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特点,提出了基于现场监测的径流浓度法估算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该方法主要包括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现场监测、融雪径流计算、非点源污染产生量估算、典型子流域入河系数估算和非点源污染入河量估算等7个过程。其中,监测点布设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坡度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土壤类型重合的区域,监测频次通过分析融雪过程和融雪径流特征确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北地区的阿什河流域,计算出春季融雪期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COD的产生量为1 637.03 t,入河量为151.11 t。  相似文献   

2.
为更精确地估算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北盘江流域(晴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情况,引入降雨、地形因子(α,β)对经典的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北盘江流域(晴隆段)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分别是2 582.00 t和246.74 t。两者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分布不均的特质:污染负荷局部集中,坡度较高和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负荷量较高。TN,TP负荷中不同农业非点源的贡献率基本一致,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类型>农村生活。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对TN,TP负荷的估算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9.80%和2.09%。综上,IECM提高了模型模拟的精度,可以为喀斯特山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红枫湖保护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红枫湖保护区非点源污染及其与水质的关系,了解红枫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现状,为红枫湖保护区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研究红枫湖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负荷。[结果] 2016年TN,TP的非点源污染排放量为863.78和77.14 t,用经验系数计算的非点源污染排放量TN为701.19 t,TP为232.99 t,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加入了地形影响因子,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016年非点源排放的TN,TP占总污染负荷的73.54%和82.54%,相较于2008年非点源污染负荷TN,TP占比分别增加了27.03%和19.69%,但水质总体为Ⅱ类。[结论]目前非点源污染是红枫湖的主要污染源,但对水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云龙水库径流区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郝旭  张乃明  史静 《水土保持通报》2013,(6):274-278,284
云龙水库是昆明市最大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来源,因此分析水库径流区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与来源构成,可为饮用水源区水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输出系数模型法,对昆明市云龙水库径流区氮、磷负荷的产生量与入库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云龙水库径流区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分别为2079.8和454.32t/a,入库量分别为207.98和24.73t/a。(2)从不同乡镇分析,撒营盘镇的氮、磷负荷产生量最高,云龙乡和茂山镇产出量较低,其余乡镇产生量相近。(3)从不同污染源类型分析,该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既是一种非点源污染形式,同时又是其他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载体。本文以大亚湾流域为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基础资料,通过类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获得的输出系数模型参数,采用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探讨快速评估大尺度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松辽流域非点源污染TN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点源污染可以看成由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分析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能够体现两者对于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可以更深入的揭示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及变化规律,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松辽流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TN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变化趋势分析,并揭示了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对松辽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 a间,松辽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TN负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80年代的129.3万t上升到1995年的141.7万t和2000年的约144.5万t。其中,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占有很大的比例,具体到省份来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所占的比例最高,两者均为83%;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流域内由非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比例日益增加,其中吉林省年均变化率最大,为4.5%, 这反映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今后,应重点加强这几个地区的管理,完善施肥措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禽畜养殖粪便等的管理,从而使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资料的水土流失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多沙河流的非点源污染特点,结合河流床沙中的污染物含量与流域内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有限资料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并以渭河流域华县断面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简单易行,资料需求程度不高,计算结果合理,可用于水土流失区非点源污染的初步估算;渭河流域华县断面非点源污染总磷负荷与汛期输沙量相关程度最高,达到0.91,而氨氮和硝酸盐氮分别为0.77和0.75,相对较弱;渭河流域华县断面丰沙年输出氨氮53 304 t、硝酸盐氮18 878 t、总磷237 387 t;而平沙年、枯沙年分别输出氨氮26 796 t,9 204 t,硝酸盐氮10 444 t,4 847 t,总磷144 431 t,82 740 t。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及其差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和差异,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该文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2008年县级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输出系数模型(ECM),对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空间模拟和负荷估算,并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松花江流域的总氮(TN)负荷为112.99×104 t,总磷(TP)负荷为4.05×104 t。其中,嫩江子流域TN和TP负荷最高,分别为52.08×104 t和1.79×104 t,分别占总量的46.09%和44.14%;第二松花江流域TN和TP负荷强度最高,TN负荷强度2.96 t/(km2·a),TP负荷强度 0.11 t/(km2·a)。从非点源成因角度分析,人为原因产生的非点源TN和TP负荷分别为95.92×104 t和3.40×104 t,分别占总量的83.90%和83.94%。人为原因是松花江流域非点源TN和TP产生的关键,天然原因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为总体上了解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定量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可为非点源污染的预报与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传统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松散式结合的方式存在数据管理与转换工作量大的问题,尝试采用嵌合模式设计和开发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SCS模型、USLE模型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实现流程.基于该系统进行了无锡市2005年非点源污染TN负荷的估算,结果显示其负荷总量为8 014.43 t.