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艺茶道天人韵“艺”与“道”之辨是一个中国文化中古老的哲学命题,消除技术对心智的制约,消除心与手的距离,由技入道,解衣般礴,老庄的疱丁解牛中所阐释的意境常常影响了国人的审美意识,渗透在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之中,茶文化自然也浸润与此。“茶艺”与“茶道”之辨也是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也是在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道教中的"道法自然"、隐逸以及矛盾对立并生的思想都在文人园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道法自然"是指园林中的选材、布置都尽可能与真正的大自然相一致,园林是一个小自然;隐逸思想的影响使得园林中的景点布置大多曲径通幽,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矛盾对立并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意境,使其更具文人气息。文章从道教的中心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建设的影响,并最终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建筑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4.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5.
巩志 《农业考古》2004,(2):35-37,68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一种生活形态,上升为文化现象时,必须有伦理的、哲学的、思想的等诸种文化因素的渗透、积淀,并凝结为核心和灵魂,茶文化也如此,中国古代即重视茶文化思想的研究与总结。唐末的刘贞亮有“茶十德”之说,当代茶文化专家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茶文化专家张天福也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他们都是对中国茶文化思想作总体的归纳和阐发,主要发掘古代文人茶文化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日本草庵茶与中国文人茶艺术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云 《农业考古》2006,(5):249-255,269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之最纯正者为草庵茶,它以禅宗思想为核心,在形式和精神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第二阶段是镰仓至室町时代末期,第三阶段是真正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草庵茶的形成时期。从国风文化开始的,日本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融合并获得独立,至16世纪日本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已摆脱了纯粹的中国模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村田珠光在书院茶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茶汤简素的风格,提出了佗茶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69-69
中国茶文化是个大课题。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对茶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在向广义发展,茶文化的宽泛性强,延伸面广。因为,茶文化的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茶文化涉及到其他边缘学科,如,历史的、民俗的、宗教的、文学的、哲学的、医学的、艺术的、美学的、饮食的……都和茶文化沾边。中国茶文化之所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是因为茶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华吸纳进来,同时又把糟粕剔除出去。也因如此,茶文化能和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结合,茶文化的学科建设,必须给它一个真正的定义,也就是茶文化的理论架构,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陆羽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总结人类茶叶文明史的伟大人物,被后世尊为“茶神”。他在《茶经》这部巨著中,建筑起了中国茶叶文化的基础框架:物质文明方面,总结了当时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精神文明方面,融会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促进了茶德和茶艺的形成,对中国茶文化体系的建立和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陆羽《茶经》中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大、最深刻的道家美学思想进行初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明清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明清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0.
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0,(4):249-258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儒释道三教特别是禅宗是如何作用于茶文化并使中国茶文化形成盛大气象的。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就指出儒是“道德性与宗教性之存在”。因而本文将儒列入三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离开了儒来谈宗教与中国茶文化是不够公平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但实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中的自然与隐逸观念及其茶文化内涵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赖功欧茶文化是最具自然性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一开始便与中国思想中的自然观念相契合。茶道被人们称为“自然之道”。然而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自然”范畴作一解析。“自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最早...  相似文献   

12.
毕铭玉 《农业考古》2021,(2):144-149
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兴盛得益于统治阶层基于国家治理需求的政治文化认同,从而在自上而下的扩散传播中与儒、释、道等主流文化不断融合互构,而由此形成的儒家茶文化、禅茶文化、道茶文化等诸多面相,也被注入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意涵。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丰富的尊尊亲亲礼治规范内容;在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众生平等、导人向善的安邦智慧意涵;在与道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赋予无为而治、虚静恬淡、使民不争的治国理想追求。茶文化中的国家治理伦理意涵随着饮茶风俗的普及,经由统治者、文人士大夫精英群体到辐射普通百姓,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和静怡真、天人合一的全民人格追求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3.
老庄哲学在我国哲学史上主要是指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思想,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它不仅是我国哲学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在当前对于语文的学习中,老庄哲学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于老庄哲学,需要我们能够辩证的看待,积极继承老庄哲学中优秀的部分,不断提升自身对于语文的学习。本文联系实际,深入探讨老庄哲学对于语文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15.
晚清理学名臣曾国藩在全面接受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仕途正顺时期的诗歌中屡屡提出“功成身退”的道家人生设计,表现出道家气象,并非如众人所言是咸丰七年守丧复出后才大量吸收道家思想的。据此可以重新认识道家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分析中国士大夫“以道补儒”人生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归结起来 ,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作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 ,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 ,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 ,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 ,了解了自然 ;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和哲理 ,人们通过饮茶 ,明心思性 ,增强修养 ,提高审美情趣 ,完善人生价值取向 ,形成了高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勉卫忠 《农业考古》2005,(4):201-20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回族的先民一进入中国,就接触到茶这种独特的饮料,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吸收自身的风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文化,是祖国茶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茶与回族社会所凝结成的历史,叹赞岁月悠悠,回回民族形成的过程也是其茶文化相伴的过程。不仅形成了一系列本民族的茶文化,而且对回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经济,乃至于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昆明黑龙潭道教宫观园林的景观特色及所体现的道家美学思想:1)选址、整体布局上既体现了道人追求"洞天福地"的修仙思想,也体现了道教的阴阳与风水观;2)建筑群有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的特点,也展现了道家朴素的生态观;3)庭院空间朴素安静、文化氛围浓厚;4)外围园林空间因地制宜,颇有江南园林之风;5)小品雕塑等细节装饰多为道教文化符号,精致雅观。整体上来看其景观怡人,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道教自然山水园。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其核心内容如和谐、俭德等,与结合中国实际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相通的。弘扬茶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道教文化日益走出圣殿、与世俗文化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今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又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产物已被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在挖掘楼观台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紧扣"道教文化养生"特性脉络,立足于"天下第一福地"的区位优势,以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景观表达为文化中心,以化女泉、延生观、道温泉和楼观印象为旅游陪衬,全方位梳理道教文化旅游景观体系,以充分认识道教文化景观表达对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