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35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饲喂以玉米淀粉、大麦、鱼粉和花生粕为基础原料配制的4种日粮。采用指示剂法测定玉米淀粉、大麦、鱼粉和花生粕的总能消化率、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玉米淀粉、大麦、鱼粉和花生粕的总能消化率分别为68.77%、65.67%、89.57%、75.85%,AME分别为8.82、9.45、13.27、11.22 MJ/kg,AMEn分别为8.71、9.34、13.00、10.99 MJ/kg。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来评估影响全珠小麦发酵营养价值的因素及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1:选择两个不同收割时间(成熟度)的全珠小麦(低淀粉和高淀粉)进行发酵,干物质含量分别是29.5%和37.0%,淀粉含量分别是5.0%和22%。90头早期泌乳奶牛被分成3组,分别饲喂低淀粉、高淀粉和青贮草粉。结果发现,各组日粮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低淀粉日粮组显著降低了奶中蛋白含量(P<0.05),较高淀粉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尿酸含量(P<0.05)。试验2:90头早期泌乳奶牛饲喂3种日粮:发酵高秸秆长度收割的全珠小麦+淀粉浓缩物或纤维浓缩物或发酵矮秸秆长度的全珠小麦+纤维浓缩物。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对奶牛产奶量、奶成分、体况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哺乳期第10周,饲喂发酵高秸秆全珠小麦+淀粉浓缩物或发酵矮秸秆全珠小麦+浓缩纤维的奶牛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较低。试验3:评估了青贮草粉、发酵高秸秆和矮秸秆全珠小麦的营养价值。青贮草粉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发酵全珠小麦饲料,其中纤维组分的消化率最高(P<0.05)。3种发酵全珠小麦日粮的淀粉消化率均较高,平均为0.96 kg/kg,但不同秸秆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发酵的全珠小麦与优质青贮牧草对奶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成熟后期的收割全珠小麦发酵后对产奶量几乎无影响,但可以提高奶中蛋白含量。发酵全珠小麦的秸秆切割高度对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肉鸡皮大麦表观代谢能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皮大麦常规理化指标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为生产提供便捷的皮大麦代谢能估算方法。试验1:对澳大利亚进口皮大麦及皮大麦的磨粉分离物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麦类分类标准,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主要分级指标,以皮大麦磨粉分离的各部分为原料,配制成5种不同营养梯度的人工皮大麦。试验2:选取健康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720只(360只用于11~13d试验,360只用于25~27d试验),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12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A、B、C、D、E 5种人工皮大麦。分别在11~13d及25~27d,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皮大麦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养分消化率,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11~13d与25~27d时AME、AMEn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大麦种类对AME、AMEn、粗蛋白(CP)消化率、粗脂肪(EE)消化率、总淀粉(STC)消化率、钙(Ca)消化率、总磷(P)消化率、肉鸡体增重(BWG)影响显著(P0.05);肉鸡日龄对AME、AMEn、粗脂肪消化率、总淀粉消化率、总磷消化率、肉鸡体增重影响显著(P0.05)。25~27d时,粗脂肪(EE)与总淀粉(STC)的消化率比11~13d时分别高6.52%、8.30%(P0.05);AME、AMEn比11~13d分别高0.88与0.52 MJ·kg~(-1)(P0.05)。2)建立的肉鸡皮大麦AME(MJ·kg~(-1) DM)、AMEn(MJ·kg~(-1) DM)的预测方程:11~13d,AME=7.814+10.166TP+0.106NDF(R2=0.996,P=0.004),AMEn=10.336+9.740TP-0.121CP(R2=0.983,P=0.017);25~27d时,AME=10.436+5.974NaCl+0.131EE+0.019NDF(R2=0.999,P=0.002),AMEn=15.284-0.312CP+0.258EE-0.081NDF(R2=0.998,P=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皮大麦代谢饲粮AME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差0.06 MJ·kg~(-1)。回归模型以粗蛋白(CP)、总磷(TP)、氯化钠(NaCl)、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等常规营养指标为主效影响因子,较适合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及调制温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4×3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设4个木薯干粉添加水平(0、15%、30%、45%)和3个调制温度(60、75、90℃)。1 920只1日龄科宝公雏随机分为1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和调制温度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饲粮硬度和持久性(P0.05),极显著影响肌胃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P0.01)。随着木薯干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饲粮硬度和持久性极显著(P0.01)或显著递减(P0.05),淀粉在空肠前段的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极显著递增(P0.01)。45%木薯干粉添加组料重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显著高于15%组(P0.05),但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利用率、AM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5%组(P0.05),而AME显著低于15%和30%组(P0.05)。45%木薯组饲粮淀粉在肌胃、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5%组和对照组(P0.01)。空肠前段的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随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升高而极显著递增(P0.01)。随着调制温度的升高,饲粮硬度和持久性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递增。75℃调制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该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90℃组(P0.05),而肌胃、空肠后段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显著低于90℃组(P0.05)。60℃调制组料重比,肌胃、空肠前段、空肠后段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显著低于90℃组(P0.05),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利用率显著(P0.05)、AME极显著(P0.01)高于90℃组。研究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适宜的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和调制温度分别为30%和75℃。  相似文献   

5.
