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提高欧拉羊的生产性能,强化欧拉羊的优良遗传特性,试验对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在体形外貌上与半血野生盘羊接近,初生~12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欧拉羊(P0.0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好奇性甚强的盘羊盘羊(Ovisammon),俗称大头弯羊,以头重角大而闻名。然而却大而不当,老公羊往往因头角过重,行动不便而被狼、豹吃掉。我的向导——宣德家的牧羊狗都能将盘羊赶至帐房跟前待毙,盘羊肉无膻味,是走兽中的上品。当地捕杀较多,在帐房前的小丘和石尖上经常能见到丢弃的头颅,活象护门神。盘羊喜欢活动于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攀山能力强,我第一次与盘羊打交道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  相似文献   

3.
1流行特点隐性感染和患病羊或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许多禽类和野生动物是本菌的自然宿主。病原体随尿液、粪便、泪液、乳汁、鼻分泌物以及流产的胎衣、胎儿、羊水排出体外,污染饲草、水源、饲料和环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途径感染。从附睾炎和睾丸炎的雄羊泌尿生殖系统与精液中可分离出衣原体,故亦可通过配种或用患病雄羊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而感染。子宫内的感染也可发生。螨、蜱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亦能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以脑脊髓炎、时常伴随上呼吸道和肺部炎症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该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发病,而猪是该病毒的传染源及长期贮存宿主,能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和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初生仔猪出现腹泻及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达100%;母猪出现返情,久配不孕,公猪出现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耐过猪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并可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2]。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流行,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最大疾病之一,给全球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印江县白山羊布氏杆菌病和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的二类动物疫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羊、牛、猪等动物[1],对人威胁很大。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包括人在内的350多种脊椎动物易感的寄生虫病[2]。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寄生宿主范围大,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均具有感染性,呈世界性分布,在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3]。羊布氏杆菌病和羊弓形虫病,均会引起山羊繁殖障碍,不仅阻碍山羊养殖业发展,且严重危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本试验首次对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公羊精液低温和冷冻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低温(4±0.5)℃条件下稀释保存F1代羊精液,其中采用葡萄糖-蔗糖-柠檬酸钠-卵黄稀释液(III液)低温保存绵羊精子的时间和活率(168 h,0.35)显著优于葡萄糖-柠檬酸钠-卵黄稀释液(II液)(72 h,0.30)、葡萄糖-乳糖-卵黄稀释液(IV液)(48 h,0.35)和葡萄糖-乳糖-卵黄稀释液(I液)(18 h,0.42);采用4种不同冷冻稀释液制作杂交F1代公羊细管冻精,用III液冷冻保存后解冻效果最佳,解冻后精子活率为(48.6±0.4)%,畸形率为(11.20±2.02)%、顶体完整率为(58.4±3.68)%。  相似文献   

