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 ,笔者根据各地的技术经验 ,结合本地栽培实践 ,总结出一套蘑菇简易地栽技术。现将具体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备料与配方 干稻草、芒箕、菜籽饼、过磷酸钙、复合肥、石膏、尿素、石灰、杂山草 (干牛粪 )。栽培料配方 (按 110m2 用料计 ) :①干稻草 1,2 5 0kg、芒箕 30 0~ 4 0 0kg、菜籽饼 6 0kg、过磷酸钙 5 0 0kg、复合肥 5 0kg、石膏 5 0kg、尿素 1kg、石灰 5 0kg ;②干稻草 1,2 5 0kg、菜籽饼 5 0kg、过磷酸钙 5 0kg、复合肥 30kg、石膏 5 0kg、石灰 5 0kg、尿素 0 .5kg、干牛粪 2 5 0kg。2 …  相似文献   

2.
以黑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③(黑木耳菌糠25%,木屑55%,麸皮15%,玉米粉2%,豆粉1%,石灰1%,石膏1%)。该配方栽培元蘑菌丝生长、产量、生物学效率略优于对照组,并且元蘑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相当。以黑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元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郭倩 《食用菌》2006,28(2):54-55
4栽培技术 4.1培养料配方 以111m^2所需培养料为例,参考配方如下:①干稻草1500kg,干牛粪1200,麸皮或菜籽饼100kg,尿素18kg,石膏粉5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25kg。②干稻草750kg,杂木屑500kg,干牛粪500kg,麸皮或菜籽饼100kg。尿素18kg,石膏粉50kg,过磷酸钙25kg.石灰30kg。③干稻草1500kg,干牛粪1200kg,尿素12kg,石膏粉35kg,  相似文献   

4.
以棉籽壳、稻草或木屑为原料,驯化栽培鸡枞菌、榆黄蘑,筛选其最适栽培配方及栽培条件。结果表明:鸡枞菌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39%、稻草40%、麸皮17%、玉米粉2%、石膏2%,榆黄蘑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22%、木屑60%、麸皮16%、石膏2%;在出菇温度为15~2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时,2种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3.5%和108.9%。鸡枞菌、榆黄蘑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8%、42.9%;糖含量分别为26.7%、21.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4%、1.8%。灰分含量分别为7.0%、6.9%。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泰山地区的野生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菌株进行驯化培养,结果表明:泰山云芝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为5.5~6.5;在栽培试验中,以配方4(50%木屑、38%棉籽壳、10%麦麸、1%石膏、1%石灰)中菌丝长势最好,从接种到最后一潮子实体采收完成约80~95d,生物学效率达到115%。野生菌菌盖为褐黑色,栽培菌菌盖为褐黄色。  相似文献   

6.
粗毛黄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粗毛黄褐孔菌在不同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及栽培料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配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毛黄褐孔菌菌丝在3种母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且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在3种原种培养基都能生长,但以在配方A:棉籽壳97%、石膏1%、石灰2%中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在各栽培料中都能生长且都能长出子实体,但以配方C:棉籽壳92%、麦麸5%、石膏1%、油渣1%、石灰1%,其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梨枝屑为主要栽培料,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对梨枝屑栽培的杏鲍菇某些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配方③(梨树木屑50%,玉米芯42%,玉米粉5%,蔗糖1%,石膏1%,石灰1%,pH:7.5)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较高;梨枝屑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多糖、脂肪含量较高,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菌渣和玉米芯作为姬松茸栽培基质,设计同一碳氮比的8个栽培料配方进行姬松茸(A-5)常规栽培试验,以筛选一种最适宜姬松茸生产的栽培料配方,降低镉富集,改善品质。结果表明:配方T5(当菌渣添加17%时)姬松茸菌丝生长速度快;总产量(3 293.35g)和生物学效率(38.70%)均达到姬松茸常规栽培料CK2(稻草45%、玉米芯30%、干牛粪20%、磷酸二氢钾2%,尿素、石灰及石膏各1%,其碳氮比为40∶1)水平且显著高于其余配方;且子实体多糖得率(17.02%)显著高于其余配方;氨基酸组成与比例远超过理想氨基酸模式。同时子实体中镉富集量较CK2降低20.14mg·kg-1。研究结果可以为栽培姬松茸的基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紫花脸香蘑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菌龄35d的紫花脸香蘑新菌株滇LE—S008,混播,播种量高于培养科干重的15%。结果表明,最适培养科配方为干鸡粪40%,稻草(麦秸)56%,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最佳栽培模式为熟料覆土袋裁法。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出菇期最适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90%一98%,最适pH6.5—8.0。  相似文献   

