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猪丹毒与局限性炭疽猪丹毒缺乏炭疽特征性咽喉部炎性水肿和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猪丹毒与败血型炭疽(宰后检疫极少遇见)的,主要不同点是脾脏虽然肿大,但脾髓不软化。2猪瘟与局限性炭疽猪瘟受损害的肠系膜淋巴结不具有炭疽时出现的干燥、脆硬与蜂窝状出血性坏死病变,猪瘟胴体全部或大  相似文献   

2.
短信平台     
△贵州读者(手机号:187××××0319)问:什么是猪丹毒病,怎样防治?答:猪丹毒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病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治疗不及时,则易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者心内膜炎病。主要侵染猪,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该病会损伤猪的皮肤,通过吸血类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同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诊实践,重点介绍了现场诊断和临诊时易与本病混淆的疾病(如猪瘟、急性猪丹毒、最急性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病、急性猪付伤寒和猪弓形体病)的鉴别要点。提出了切实有效可行且便于操作的综合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一、怎样防治猪丹毒? 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起之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感染于3-12月龄的架子猪(克郎猪)。猪丹毒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似出血性败血症,常突然不吃不喝,呕吐,高热达42-43摄氏度,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初便秘后拉稀,带血,坐卧不愿动,或离群钻草窝,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5.
正猪丹毒是养猪行业中的常见疾病,对养猪行业危害巨大,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本文以一例猪丹毒病为例,对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猪丹毒是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由丹毒杆菌引起,主要为急性发病,也有慢性病例,急性猪丹毒病表现为动物高热,而且在皮肤下会出现大小不同的紫红色疹块,在慢性病例中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猪丹毒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行业的危害巨大,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管理,一旦发现  相似文献   

6.
采自然病例急性猪丹毒和急性猪瘟的脾脏,分两次包埋,分别做成石腊切片。经 HE 染色后观察,比较病理组织学变化如下:1.脾小体周围红晕;在猪丹毒,红晕出现率为100%,红晕占脾小体百分率为50%。在猪瘟,相应为10%和1%,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2.脾小体变化;猪丹毒脾小体结构较正常的占34.4%。退化42.0%,出血11.7%,生发中心扩大10.5%,脾小体局部坏死1.1%;在猪瘟相应为13.0%,69.5,11.0,0和6.5%。3.脾中央动脉和/或鞘动脉的变化;两者都有血栓形成,管壁细胞疏松,脱落和均质化等四种变化,其出现率在猪丹毒依次为83.3%,77.8%,66.7%和16.7%;在猪瘟依次为65.5%,25.0%,20.0%和15.0%。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峨山县大龙潭乡一养殖户猪场架子猪发生疑是猪丹毒病,通过流行病学诊断确定为猪丹毒病。为了比较不同药物对猪丹毒病的治疗效果,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的治愈率为100%,治愈时间为3 d,其药物效比和经济效比优于其他几种药物,是治疗猪丹毒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猪巴氏杆菌病又名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俗称“锁喉疯”,是由多杀陛巴氏杆菌引起以肺部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型可因败血症变化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2006年6月,我县兽医局接诊了一起商品肉猪发生急性死亡的病例,最后确诊为急性巴氏杆菌病。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  相似文献   

9.
正猪丹毒病是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热性并且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还会传播给人类。在屠宰检疫过程中,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最为常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屠宰后和产地检疫要点,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1猪丹毒临床症状1.1急性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呈现败血症经过,个别患病猪在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倒地死亡,大部分患病猪发病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病皮肤出现线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发生心膜炎和关节炎。病原:猪丹毒杆菌。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3~12月龄的猪只,哺乳仔猪和老年母猪很少发病,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其它畜禽很少  相似文献   

11.
张秀萍  何彪  黄跃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5-20107
[目的]探讨用于屠宰场生猪猪瘟、猪丹毒的检验方法。[方法]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宰前检疫,并观察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用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结论]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结合实验室快速检测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整理在宰前检疫、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特点,用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屠宰检验过程收集到出现典型的皮肤病理变化特征及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表明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呼吸器官疾病,发病频率高且传染性强。介绍了猪流感的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并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阐述,与猪的普通感冒、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最后提出了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给猪丹毒的防制提供依据,分离并鉴定了猪丹毒丝菌。将发生关节炎的猪关节液接种TSA培养基,挑取透明小菌落,染色,对G+小长丝杆菌进一步用猪丹毒丝菌16SrRNA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痢特灵等完全耐药,临床上应根据上述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脾脏白髓的组织结构与组织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反应对中华鳖脾脏白髓的结构和组化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白髓不规则地散布于脾脏红髓之间,由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两部分组成,小淋巴细胞为主要细胞成分,PELS约占90%,且其横切面较大,淋巴细胞排列密集,ANAE阳性淋巴细胞占优势,以椭球为中心,有一圈辐射状排列的长椭圆形特殊细胞和有小分支的网状纤维束,该特殊细胞嗜伊红,ANAE强阳性,AKP阴性,椭球壁上或内皮细胞之间可见淋巴细胞穿越,椭球壁AKP阳性。PALS较薄,淋巴细胞的排列亦松散,其中嗜派若宁细胞含量较多。动脉管壁AKP阴性。PELS周围有边缘区环绕,而PALS周围缺乏边缘区。未见淋巴小结.白髓的浆细胞有两种:一种细胞为粗面内质网呈板层状相迭排列,另一种细胞为大小不一的囊泡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告了1985年10月福建省发生猪痢疾及其扑灭经过。根据临诊观察、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后,采取全群扑杀,彻底消毒、空关猪场四个月的严格防疫措施,消灭了这个猪痢疾的疫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一个大型育肥猪场于1981年8月,突然暴发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为主的猪的群发病。发病初期,曾用大量抗菌素治疗无效。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有典型猪弓型体病病理变化;在脏器涂片中直接检出了滋养体型弓形体原虫;小白鼠动物接种试验呈阳性反应,因而确诊了该场所发生的猪病为急性猪弓形体病。用 SMP 或 DVD 与 DS_(36)合剂治疗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省宝鸡、杨凌地区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症状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猪支原体肺炎,但其中哺乳仔猪及幼龄猪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急性、慢性或隐性经过.病理剖检和组织学观察表明,MPS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肺脏的不同部位呈"肉样"实变;组织学变化主要以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细胞浸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中华鳖白底板病 .结果表明 ,鳖白底板病是一种出血性贫血 ,其发生发展为一慢性过程 .病鳖胃、肠道严重出血 ,肠粘膜萎缩 ;肝细胞出现弥漫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以及坏死 ;脾淤血、出血、白髓萎缩 ;脑组织呈非化脓性脑炎及脑膜炎 ;肠壁、脾脏、肺脏及肝脏内均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猪场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及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爆发的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并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主要为肺间质性肺炎、非化脓性脑炎、急性淋巴结炎、脾自髓淋巴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散在性变性坏死及管腔内有滴状物、血管周围和间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心、胃和肠等部位可见到血管周围和间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