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发生危害与防治顾成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大豆根潜蝇是大豆主产区重要害虫之一,从70年代以来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全省普遍发病,被害株率70~100%,给大豆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掌握大豆根潜蝇的发生规律,明确影响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辽北地区蒙古灰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琦 《杂粮作物》2002,22(1):52-52
1 蒙古灰象甲发生情况铁岭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 ,玉米年种植面积2 0 0 0 0 0hm2 以上 ,大豆年种植面积 1 3333hm2 。蒙古灰象甲是玉米、大豆田的主要苗期害虫。自1 992年以来连续多年使用种衣剂拌种 ,蒙古灰象甲等多种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得到有效控制 ,多年没有大发生 ,但今年蒙古灰象甲却在铁岭市大面积发生 ,全市共发生 1 33333hm2 ,各县 (市 )、区出苗地块均遭不同程度危害。据 2 0 0 1年 5月 1 5~2 0日调查 ,轻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60 % ,百株虫量40~ 70头 ,重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1 0 0 % ,百株虫量80~ 40 0头 ,比正常年份高出 1 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21年来审定大豆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分析,总结出黄淮夏大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分枝数、株荚数的增加;黄淮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指标是有限结荚习性,有效分枝在3~4个,株荚数在50个以上,百粒重在15.0~24.0 g之间,高蛋白、高油或蛋脂双高.  相似文献   

4.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5.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为双翅目潜蝇科的一种小型蝇,是我国黄淮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害虫之一。据我省多年调查:夏大豆被害株率高达100%,单株有虫3—5头,多者达10余头,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减产4—5成。1980—1982年针对该虫在我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整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1985—2012年审定的74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脂肪含量略有上升;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是株高增高,单株荚数增多,生育期延长,有效分枝数先增后减,百粒重稍有下降,变化不大。分析表明,河南省当前夏大豆产量水平为2 700 kg/hm2左右,蛋白质含量42%左右,脂肪含量19%~20%;理想株型应是株高在80 cm左右,有效分枝数2个左右,单株荚数50个左右,百粒重18~19 g,生育日数在109 d左右。  相似文献   

7.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utsumura)是大豆的一种主要害虫,不同品种被害程度不同。为了探讨大豆植株抗蚜的生化机制,我们对大豆蚜具有不同抗性的5个大豆品种叶片的氮素、糖分及木质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大豆抗蚜性研究提供生化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10个国外大豆种质被广泛应用于河南大豆育种研究,共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河南省大豆育成品种的77.0%。国外种质在河南省大豆育种中的细胞核遗传贡献值为5.098,细胞质遗传贡献值为4。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安豆4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豆新品种安豆4号的适宜种植密度,设置5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在18.8万株/hm2时,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为安豆4号在河南省种植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大豆生产与品种概况李卫东许景菊梁慧珍卢卫国(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郑州,450002)中原腹地、黄淮流域的河南省是我国大豆起源地之一,具有4500余年栽培大豆的历史。与诸省相比,河南省大豆面积多年居全国第二位。1985年以来平均面积为1055万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安豆4号在国家大豆新品种展示试验中的表现,结合在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国家区域试验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表明:安豆4号是一个产量高,抗逆性强,各种特征符合当前生产需求的大豆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大豆适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在鼓粒期最易发生倒伏,且对产量损失影响很大,倒伏已经成为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探讨大豆的抗倒伏性与植株形态指标和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选用了3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对大豆形态指标和茎秆基部挫折力等力学特性进行测定,研究了大豆株型差异和茎秆力学特性对大豆茎秆抗倒伏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鼓粒期,大豆品种的抗倒伏性与株高、鲜重和茎粗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茎粗/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茎粗/株高能更好的反映品种的抗倒伏性;随大豆株高的增加,大豆茎秆的挫折力、弯矩和重力矩均增加,并且重力矩对倒伏的影响更大,供试大豆品种中高秆品种的抗倒伏性比矮秆品种差;株高相近的大豆品种的抗倒伏性与茎秆挫折力关系较大,而株高相差较大的大豆品种的抗倒伏性与株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甜菜跳甲(Chaetocnerma disreta Baly)是甜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在黑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发生严重,常造成缺苗断条,甚致毁种。在进行药剂防治试验中,仅以调查跳甲为害率是不够的。因为调查危害率是以单株为单位计,不论叶面损失多少,有被害叶,就计为全株被害。在田间调查中,往往不同药剂处理的植株被害程度差异很大。因此,在调查跳甲为害率的同时,还要调查被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份胁迫对夏大豆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份胁迫对夏大豆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河南省商丘地区大豆高产开发协作组郝瑞莲张全民韩英河南省商丘地区是黄淮海夏大豆主要产区,近年来荚而不实症的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面积减产。本文通过分析大豆生育期间水分胁迫对植株氮、磷、钾含量影响,总结造成大豆减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品种稳产性系数和高稳系数法,以2008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以安豆4号历年参加的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亩产量为参考,对安豆4号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豆4号平均亩产量高、变异系数低、高稳系数高,充分说明了安豆4号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安豆4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三裂叶豚草对大田旱生作物的危害表现,利用添加系列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肥力条件下,三裂叶豚草不同密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长季中,三裂叶豚草对大豆的株高、分枝生长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突出表现在大豆的生长前期,在分枝期,未施肥条件下混生种群各处理大豆株高显著高于大豆单生种群。分枝数和分枝长度变化规律与株高相反,随着豚草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另外,在混生种群施肥条件下大豆的株高反而低于未施肥条件下各处理,表明三裂叶豚草不仅在光竞争中对大豆存在抑制作用,在争夺水分、肥料方面也表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在分枝期和结荚期均随着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菜豆根蚜Smynthurooes betae West-wood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日趋严重。该蚜在田间呈点片发生,后逐渐加重而成片被害;棉株被害轻时只表现叶片发红,生长停滞;为害严重时,则叶片凋落,直至枯死,造成大量缺苗。据调查,1990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突变体库是进行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当前大豆突变体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南方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通过EMS诱变构建了大豆EMS突变体库。统计发现,M1种子田间出苗率为34.85%,表明EMS强烈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出苗。对随机选取的913株M1植株进行了株高、单株荚数等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经EMS处理后,M1植株在株高、单株荚数、节间数等方面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变异丰富,其中18.07%发生矮化,11.06%表现出多荚,另有3株不育株;群体间的节间个数极差达到18。这些数据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大豆EMS突变体库。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对单个突变体进行分离、分类,并克隆相应的重要功能基因,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基因组学以及筛选适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高光效、抗倒伏大豆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