以 8 8 8只艾维因肉仔鸡为试验动物 ,研究添加非淀粉多糖酶 (40 0mg/kg)和植酸酶 (30 0mg/kg)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 -菜粕 -豆粕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 (减少 1.4 %AME)和植酸酶(减少 0 .0 8%非植酸磷 ) ,甚至再减少 0 .0 1%赖氨酸 ,都不会显著影响肉仔鸡 4 2日龄体重 (P >0 .0 5 ) ,但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 ,死亡率降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AME和TME(P >0 .0 5 )和氮沉积量和氮表观消化率 (P >0 .0 5 )。非淀粉多糖酶对总磷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同时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 (减少 0 .0 8%非植酸磷 ) ,可显著提高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分别为 16和 16 .1个百分点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日粮中禽脂水平(30和24 g/kg)以及是否添加外源乳化剂溶血卵磷脂(LPC)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表观代谢能(AME)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68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按照2×2因子设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中测定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结果表明,禽脂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LPC提高肉仔鸡体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14~17日龄日粮AME(P<0.05).添加LPC有提高14~17日龄肉仔鸡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86).日粮中添加外源乳化剂LPC提高了C18:0脂肪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其他脂肪酸、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含禽脂的日粮中添加500 mg/kg LPC能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LPC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作用是通过提高脂肪表观消化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生长阶段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日增重,为肉牛养殖日粮配合提供参考。[方法] 按月龄和体重随机选择两组西门塔尔杂交牛,12~15月龄、体重250~300 kg为小体重组,15~18月龄、体重350~500 kg为大体重组,每组10头。日粮根据肉牛体重变化调整,正式试验期分为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以不溶盐酸灰分(AIA)作为内源指示剂,利用点收粪法测定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 小体重组肉牛在整个试验期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大体重组肉牛差异显著(P<0.05);试验前期,小体重组肉牛日粮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淀粉和能量的表观可消化量与大体重组肉牛差异显著(P<0.05),而OM、CP、NDF、ADF、淀粉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与大体重组肉牛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在试验日粮组成条件下,选取的2个饲养阶段肉牛日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可消化营养物质进食量的增加可提高日增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单因子水平随机设计。[结果]奶牛热应激时采食量显著下降,在轻微和中度热应激期采食量分别下降3.65%和13.46%;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也显著下降(P0.05),奶牛在轻度和中度热应激期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6.17%、13.03%;钙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25.09%、34.97%;磷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22.77%、36.27%。[结论]奶牛热应激时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粗脂肪、钙、磷的消化率与非热应激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单因子水平随机设计。[结果]奶牛热应激时采食量显著下降,在轻微和中度热应激期采食量分别下降3.65%和13.46%;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也显著下降(P0.05),奶牛在轻度和中度热应激期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6.17%、13.03%;钙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25.09%、34.97%;磷的消化率分别降低了22.77%、36.27%。[结论]奶牛热应激时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粗脂肪、钙、磷的消化率与非热应激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学法和离体法分别对30个饲料用高梁样品进行了测定,以离体法干物质消化率(IVDMD)或离体法消化能(IVDE)为估测因子,对高梁的表现代谢能(AME)的估测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用15个高粱样品对估测值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得出:样品IVDE与AME间的相关系数为0.972(P<0.01),残余标准差(RSD)为0.2469 MJ/kg,回归公式为:AME1(MJ/kg)=1.1460+3.5815 IVDE。 IVDMD与AME间的相关系数为0.945(P<0.01),残余标准差(RSD)为0.3473MJ/kg,回归方程为:AME2(MJ/kg)=0.8033+0.1435 IVDMD。精度检验结果,估测值与实测值都才目当接近(P>0.05)。 试用公式1对大麦(江苏农学院提供)、稻谷(湖南农学院提供)、小麦、米糠(湖南省畜牧兽医所提供)等能量饲料的AME进行估测,前两样估测值与实测值比较近似(P>0.05),而后两样的估测值与实测值则差异较大(P<0.01)。试用估测肉鸡或蛋鸡配合饲料的AME的回归公式估测高梁,估测值与实测值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