10.
以杂木屑为主料,按添加麦麸0%、5%、20%、30%、玉米粉30%的比例,设置5组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研究其在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经济效益上的差别。结果表明:麦麸的增产效果比玉米粉好;配方D(木屑68%+麦麸30%+石膏1%+蔗糖1%+石灰0.5%)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杏鲍菇、姬菇,并测定了杏鲍菇、姬菇的主要成分,以期筛选最适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鲍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53%药渣、30%棉籽壳、10%麦麸、3.2%玉米粉、1.8%过磷酸钙、1.5%石膏、0.5%尿素、2%石灰,生物学效率为59.64%,投入产出比为1∶4.0;姬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68%药渣、15%棉籽壳、10%麦麸、3.2%玉米粉、1.8%过磷酸钙、1.5%石膏、0.5%尿素、2%石灰,生物学效率为74.82%,投入产出比为1∶3.7。杏鲍菇的主要成分为粗蛋白17.34%、粗脂肪1.52%、粗纤维8.15%、灰分5.36%;姬菇的主要成分为粗蛋白20.18%、粗脂肪1.05%、粗纤维8.36%、灰分5.2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比例的棉籽壳、莲籽壳、玉米芯、稻草、茶籽壳、芦苇渣组合成8个试验配方,以全棉籽壳料栽培作对比,比较不同配方对小姬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配方中,配方5(棉籽壳28.32%、莲壳66.08%、菜籽饼5%、石灰0.6%)为优选配方。  相似文献   

13.
棉子壳营养丰富 ,结构疏松 ,透气性好 ,是栽培食用菌的最佳料。笔者从 1992年开始试验用棉子壳栽培双孢菇 ,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配方  1棉子壳 10 0 kg,麸皮 5 kg,玉米面 3 kg,尿素 0 .5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 3 kg。水 140~ 15 0 kg。2棉子壳 10 0 kg,饼肥 10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3 kg。水 140~ 15 0 kg。 3棉子壳 10 0 kg,干牛粪 40 kg或干鸡粪2 0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 3 kg。水 15 0~ 160 kg。2 堆制发酵2 .1 建堆 先将上述原料按配方比例称重 ,后混合均匀 ,堆起…  相似文献   

14.
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称白色松茸,因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口感好,国内市场价格达每千克30元以上。本所科技人员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的成功技术经验,现简述如下。1季节的选择金福菇属中高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4℃,最适温度25~32℃;出菇温度18~30℃,最适宜出菇温度24~27℃,一般接种后55~65天开始出菇。由于栽培没有控温设备,大多是出于自然气温,所以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季节,台州市最适宜于3~4月接种,5~6月出菇;秋季7~8月接种,9~10月出菇。赤道地区则宜在11月~翌年4月制种,5~10月出菇。2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方选择适宜是金福菇高产的关键。一般可选用玉米秆、玉米芯、杂草干、棉籽壳混合配方,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关键是要求原材料干燥、新鲜无霉变。具体配方:①玉米秆、芯80%,麸皮(或玉米粉)16%,石灰、石膏各1.5%,过磷酸钙1%;②野什草60%,麸皮或玉米粉15%,棉籽壳23%,石灰、磷肥、石膏各1%;③杂木屑(包括黄豆秆、棉秆轧碎)45%,棉籽壳23%,麸皮或玉米粉20%,石灰、石膏、磷肥各1%。配制培养料时,先将...  相似文献   

