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渍地苜蓿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以横店草业、绿宝庄园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苜蓿生产、加工企业的相继投入,使该地区苜蓿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仅2000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达1 83×104hm2,其中苜蓿种植1 26×104hm2〔1〕。2003年苜蓿发展到2 5×104hm2。但是,从该地区苜蓿种植实际情况看,苜蓿产业化发展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技术落后,缺少成熟的大规模高产栽培技术;品种更新换代慢,产量、质量下降快;草产品质量差等。黄河三角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制约因素,如较大面积土地土壤含盐量高,水资源少等,限制了苜蓿产业的更深层次发展。本研究…  相似文献   

2.
哈密是新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葡萄新产区,目前,哈密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相当规模,已形成了几个连片的葡萄生产基地.据统计总面积已达1.15×104 hm2(其中地方0.64×104 hm2,兵团0.51×104 hm2),结果面积0.62×104 hm2(其中地方0.28×104 hm2,兵团0.34×104 hm2),年产量达7.45×104 t.葡萄收益占种植业比重越来越大,由过去的10%增加到现在的17.7%,部分乡镇、团场甚至达到20%~30%.  相似文献   

3.
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疆棉铃虫种群发生动态分析及常用农药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光照等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面积迅速从80年代末的约26.67×104 hm2(400万亩)发展到至今的100×104 hm2(1 500万亩),年产棉花300×104 t(3 000万担),面积和总量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同时棉花产业也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随着植棉面积迅速扩大,连片种植和连作,作物布局,种植结构及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给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iibner)的繁衍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陕西榆林将于2012年建成以靖边、定边和榆阳等县区为主的3.4×104hm2(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全力打造大漠蔬菜等八大品牌产业。蔬菜成为当地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首选作物之一,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7×104hm2(39.9万亩),其中辣椒的种植面积达0.24×104hm2(3.5万亩),成为全国知名的陕北秋辣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县冬种蔬菜面积逐年加大,效益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大棚瓠瓜,2005年种植面积达466.7hm2,产量在4.5×104~7.5×104kg/hm2,产值9.0×104~1.5×104元/hm2.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江苏沿海地区重要的油料和菜用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104 hm2,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2004~2005年小麦越冬期间,由于持续低温,干旱少雨,造成我市小麦普遍发生冻害.据调查,全市3.4×104hm2小麦叶尖受冻害面积达1.47×104hm2,占总面积的43.3%;半叶受冻害面积为1.63×104hm2,占48%;全叶受冻害面积为1.93×103hm2,占5.7%;最严重的是主茎及分蘖已冻死的面积为1000hm2,占3.0%.  相似文献   

9.
苜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而且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重要作物.扩大苜蓿种植面积,要选好品种,抓好苜蓿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的农业新兴产业-苜蓿产业,目前已在产业化龙头、加工销售、规模发展、种子良繁体系建设4个方面取得进展,并形成了以沧州为中心的苜蓿草产品主产区.   据统计,2000年河北省苜蓿种植面积达1.33万多hm2,比1999年增长3倍.其中沧州2000年种植苜蓿1.05万hm2,苜蓿总面积达到1.5万hm2,占全省的50%以上;苜蓿草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多t,年销售7 000多t,占全省的90%以上.苜蓿草的年加工能力已由过去不足1万t增至10万t以上.沧州目前已拥有南皮埃洛、东光威顿、黄骅三利等十大苜蓿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开发出了草粉、草颗粒、草块和高温脱水草捆等系列苜蓿加工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到了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福建等地.苜蓿种子良繁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在1999年完成13.3hm2“中苜一号”原种田的基础上,2000年又完成了113hm2一级良繁田,并启动了“沧州苜蓿”种子良繁体系建设工程,预计在2~3年内可实现全省苜蓿草种的自给.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在畜牧业生产中,人们长期形成"重畜轻草"的观念,人工栽培牧草面积小,牧草栽培技术还处于原始粗放状态,品种老化,只用不养,草地生产能力低,制约了牧草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市大乘、长富乳业集团的发展,加快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草业发展的步伐,扩大了饲料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面积,提高了栽培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2001年我县引进种植象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牧草品种33 hm2以上,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种植结构现状、特点 (一)粮食作物结构现状 1.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加.黑龙江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由1983年的860万hm2扩大到2007年的1 200万hm2,面积增加340万hm2,平均年增加14.2万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由726.7万hm2扩大到1 080万hm2,增加面积353.3万hm2,平均年增加14.7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83.9%提高到90.9%.  相似文献   

13.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生,多分枝.茎通常直立,无毛,高30~100cm,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cm,宽约0.5cm,顶端圆,中肋稍凸出,上半部叶有锯齿,基部狭楔形,托叶狭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8~25朵,紫色.荚果螺旋形,无刺,顶端有尖曝咀;种子1~8颗,花果期5~6月.苜蓿素有"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草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  相似文献   

14.
宣州区早稻常年播种面积达2.0×105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5%,直播面积达到1.0×105 hm2左右.全区平均单产5637kg/hm2,总产1.8×106t,在水稻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选择适应本地双季稻稻作区栽培的高产品种,2004年宣州区推广中心从中国水稻所引进了早籼新品种中组三号进行直播试种,2005年示范面积扩大到33.3hm2,两年的表现其熟相、抗性和产量均优于1987年以来种植品种ZK167.  相似文献   