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该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系统的应用表明其简化了模型计算的复杂过程,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源区小流域氮素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输出系数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径流试验场法和相关关系法4种方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输出系数法中的Johnes模型和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比较大,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仅为5%;输出系数方法适用于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输出系数的确定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对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类型区和类型单元进行详细划分,并将对各类型采用径流试验场法的监测结果推算到小流域就能减小估算相对误差;采用径流试验场法推算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相对误差仅为8%;相关关系法通过建立降雨和污染负荷的关系,其估算值相对误差达到4%,此方法需要长期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主要估算流域土壤侵蚀量,没有考虑径流对污染物输移过程中的沉积、起动和交换等问题,估算值会偏大。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触发的非点源污染及其危害,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为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谈北京市山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山区坡面径流小区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山区非点源污染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分析,说明了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物的载体和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影响非点源污染物流失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致,污染物流失量随着水土流失量的加大而加大。目前北京市在非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已实现了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治理目标,在小流域内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已在水源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氮素流失对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界范围看,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而农田土壤的氮素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氮素流失研究作为基点,从研究内容、方法及模拟模型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坡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头号的环境问题,而坡地水土流失伴随着化肥营养元素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更是不容忽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面源污染问题的提出直至目前各种污染和流失模型的建立修正,并提出今后水土流失将作为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半定量或定量估算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典型区张家港市蔬菜地为例,在分析蔬菜地土壤中Cd、As、Cr和Cu4种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基线值为基准,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初步估算了重金属污染损失率(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损害程度,%)和土壤进行蔬菜种植利用时的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万元·a^-1),并预测了未来10a和20a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张家港市蔬菜地各单项重金属污染损失率在1.00%-1.67%之间,综合重金属污染损失率为5.02%,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污染等级整体为Ⅱ级,属于尚清洁水平。但如果按照目前重金属积累的趋势发展下去,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综合重金属污染损失率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导致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不断增加,2009年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约为1998万元·a^-1,2029年将增加到5532万元·a^-1。因此,需要对蔬菜生产系统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基于SWAT模型的图们江流域氮磷营养物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输移转化机制,是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流域尺度长时段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应用于我国南方许多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利用SWAT模型建立了东北图们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对该流域(中国一侧)划分为5个小流域46个水文单元,分别进行了水文模拟、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计算。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的发生区在流域中部,海兰河和布尔哈通河交界的区域内。该区内有机氮和有机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推测认为该区域为延边州首府延吉市所在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也造成了局部地区的植被破坏、土地裸露,水保能力下降,因此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另外,通过分析流域内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2007年延吉、龙井地区为氮磷营养物非点源污染最大发生区(有机氮9.76t.a-1,有机磷1.24t.a-1),而2008年除延吉、龙井地区外,珲春地区有机氮和有机磷非点源污染均有加重的趋势(分别由1.39t.a-1上升到3.82t.a-1,0.17t.a-1上升到0.48t.a-1);氮磷营养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2007年与2008年除了延吉、龙井一带为最大发生区外,珲春地区有机氮流失有所加重(从1.39t.a-1上升到3.81t.a-1),有机磷流失也有所加重(0.17t.a-1上升到0.48t.a-1),而安图等地区则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期重点工程规划实例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以期为今后的水保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通过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建立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平原沙土区以小区域为单元的河、沟、堤、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并规划各分区重点工程措施分布及工程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相应计算模型,进行规划措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措施生效当年可减蚀土壤1.38×106 t,拦蓄水1.27×108 m3;规划实施期末累计经济效益总额5 059.0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52.18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70个样本数据,对农田非点源污染总氮(TN)流失系数与6个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X3、土壤质地X4、施氮量X5、年降雨量X64个因素对农田TN流失系数有显著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各因素对流失系数影响的大小顺序为X6〉X5〉X3〉X4。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我国农田TN流失系数的回归方程为Y=-5.3+0.28X6+0.017X5+4.563X3+0.088X4,通过16个文献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我国不同地域农田TN流失系数的估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辨识与损失分类,选择与构建系列损失评估模型和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区和分类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887亿元,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乃至更广区域的影响较为严重,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超流失区的直接经济损失;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均比1990年有所降低,但经济损失增加了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