15.
1 播种  鸡腿菇是中温性品种 ,其菌丝在 1 0~ 2 8℃均能生长 ,以 2 3℃左右为最好 ,出菇温度在 1 0~2 8℃ ,2 0℃左右最好。所以 ,我市春季播种在 2~4月份为宜 ,秋播在 7~ 1 0月份较好。2 原科配方  适合栽培鸡腿菇的原料很多 ,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及稻草、麦草等多种农作物秸秆都可以用作栽培原料。辅料一般用麦麸、米糠、玉米粉等 ,常用的栽培料配方如下 :  ⑴棉籽壳 88%、玉米粉 8%、过磷酸钙 2 %、石灰 2 % ;⑵稻草 (或麦草 ) 6 5 %、黄豆秆、麦麸1 2 %、磷肥 1 %、石灰 2 %。  以上配方按料比水为 1∶1 .2左右混匀 ,…  相似文献   

16.
麦秸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的栽培,多数是以木屑、棉子壳为主,熟料栽培,工艺比较复杂。为进一步发展鸡腿菇生产,探索新的廉价原料和简便生产工艺,我们从1995年起,进行了以麦秸、麦糠为主料,生料栽培鸡有腿菇的试验。三年来,经过多种配方的反复试种,摸索出了一套稳产、高产生产工艺,现简介如下: 1栽培季节 鸡腿菇属中高温型菇类,出菇温度范围一般在10~30℃之间,一年中除最热,最冷的月份外,在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秋栽为最好。我们每年的试验,都是在秋冬季塑料棚内进行的,效果比较理想。 2栽培料的配方 ①麦秸100,干牛粪20,棉饼5,过磷酸钙2,石膏2,石灰3,尿素0.5;②麦秸100,棉子饼8,麦麸5,玉米面3,石灰3,石膏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5,硫酸镁0.1。麦秸要求新鲜无霉变,要选用麦秆被轧扁的麦秸,用脱粒机脱粒的圆杆麦秸,必须经轧扁或铡短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白色金针菇品种‘T-011’‘T-002’"白金"‘DS-X0’"玉雪22"为试材,对其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性状和生物学转化率进行了比较试验,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栽培料配方,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工厂化瓶栽模式的白色金针菇品种。结果表明:‘T-011’生长速度快,柄长盖小、色泽白,A级菇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利用最适栽培料(麸皮14kg、米糠37kg、玉米芯25kg、木屑18kg、棉籽壳6kg、玉米粉3kg、石灰2kg)出菇,‘T-011’单瓶产量可达到345.23g,生物学转化率124.4%。  相似文献   

18.
用于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很多,常用的有木屑、棉子壳、甘蔗渣、麸皮、米糠、玉米粉、菜子饼、大豆饼等农副产品下脚。为了比较不同配方组合与金针菇产量的关系,笔者于1993~1994年初进行了五个不同配方组合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杂交种89号,纯白种50号。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1棉子壳、木屑各35%,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对照组)。配方2棉子壳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3木屑70%,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配方4棉子壳、木屑各30%,麸皮、菜子饼各20%。配方5棉子壳、木屑、麸皮各30%,菜子饼10%。 (三)试验方法 每品种各设五个配方,每配方10个重复,每重复装干料300g,制种按常规法,培养料含水量68%,于10月27日接种,23℃左右温度培养,杂交89号12月10日,纯白种12月20日见绝大部分菌袋面上已吐黄水或有鱼籽般菇蕾,搬入栽培房开袋,用工具将老菌块挑出,袋口覆盖报纸,每天掀开报纸通风1次,报纸保持湿润,菇房地面、床架喷水增加空气湿  相似文献   

19.
正1培养料及配方农作物多种秸秆(如麦秸、玉米秸、豆秸等)和下脚料(如玉米芯、花生壳等)都可用于栽培平菇。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1)麦秸80kg、麸皮或米糠5kg、玉米粉10kg、磷肥2kg、石膏1kg、尿素1kg、蔗糖1kg。2)玉米秆35kg、玉米芯60kg、石膏2.5kg、尿素0.2kg、磷肥2.3kg。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鬼伞类真菌的培养特性和丰富个体发育研究材料,通过对采集的野生子实体进行分离培养,基于内转录间隔区间(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进行序列鉴定,通过培养菌丝测定生物学特性,通过出菇实验观察该菌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个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野生子实体为庭院小鬼伞(Coprinellus xanthothrix);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7;当培养料配方为37%木屑、33%玉米芯、18%麸皮、5%玉米粉、3%石灰、3%杨树枝及自然掉落的树叶、1%石膏时,可获得子实体;原基发育初时为菌柄菌盖发育型,很快转为同步发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