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根系接种鉴定法对12份中国野生葡萄、4份砧木品种、2份栽培品种和1份葡萄属近缘植物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仅有燕山葡萄与砧木品种沙地葡萄、SO4、5BB相同,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高抗,接种后葡萄根瘤蚜迅速死亡或停滞在1、2龄幼虫阶段;复叶葡萄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低抗,接种28 d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为6.5粒,种群增殖倍数为1.1;而其他中国野生葡萄与栽培品种赤霞珠、巨峰相同,对葡萄根瘤蚜均表现为易感,并且刺葡萄、葛藟、华东葡萄万县株系、华东葡萄福建株系更容易感染葡萄根瘤蚜,在接种28 d时总产卵量均超过293粒,平均单雌产卵量在15.0粒以上,种群增殖超过15.8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不抗葡萄根瘤蚜,但不同种类之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燕山葡萄表现为高抗,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育种中应重视使用原产美国的野生种和燕山葡萄。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是世界检疫性葡萄专性寄生害虫,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瘤蚜的大发生给世界葡萄产业造成了灭顶之灾,选育和利用抗性砧木成为葡萄生产的唯一选择。然而随着害虫的协同进化,一些强致病性类型不断出现,致使一些砧木的抗性正在丧失,如加州所使用的砧木AXR#1的抗性被强致病生物型B所克服;SO4、5C、104-14 Mgt等强抗性砧木在一些地区也受到了根瘤蚜的侵染。根瘤蚜新生物型和强致病基因型的出现,推动了对根瘤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对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及其鉴定方法、根瘤蚜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根瘤蚜生物型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几类葡萄资源对根瘤蚜抗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青  杜远鹏  王兆顺  翟衡 《园艺学报》2010,37(1):97-102
采用离体根接种法对葡萄20个欧亚种、18个欧美杂种、11个种间杂种直接生产者(HPD) 、6种砧木、3个野生种和1个野生种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接种葡萄根瘤蚜Dak tulosphaira vitifoliae, 测定根瘤蚜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根瘤比例。结果表明: 砧木RSB、Gravesac、520A和225R对根瘤蚜免疫, 砧木Fer2cal、1613C和供试的种间杂种对根瘤蚜有一定抗性, 根瘤比例均低于27%; 河南野葡萄和腺枝葡萄对根瘤蚜敏感, 根瘤比例分别为66.25%和56.67% , 总产卵量分别达到181.67粒和277.67粒, 广西毛葡萄对根瘤蚜有一定抗性, 根瘤比例为15.45% , 其与粉红玫瑰的杂交后代NW196抗性下降, 产卵量与根瘤比例分别比广西毛葡萄高46.13%和55.28%。以上结果表明, 葡萄对根瘤蚜的抗性受各亲本对根瘤蚜抗性能力和来自各亲本亲缘比例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Ⅰ苗木繁殖一、砧木类型十九世纪初,北美洲葡萄品种携带着根瘤蚜被引到了欧洲,曾一度使欧洲葡萄业濒临毁灭的边缘。因此,当代欧洲葡萄生产的焦点是培育抗根瘤蚜苗木。研究发现,某些美洲葡萄虽易患根瘤蚜,但因世代累积亦产生了较强的抗性,所以,用美洲葡萄作砧木,嫁接欧洲品种是目前培育  相似文献   

6.
<正>1854年,葡萄根瘤蚜首次在美国被发现。1868年,随着美洲种葡萄的引进,根瘤蚜传入法国,并迅速蔓延到欧洲所有葡萄产区,几乎摧毁了全部酿酒葡萄园。研究者们很快发现,美洲的野生葡萄对根瘤蚜具有较强的抗性,因此早期葡萄砧木育种首要目标就是抗根瘤蚜。随后,葡萄砧木嫁接技术开始推广应用,挽救了世界上主要的葡萄产区。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对葡萄砧木的生长特性,砧木与接穗的亲合性,砧木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砧木对接穗的影响,以及砧木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展开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7.
葡萄主要砧木品种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 0多年前 ,葡萄根瘤蚜使欧洲各国的葡萄园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经过研究证明 ,美洲的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 ,继而对美洲的葡萄野生种进行改良 ,培育砧木品种 ,从而挽救了欧洲的葡萄栽培。因而 ,现在世界各国应用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葡萄砧木大致可分为生长势强的和生长势弱的两种类型。生长势强的砧木表现生长旺盛 ,根粗 ,深根性 ,嫁接后地上部表现丰产、长势旺、寿命长 ,但果实成熟延迟、品质变差。生长势弱的砧木表现浅根性 ,根细 ,嫁接树生长势弱 ,树龄短 ,产量低 ,有所谓的“小脚”,但葡萄粒早熟 ,着色好 ,糖度高 ,从幼树期结果开…  相似文献   

8.
葡萄根瘤蚜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曾经对生产发达的欧美国家的葡萄造成过毁灭性的灾害.目前,在我国的上海、湖南等地已经发现该害虫,造成部分葡萄园被毁.选用抗根瘤蚜的砧木品种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防治根瘤蚜的必要措施.但由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不适宜葡萄绿枝嫁接育苗,而坐地砧嫁接又需要2年时间,周期长、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外硬枝离体嫁接的经验,开展该项研究,为河南省葡萄嫁接苗生产提供一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葡萄根瘤蚜的发现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根瘤蚜属于同翅目根瘤蚜科,为国际性检疫害虫.危害范围仅局限于葡萄属植物.葡萄根瘤蚜主要危害葡萄根系(叶瘿型根瘤蚜危害葡萄叶片),造成须根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最后整株死亡.目前除了采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外,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该虫害的防治必须建立在早发现、早鉴别的基础上.但我国目前发现的葡萄根瘤蚜都为根瘤型,只在土壤中危害葡萄根系,不挖取葡萄根系在放大镜下观测很难发现.加之该虫害在我国多年未发生,人们对它缺乏认识了解,即使发现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现将发现和鉴定该虫害的一些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去,葡萄是用自根苗进行栽培的,自从葡萄根瘤蚜从美洲传到欧洲之后,几乎使欧洲葡萄园遭到全部覆灭。后来,查明了美洲野生种葡萄有抵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并因此培育成砧木品种,挽救了欧洲的葡苟栽培业。从此葡萄嫁接育苗法,便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一、日本的葡萄砧木研究动态日本于1912年开  相似文献   

