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卢德 《广西蚕业》2002,39(2):43-43
有位蚕农来信说 :“今年几乎每批蚕均遭受到蚕脓病的毁灭性打击 ,每批都先洗匾干净之后 ,再喷洒漂白粉液 ,蚕期添食氯霉素 ,每日定时撒新鲜石灰 ,但每批的三至四龄就开始出现脓病蚕 ,以起蚕居多 ,待到五龄的第四、五天就死光了。”从这位蚕农来信内容看 ,脓病无法控制主要是消毒不彻底 ,因为养蚕一旦发生了脓病 ,随着病蚕胃液和血液脓液的流出 ,大量病毒污染蚕匾、蚕具、人手。假如死蚕随地乱扔 ,还会随着养蚕人员的活动 ,传播到整个养蚕环境中 ,致使病毒难于被消毒干净 ,只要养蚕环境中仍有病毒存在 ,脓病蚕就会批批发生 ,难以控制。所以 ,…  相似文献   

2.
邓卫东 《四川蚕业》2004,32(2):29-3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将蚕农从蚕儿饲养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蚕农的养蚕劳动效率,是每个蚕业工作者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3.
朱秀芹 《蚕桑通报》2011,42(3):45-46
在农村蚕桑生产服务时,听到最多的、也是广大蚕农最关心的就是蚕病。养蚕用药包括用于养蚕生产的蚕室蚕具、蚕种卵面、蚕体蚕座消毒、蚕病预防与治疗和调节蚕生长发育等的各类化学药品及其制剂。笔者在基层工作中常见到蚕农有加大用量等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的情况,影响家蚕的健康。现就当前蚕农在生产中对蚕病用药存在的误区谈点个人意见,以供同...  相似文献   

4.
赵乔见 《四川蚕业》2013,41(2):43-43,51
<正>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是陆良县近年来引进推广的一项桑蚕饲育实用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蚕台能降低蚕农养蚕用具一次性投资,节约成本,减轻操作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保证蚕座面积,稀座饱食,降低桑蚕发病率,提高单张产茧量,进而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产增效。1对比蚕簸育的显著优势1.1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我县常规饲养模式为蚕簸育,需要大量的竹子资源,而省力化蚕台由于使用的是工业化纤材料与少量的竹子,竹木用量大为减少,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5.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云南省新发展的蚕区蚕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蚕农养蚕防病的技术培训、增强蚕农养蚕防病的意识、大力改善养蚕环境和配套硬件设施、避免蚕病发生及传播等实现新蚕区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养蚕千年,仍以蚕匾为主,但价贵本高,易坏难修,工效无法提高,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明显不适应蚕业的发展。今介绍前后配套,节本省工,不用蚕匾的优化养蚕设施——小蚕方框育、大蚕蚕台育、方格自然上蔟。小蚕方框育方框为一种新型农具,人们或许还不太熟悉。而在嘉兴市郊马桥乡却颇受蚕农青  相似文献   

9.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10.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呼培兴 《广西蚕业》2007,44(A02):14-14
“蚕儿成熟了,蚕农们忙慌了。”这句话说的是蚕区农民在蚕儿成熟时的劳累与繁忙。如今,这句俗语在山东省高密市已经成为历史。一种能使成熟的蚕儿自动登蔟,为蚕农养蚕提高工效、降低饲养成本的药物在该市康成蚕业研究所研制成功。有关专家预测,这种药物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桑蚕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杜凤侠 《四川蚕业》2007,35(1):44-46
草桥镇位于新沂市西部,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农养蚕经验丰富,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1亩≈667m^2,下同),蚕茧收入是草桥蚕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以前,草桥镇一直推行一年养四批蚕的生产布局,即:5月份养春蚕,7月份养夏蚕,8月份养中秋蚕,9~10月份养晚秋蚕,其中夏蚕养的最少,中秋次之。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夏蚕饲养量持续增加,而中秋饲养量大幅度下降,至2000年夏蚕饲养量已超过中秋。中秋蚕期正值农作物、杨树等大量用药时期,加之气温高,空气闷热,给此时的中秋蚕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秋蚕正常年景平均单产每张20kg左右,而2002年平均仅4kg。为此,2003年草桥镇被迫取消了中秋蚕,全年养蚕布局调整为“四改三”,即二秋改一秋,全年四批蚕改为三批蚕,并适当增养夏蚕,提早晚秋蚕收蚁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5.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射阳县的特佣、盘湾、洋马等养蚕重点乡镇小蚕期普遍发生僵病和脓病,不仅给广大蚕农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为了确保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搞好今后的小蚕饲养工作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调查分析了小蚕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县的特佣、盘湾、洋马等养蚕重点乡镇小蚕期就普遍发生僵病和脓病,不仅给广大蚕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为了确保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搞好小蚕饲养工作尤为重要。对此,笔调查分析了我县小蚕饲养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9.
蚕农养蚕最怕的就是发生蚕病特别是暴发性蚕病,一旦蚕病暴发,轻者每盒蚕种损失几百元,重者损失上千元,尤其是实行规模化养蚕后,一些单季养蚕达10盒以上的养蚕大户,更要严格控制蚕病暴发,否则,损失将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因此,在蚕桑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养蚕逐步向大户转移的今天,如何搞好蚕病防治,特别是如何预防暴发性蚕病是摆在我们基层蚕桑科技人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养蚕大户在生产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 ,无论什么季节 ,什么条件下养蚕 ,都有不同程度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农村中 ,蚕农由于缺乏蚕病方面的知识 ,家蚕得病后对几种常见蚕病又不能正确及时识别 ,致使蚕病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控制 ,最终影响蚕茧产质量 ,给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村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对广大蚕农普及几种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 ,又可以通过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