15.
灰钙土是新疆伊犁河流域重要的土壤资源.察布查尔县有灰钙土15.04×104hm2,其中灌耕灰钙土3.69×104hm2.其肥力特征是:(1)土壤缺氮少磷钾丰富.(2)土壤潜在养分较丰富.(3)灰钙土开垦培肥后,土壤肥力有明显提高,但磷、钾速效养分有下降趋势.(4)土壤缺锌、缺铁,铜丰富.锰、硼丰中有缺.(5)土壤上层养分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养分含量.培肥途径是:(1)发展农区畜牧业、增施有机肥,实施过腹田培肥土壤.(2)通过多熟立体栽培,增加黄豆、花生、花芸豆等豆类作物茬口,实现既培养地力又增加经济收入双赢目标.(3)推广草田轮作制.有计划安排苜蓿、绿肥、粮食和经济作物裂区轮作.(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种植苜蓿,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豆科多年生植物.它产量高, 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既能培肥土壤,又是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的优质饲草,故常被冠以"牧草之王”的称号.紫花苜蓿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太严格,其干物质成分多在45%~55%,容易调制干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加工、运输和贮藏.紫花苜蓿(以下简苜蓿)在呼图壁种牛场栽培已有45年的历史,表现为长盛不衰,是该场建场以来惟一不间断栽培和种植面积最为稳定的一个作物品种.使该场土地由劣变良,养牛业由弱到强,农牧业双双收益颇丰、生命力最强的"纽带作物”. 1 苜蓿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 呼图壁种牛场地处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位很高,土壤含盐重.建场初期10~20 cm土壤含盐在0.33%~4.3%,有机质0.96%~1.5%,速效N6.79~37 mg/kg,速效P5~18 mg/kg,速效K250 mg/kg以上,表明缺磷、少氮、富钾,含盐量高.70年代该场粮食面积占播种面积87 %,苜蓿面积最少时仅占总面积的1.4%,粮草比例严重失调.1980年的苜蓿单产由176.95 kg/667m2提高到1990年的500 kg/667m2,苜蓿总产由 1 980年的1 745.96 t提高到1990年的3 684.88 t,由于大面积种植苜蓿(种植面积最多时占到总播种面积的33%),其宠大的根系和残体给土壤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使本来属于盐碱类型的土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测定,种植一年苜蓿后,667m2土地能积累干残体量可达554.2 kg,相当于施用3 200 kg的优质厩肥.而种植苜蓿三年后,667 m2 土地可以积累干残体2 049 kg,相当于施用10 000 kg的优质有机肥料,折合全氮为31 kg和全磷6.31 kg.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性质,土壤的盐分含量逐渐下降.80年代初期出苗不足60%的土地,90年代已成为一播全苗的良田,按1970年、1 980年、1990年和2000年计,粮食(小麦)的单产依次是37.29、67.33、117.5和348 kg/66 7m2,而苜蓿的单产则依次是95.3、176.96、500和550 kg/667m2(2000年最高为960 kg/667m2 ),使过去的低产田变为现在的中高产田.据我们测定,土壤有机质由原来的0.96%~1.5% ,提高到现在的0.62%~5.8%,土壤中总盐含量由70年代的2.0%~4.3%,降至为80年代的0.3%~3%,目前为0.15%~1.48%;速效N由6.79~37 mg/kg,提高到现在的55.4~17 9.3 mg/kg,增加了5~9倍;速效P由5.1~18 mg/kg提高到现在的8.2~5 mg/kg增加了1 .2 5~1.6倍.在连续多年保持种植面积在2 133.3~3 666.7 hm2的情况下,在保证了全场粮、油、草、料供应的前提下,还大面积种植了经济作物打瓜、西甜瓜、甜菜、酱用蕃茄等都获得了大面积的增产.近几来种植棉花面积又不断上升,大面积棉田皮棉的产量达到了 1 275~1 500 kg/hm2,使该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农业大幅度增收,农田土壤逐年变肥,农业生态也逐渐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订单农业的作用   订单农业在青海省的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订单农业的兴起,使青海省质次价低的春小麦和青稞的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预计2001年春小麦种植面积只有14余万hm2,比1990年下降34.4%,青稞5万hm2,比1990年下降43.2%.油菜、蔬菜、蚕豆、马铃薯、中藏药材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倍增加.预计2001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7万hm2以上,比1990年增加6.4万hm2,增长58.5%;蚕豆种植面积接近2.7万hm2,比1990年的1.95万hm2,增加0.75多万hm2,增长34%;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hm2,比1990年增长2倍以上;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 666hm2,可以说是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8.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常年种植甘薯2.5万~3.0万hm2,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过去多以春甘薯为主,自80年代中叶以来,夏甘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90年代中叶,全县夏甘薯种植面积已达2.5万~2.6万hm2.  相似文献   

19.
喀什地区棉花高密度种植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喀什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九五"期间棉田面积基本稳定在18.67×104~20×104 hm2,占自治区棉田总面积的20%~30%,占该地区耕地面积的46%~48%,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棉花价格的下滑,种植棉花的效益不断降低,为了使农民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从长远观点考虑,要逐步调整种植业结构;近期而言,对于当前棉花生产不能削弱,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科学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依据上述思路,查阅已有科研成果,总结农一师12团、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以及和田地区策勒县高密度种植的丰产经验,2001年自治区在全疆开始推广高密度植棉技术.我们于2001年10月22~28日,对喀什地区高密度植棉实施情况作短暂考察,现简报结果.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导入棉花体内的外来Bt基因可以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在各组织器官中高效表达,合成对磷翅目害虫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Bt蛋白,使棉铃虫取食后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种植抗虫棉可节省农药用量50%~60%,每666.7m2节省农药投资60元,大量减少管理用工,有利于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995年山东省试种抗虫棉约1.1×104hm2,至1999年达28×104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3.7%,估计2000年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