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治疗仔猪黄白痢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增效多硫酸黏菌素口服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疗效,选用自然感染仔猪黄白痢患病仔猪为试验对象,以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的疗效为对照。结果显示,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对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分别为90.0%、83.3%、5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6%和76.6%;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3.3%;试验药物高、中剂量组对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建议推荐剂量为每次0.2mL/kg,每天2次,连用2d。  相似文献   

2.
草浆黑液硫酸酸析木素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硫酸从草浆黑液中析出木素就是酸中和黑液,使碱木素胶体受到破坏,生成难溶于水的木素。从黑液中析出,试验探讨了硫酸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酸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硫酸析出木素的方法对木素破坏很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硫酸黄连素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抑菌作用,对硫酸黄连素和硫酸粘菌素单一和联合应用分别对仔猪大肠杆菌(C83901),猪多杀性巴氏杆菌(C44-1),鸡白痢沙门氏菌(C79-6),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硫酸黄连素对以上4株菌的M IC值分别为:32,128,64,128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株菌的M IC值分别为:64,128,128,256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株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375,0.375,0.25,0.5。结果显示上述4株菌对硫酸黄连素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二者最佳比例为1∶2~1∶4,这为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采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混合物、多菌灵和氨基寡糖素的混合物以及代森锰锌和氨基寡糖素的混合物进行处理的组别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能够显著降低玉米顶腐病的发生率。单独使用氨基寡糖素也能产生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进行处理的组别有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效果最差。因此,在哈尔滨地区种植玉米时,建议采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混合物、多菌灵和氨基寡糖素的混合物,或者单独使用氨基寡糖素进行喷洒防治。  相似文献   

5.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μg.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μg.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抗菌活性,对恩诺沙星和硫酸粘菌素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755,0.755,0.377,1.509 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种菌的MIC值分别为:0.375,0.375,0.375,50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25,0.188,0.375和0.75.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金黄葡萄球菌为相加作用;通过2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制剂与恩诺沙星单方制剂进行比较试验,复方制剂其抑菌效能明显高于单方.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鲎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作用小球藻96 h对其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鲎素各处理浓度依次为0、4、6、8、10、12 μg/mL;硫酸多黏菌素B各处理组浓度依次为0、250、350、450、550、650μg/mL.研究结果表明,鲎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可抑制小球藻细胞数和叶绿素a含量,P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而SOD活性不断降低.小球藻细胞数和叶绿素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损伤的结果,其作用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国产硫酸粘杆菌素的安全性,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显示,国产硫酸粘杆菌素径口测定的LD50为711.45 mg/kg,属于低毒类化合物;而小鼠骨髓微核及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不具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合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抗菌活性,对恩诺沙星和硫酸粘菌素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755,0.755,0.377,1.509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种菌的MIC值分别为:0.375,0.375,0.375,50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25,0.188,0.375和0.75。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金黄葡萄球菌为相加作用:通过2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制剂与恩诺沙星单方制剂进行比较试验,复方制剂其抑菌效能明显高于单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苯酚-硫酸作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显示:葡萄糖浓度为20~120μg/mL时线性关系显著,R2=0.995 9;精密度RSD=0.034%,稳定性RSD=0.102%,回收率98.99%,RSD=0.871%,重现性RSD=0.336%。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简便易行,精密度、稳定性、回收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硫酸黏菌素组分含量。方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称取无水硫酸钠13.38g用纯化水稀释至2700m L,用稀磷酸调节p H至2.3~2.5,加水稀释至3000m L,再加乙腈846m L,摇匀,过滤,即得。检测波长为215nm。结论:硫酸黏菌素在0.2~0.6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多黏菌素E1:相关系数R=0.9995、多黏菌素E2:相关系数R=0.9998、多黏菌素E3:相关系数R=0.9999、多黏菌素EI-1:相关系数R=0.9992、多黏菌素EI-7MOA:相关系数R=0.9996;硫酸黏菌素的回收率为98.6%~101.6%;多黏菌素E1重复性RSD为0.2%、多黏菌素E2重复性RSD为0.2%、多黏菌素E3重复性RSD为0.8%、多黏菌素EI-1重复性RSD为0.6%、多黏菌素EI-7MOA重复性RSD为0.5%。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叶儿茶素总量的硫酸-香荚兰素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66-9770
[目的]探讨硫酸-香荚兰素分光光度法检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反应温度、显色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的研究,确定硫酸-香荚兰素显色反应体系为:吸取10μl茶汤,加入2.5 ml质量分数为1%的香荚兰素/乙醇溶液和2.5 ml质量分数为30%硫酸/乙醇溶液,在20℃下反应5 min后,反应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差为0.055,变异系数为0.32%,平均回收率为98.29%。[结论]与盐酸-香荚兰素法相比,硫酸-香荚兰素法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患病种鸡的剖检,进行细菌培养,采用硫酸粘杆菌素等药物治疔,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Azadirachtin, C35H44O16)以及相似的柠檬苦素类物质(AZRL,azadirachtin related limonoids)与加入了硫酸的香兰素甲醇溶液有显色反应.以此为基础,通过选择比色波长及优化香兰素浓度、硫酸加入量、反应时间几个因素,得到一种用比色法测定印楝种仁提取物中AZRL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了3种印楝种仁提取物中的AZRL含量.  相似文献   

16.
硫酸粘杆菌素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硫酸粘杆菌素按照在畜禽实际用量(2~20mg/kg)选择3个浓度(5mg/kg、10mg/kg、20mg/kg)分别配制溶液,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药敏片,分别置于接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普通琼脂板上,同时用标准药敏片庆大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作对照,观察它们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3个浓度的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高度敏感,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圈也相应增大。2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庆大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替代抗生素硫酸粘杆菌素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初始体重相近的仔猪10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500 mg·kg-1、10%硫酸粘杆菌素1 500mg·kg-1。结果表明,添加肠杆菌肽的仔猪日增重、料肉比、毛色均优于对照组,但因试验时间较短,故没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综合试验结果,肠杆菌肽可替代硫酸粘杆菌素,能够促进仔猪生长,同时也符合绿色环保的养殖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陆有政  周平  马波  陈桂光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36-336,341
通过不舍杀真菌素的液体培养基富集培养和加入荧光染料的鉴别培养基培养,从北海红树林海泥、近海海水及滩涂土样中分离出产胞外多糖的海洋菌8株,其中F3苗株产生硫酸酯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发现其多糖含量达到2.56g/L。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下脚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35-11437
简单综述了水产品下脚料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情况,主要可应用在食品天然防霉剂、凝乳酶、硫鸟嘌呤(6-TG)、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寡聚肽、小分子肽口服液、高吸收性钙剂(CMC)、热反应型肉香调味基料、鱼酶、糖蛋白、牛磺酸中,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鱼下脚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辽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对辽南地区5个养殖场(户)送检的40例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鸡中分离出36株细菌,经生化试验鉴定出32株属于大肠杆菌。对已鉴定32株大肠杆菌对1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头孢他啶、硫酸粘菌素外,大肠杆菌对其他17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68.75%;其次是红霉素,达62.50%;再次是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盐酸林可霉素,分别是53.13%、40.63%、40.63%、37.50%、31.25%。对头孢噻呋、硫酸阿米卡星、替米考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相对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