龙铁 《土壤》2000,32(1):30-33
应用“311-A”试验方案,通过田间浅瘠水稻土上杂交水稻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氮肥〉钾肥〉磷肥;肥料之间具有正交互效应,尤其是氮、钾交互效应。平衡配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其最佳用量为:N地1.0kg/亩,P2O54.5kg/亩,K2O5.6kg/亩,N:P2O5:K2O-1:0.41:0.51。7年多点实施最佳施肥方案可比习惯施肥增产9.3%,达极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在陕西乾县、武功等地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夏闲期和冬小麦生长期采用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其中,以覆盖6000kg/hm2秸秆为最好,夏闲末2m土层可比不覆盖多蓄降雨41.9mm,冬小麦增产19.3%。此外,连续多年秸秆覆盖,还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6.
地面覆盖对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试验共设地面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地膜以及对照四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筛选最佳覆盖模式,为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地面覆盖能有效促进植株与瓜条生长发育,提高正常瓜比例,其中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②地面覆盖的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覆盖秸秆+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与总产量的效果最好,覆盖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上优于覆盖秸秆,但后期产量远低于覆盖秸秆处理,总产量低于覆盖秸秆处理;③地面覆盖可有效改善瓜条品质,增加黄瓜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且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④覆盖秸秆、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74.2%、112.5%与102.3%,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覆盖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的出苗期最早;不同处理中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免耕稻草覆盖8cm或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玉米秸秆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优质花生新品种需肥特点及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中熟大果品种8130和优质早熟小果品种鲁花13号在产量潜力、肥料生产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8130高于旬花13号,但氮、磷、钾三元素适宜配比两品种相近、约为1:1~1.2:1.3;8130最高产量可达6752kg/hm^2,相应的公顷施肥量为:N132.8kg、P2O5 155.8kg、K2O174.0kg,鲁花13号最高产量可达5748kg/hm^2,相应的公顷施肥量为:N127.8kg、P2  相似文献   

19.
镁、硼营养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镁、硼有效含量偏低的土壤上,施用镁、硼肥,对烟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产值有明显的良好效应。在供试条件下,施Mg 15kg/hm^2,烟草产量为3022.1kg/hm^2,产值为15636.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86.8%,分别比不施Mg的增加936.2kg/hm^2,7435.2元/hm^2、14%;施硼砂15kg/hm^2,烟草产量增加215.0kg/hm^2,产值增加1264.5  相似文献   

20.
海莲红树林土壤CH4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海南东寨港河港河口海莲红树林土壤CH4动态进行研究。C4通量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所有季节所有滩面其平均值为1.21mg/(m^2.d)。不同季节CH4产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也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所有季节所有滩面其平均值为8.28mg/(m^2.d),土壤理化因子对河港海莲林土壤CH4产生率的重要性依次为全氮〉SaClNa^4〉Na^4〉Cl〉SO4^2〉含水量〉总含增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