11.
<正>线虫是葡萄主要害虫之一,对葡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然而,葡萄种植者为了更快地获得经济回报,很少采用休耕和轮作的方法,更多的是通过施用杀线虫剂和熏蒸消毒剂的方法防治线虫,但这些方法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同时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利用砧木解决线虫危害成为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是当前砧木育种多以培育抗葡萄根瘤蚜的品种为目标,对培育抗线虫砧木的工作开展较少。由USDA/Fresno发布的Freedom和Harmony两个葡萄砧木品种,虽然对线虫具有抗性,然而不抗葡萄根瘤蚜。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葡萄砧木品种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7对SSR引物对21个葡萄砧木品种、3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扩增。【结果】共获得19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87 bp(VVIV52)~265 bp(Vrzag79),观测杂合度(Ho)为0.46~0.96,期望杂合度(He)为0.57~0.94,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10~2.62,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所选引物的遗传多态性高,适宜用作葡萄砧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单个引物鉴定品种方面,VVMD5效率最高,可鉴定19个品种;VVS3和UDV-058效率最低,仅能鉴别2个品种。选择2对引物组合可以大大提高鉴定效率,选择VVMD5&VVS4等组合可将全部供试种质资源鉴定出来,鉴定效率达100%,体现了SSR标记在品种鉴定上的高效性。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欧亚种酿酒葡萄与砧木品种各自聚为一类,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砧木品种聚在一起,聚类结果符合砧木品种选育时的亲缘关系。【结论】利用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鉴定葡萄砧木品种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山西果树》2013,(1):53-53
刘崇怀等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尾1148抗根瘤蚜;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月6—7日,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遭遇了晚霜危害。调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种质资源圃中20个砧木品种(系)及4个砧木杂交组合后代对本次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20个砧木品种(系)中,‘520C’和‘1103P’表现极抗晚霜冻害,‘狗脊’‘101-14’‘贝达’‘520A’‘110R’‘Kober’、河岸-2、河岸葡萄(♀)等表现抗晚霜冻害;4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河岸葡萄(♀)×山葡萄左山75097组合6个株系、山葡萄泰山-11×河岸-2组合5个株系、山葡萄泰山-11×沙地葡萄Constentia组合4个株系、‘5BB’×黑龙江实生组合11个株系表现极抗晚霜冻害。调查结果将为生产上选择应用抗晚霜砧木及选育抗晚霜砧木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砧5号是以贝达与420A杂交选育而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极耐盐碱,高抗葡萄根瘤蚜,高抗根结线虫,适应性广。2009年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抗砧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以河岸580(Vitis riparia)作母本、SO4(Vitis berlandieri×Vitis riparia)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葡萄砧木品种,高抗葡萄根瘤蚜、根结线虫,耐盐碱;与葡萄品种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产条量高。  相似文献   

17.
葡萄嫁接繁殖是将栽培品种的枝条嫁接到所选砧木上,或拟更新的老品种植株的枝干或根系上,形成新的品种植株。接穗能保持其母体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等优良性状;砧木的抗逆性可提高植株的抗寒、抗盐碱和抗病虫的能力,从而增强植株的适应能力,扩大葡萄经济栽培区域,提高经济效益。如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冬季严寒地区,广泛利用山葡萄、贝达作为葡萄品种的抗寒砧木,大大提高了欧亚种、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在这一地区的越冬能力;一些石灰性土壤地区利用SO4、R110、Ru140等作砧木,使葡萄植株能更好地生长、结果;在葡萄根瘤蚜发生地区,普遍采用河…  相似文献   

18.
葡萄根瘤蚜和根结线虫严重威胁着我国葡萄的安全生产。嫁接是目前唯一经济有效的栽培防治措施(孙海生等,2008:张化阁等,2009)。我国葡萄砧木多为国外引进品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抗品种。‘抗砧3号’是1998年以‘河岸580’为母本。‘S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葡萄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767.万hm^2。总产量达6548.6万t。由于葡萄扦插繁殖容易,过去普遍采用自根苗栽培。葡萄砧木的研究始于根瘤蚜发现之后。1856年,Asa Fitch在北美发现了根瘤蚜,之后随着美国原产葡萄传人欧洲栽培,根瘤蚜在南欧葡萄栽培区迅速蔓延,仅在1860-1900年期间就造成至少26.67万hm0葡萄园被毁。为了探索有效的挽救措施,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法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葡萄根瘤蚜防治研究组织。通过改变栽培条件、使用化学药剂无法防治根瘤蚜,  相似文献   

20.
葡萄砧木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涝、抗虫等特性,尤其对葡萄栽培毁灭性害虫——葡萄根瘤蚜具有抗性,并对接穗品种的果实品质及成熟期可以调控,葡萄嫁接栽培在国内快速发展。但是国内的葡萄砧木育种尚缺乏完善的技术体系,本文论述了以葡萄砧木杂交育种目标确定,杂交育种关键技术,杂交种子播种关键技术,杂交苗定植培育关键技术,初选、复选优系的筛选及新品种审定等为核心的葡萄砧木育种技术,以期为建立完善的葡萄砧木育种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