7.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或绵羊痘病毒引起的,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羊痘对羊毛、羊绒质量和肉制品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羊痘可以引起母畜产奶量下降、幼畜增重缓慢、淘汰率增加、皮毛损坏等,一般病畜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肺部疾病和蝇蛆病等其他并发症,甚至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给流行地区和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2-4]。羊痘在世界很多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羊痘的发病可在全年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广泛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加重病情[5]。饲养环境对羊痘的流行具有很大影响,羊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和蚊蝇叮咬等途径传播。发病羊的丘疹或痂块中含大量病毒,发病羊会分泌大量的粘液分泌物,粘膜上的丘疹破溃后可从鼻、口分泌物和泪液排泄病毒[6]。感染羊痘病毒的病畜的乳汁、尿液和精液也有大量的病毒,可作为主要的传染源[7]。被病羊污染的饲养器械、饲料、垫草、病羊的粪便、分泌物、皮毛和体外寄生虫以及一切与其接触过的物品或饲养人员都可能成为传播羊痘的媒介[8]。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散养锦江牛进行精液采集与异地冷冻制作,探讨精液品质影响因素及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新途径。[方法]挑选16头2~3岁散养锦江公牛进行精液采集与冷冻保存。[结果]表明:16头公牛中,除2头没有采集到精液外,其他14头都可采精。采精时天气和生长发育情况对精液品质无影响,品种和饲养方式影响精液品质。生产冻精质量均达到国家牛冷冻精液生产标准要求。[结论]锦江牛中短距离的精液异地制作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
对含1/4野生盘羊基因公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8野生盘羊基因羊在体形外貌上具有明显肉用羊特征,初生~12月龄体重较欧拉羊高,差异显著(P0.05),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半血野生盘羊和欧拉羊杂交F1代羊,即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为素材,对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早期生长发育快,体重与体尺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体尺与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37.758+0.431X3+0.529X1,R2=0.962。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2):79-82
为研究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前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将6只盘羊杂交羊和6只巴什拜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5、IL-9、IL-12及IL-13含量。结果显示:2组羊在感染后IL-5浓度均升高,第7(P0.05)、14(P0.01)和21天(P0.01)盘羊杂交羊IL-5含量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感染后第7(P0.01)、14(P0.01)和21天(P0.05)盘羊杂交羊的IL-9浓度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7(P0.05)、14(P0.01)和第21天(P0.01),盘羊杂交羊的IL-12浓度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5(P0.05)、7(P0.05)、14(P0.01)和21天(P0.01),IL-13浓度巴什拜羊显著和极显著低于盘羊杂交羊。结果表明:绵羊感染MO前后血清中IL-5、IL-9、IL-12及IL-13的浓度有明显变化,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也有显著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已经证明,人工授精对牛和猪有很大价值,对绵羊、山羊、狗也有一定意义。但在养狐业中,人工授精仍处于试验阶段。在狐的繁殖上引进人工授精技术,也和其它家畜一样,可以更广泛地利用优良种兽。而精液的冷冻,将为在长时期内储存特殊类型和色型的基因提供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精液采集为生产毛皮而饲养的狐是半野生动物,采集精液还存在一些问题。据过去文献报道,从公孤身上采集精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ChronoPulo采用的电刺激采精,另一种是Starkow采用的手指操作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盘羊及其杂交后代(盘羊♂×欧拉羊♀)的遗传信息,为盘羊遗传资源评价及欧拉羊的复壮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24对微卫星引物,应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24只盘羊和24只杂交羊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24只盘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95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66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49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基因数目最多的是位点MAF70,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OarFCB193,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ILSTS11;在24只杂交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41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06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56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基因数目、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MAF70,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OarJMP58。从遗传学角度得出,盘羊和杂交羊遗传指标结果相近,试验所得数据可用于盘羊遗传资源评价及欧拉羊的复壮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以及与家养绵羊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PCR-SSCP方法对39只马可·波罗盘羊、159只塔什库尔干羊、72只藏绵羊、76只宁夏滩羊、36只柯尔克孜羊和26只多浪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不同绵羊品种产生的差异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等位基因单倍型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结果】 试验共获得66个MHC-DRB3等位基因,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柯尔克孜羊和多浪羊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14、12、12、4和1个。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序列中的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74、76、45、49和25个,表明相较于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的多态性更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MHC-DRB3基因均呈两支分化;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和藏绵羊MHC-DRB3基因单倍型的相似性较高。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在细胞质中体现。【结论】 本试验确定了马可·波罗盘羊和5种家养绵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为进一步探究绵羊MHC-DRB3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进化意义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两只1~2岁新西兰陶赛特羊的精液品质、冷冻精液保存稀释液和制作冻精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进陶赛特羊的精子密度、活率、畸形率、冻精的平均菌落数、射精量、pH值、颜色均属正常范围,但个体间有差异.[2]在果糖-卵黄-柠檬酸-甘油(一号)、葡萄糖-卵黄-柠檬酸钠-甘油(二号)以及果糖-卵黄-柠檬酸钠-甘油(三号)三种稀释液中三号稀释液的冷冻保存效果极显著地(P<0.01)优于一号和二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盘羊及其杂交后代(盘羊♂×欧拉羊♀)的遗传信息,为盘羊遗传资源评价及欧拉羊的复壮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24对微卫星引物,应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24只盘羊和24只杂交羊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24只盘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95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66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49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基因数目最多的是位点MAF70,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OarFCB193,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ILSTS11;在24只杂交羊中,24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6.41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06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56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265,其中,等位基因数目、有效等位基因数目、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高的是位点MAF70,观测杂合度最高的是位点OarJMP58。从遗传学角度得出,盘羊和杂交羊遗传指标结果相近,试验所得数据可用于盘羊遗传资源评价及欧拉羊的复壮改良。  相似文献   

17.
冷冻温度对牛精子复苏率及降温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温度变化对牛精子复苏率的影响,找到降温度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电脑程控冷冻仪、自动数字测温仪,测定精液在不同温度冷冻精子复苏率变化。[结果]表明,精液在-98℃冷冻精子复苏率最高;在-86- -118℃冷冻精子复苏率较高,精液相变适宜降温速率为35℃/min。[结论]控制精液发生相变阶段的降温速率是冻精制作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羊精液的常温保存是羊人工授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此项技术已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目前,对于羊精液常温保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释液组分和各组分配比等方面。本文结合国内外羊繁殖的实际情况,针对羊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成分、各组分浓度以及外界因素对羊精子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延长羊精液常温保存时间,提高羊精液常温保存质量,为羊精液常温保存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盘羊、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一代羊及其回交羊、巴什拜羊、山羊的羊绒和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毛纤维细度的测定和形态学的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盘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12.500μm<山羊绒细度15.595μm<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细度15.825μm<新回交羊绒毛细度19.385μm<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羊毛细度19.800μm<巴什拜羊绒毛细度23.319μm;盘羊及其杂交一代羊绒毛的鳞片排列结构和形状与山羊绒毛十分相似,与细毛羊的毛纤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盘羊绒毛、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山羊绒。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12):87-89
为检测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的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1(SPLUNC1)表达水平变化,对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分别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第0天)和感染后第5、14、21天,采集口腔喉咽部的上腭组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PLUNC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两组羊SPLUN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在感染后第14~21天,巴什拜羊SPLUNC1 mRNA水平均极显著高于盘羊杂交羊(P001)。该结果说明在临床上表现为抗MO感染的巴什拜羊,体内可表达高水平的SPLUNC1 mRNA,这为巴什拜羊抗MO感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