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福建省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度量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对各自单位增量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都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影响却并不很显著。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刺激对外贸易的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分析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通关检验发现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通过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兰州市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了1999—2014年兰州市进口、出口和GDP的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出口有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有单向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兰州市对外贸易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85~2007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河南省FDI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河南省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相互影响FDI带动了河南省进口的增长,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最后就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中进口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进口是出口的有效促进因素。但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出口在湖北省经济增长中的"导向性"作用不明显。因此,湖北省发展对外贸易时应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并重,既要积极扩大内需,又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产品进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农业贷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是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其中农产品出口未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7.
使用1986~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分别分析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中国GDP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研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使用1986-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中国GDP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研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雅辉 《甘肃农业》2006,(4):184-185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促进论、阻碍论和折中论。本文利用浙江省1986年王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进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出口的增长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口在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我国1990~2013年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分别以-0.827、-0.043、-0.028的修正幅度进行调整;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碳排放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均产生正向冲击作用;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正向响应时间较长且趋于平稳,而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冲击波动较大;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冲击保持稳定,而碳排放对对外贸易的反应敏感性较强。因此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进行概括,认为闽台农产品贸易规模、比重增大,贸易品种集中.对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加强,双方市场均为对方认可,台湾对福建出口增长带来福建出口台湾农产品更大的增长幅度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的相关建议:(1)制定市场对接保障措施;(2)扩大从台湾进口农作物优良品种;(3)落实相关贸易政策并制定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汇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考虑了金融危机前后国外收入巨变的情况,通过构建结构突变模型采用福建省农产品月度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前后实际汇率变动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产生微弱的正向冲击,长期存在协整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国外物价和国外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施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23-24,55
新疆作为中国西部边陲的桥头堡,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新疆产业结构链的重新调整,在分析新疆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更好地发展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入世10年中国原棉及其棉制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分析指出,中国原棉加工量占全球市场的40%,原棉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26.9%,原棉对外依存度为24.7%;棉制品及棉制服装出口额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比例的28.9%~41%。入世10年国产原棉总量6 793.3万t,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大国居民的穿衣问题,而且还有约10%的国产棉通过加工成棉纺织品服装予以出口,温暖了全世界。入世10年进口原棉2 232万t,通过加工成棉纺织品服装全部出口,在实现增值230亿美元或141.3亿美元的同时还新增就业岗位,这是棉花产业对人口大国作出的重要社会贡献。植棉业是支撑现代棉纺织业的基础条件。未来发展要努力协调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如何处理好国产棉和进口棉、棉纺织品服装的居民消费与出口关系,仍将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3,9(1):60-64
2012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922.5亿美元和50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4.5%。进出口增势减缓,出口呈低速增长,进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主要出口市场明显萎缩,多数农产品出口量减价升,粮食、食糖和棉花进口量激增。展望2013年,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仍面临很大挑战。在国际粮价飙升的传导作用下,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形势向好.进口快速增长势头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台商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翊  肖钠 《农学学报》2011,1(5):55-58
闽台农业合作长达30多年,台商投资在弥补福建农业投入不足、促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数量分析以及结合实例的方法,从资本积累、技术溢出、产业优化、外贸导向以及就业扩大等方面,剖析台商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可以看到,在农业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台资是福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n China's meat trade for the 2000–2012 period and discuss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 to China's grain trade. With marginal decreases in meat exports and slight increases in their imports, China's net imports of major meat products(including pork, beef, mutton and poultry but excluding meat offal) were just below 1 million tons in 2012, dwarfed by China's net imports of grains which reached 66.7 million tons in the same year. This slow growth in meat trade seems to contradict earlier expectations on increasing meat demand and imports, based upon projected shifts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driven by rapid per capita income growth. Several plausible explanations of this paradoxical trade pattern are offered, including mass imports of feed grains, persistent(but shrinking) gaps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meat prices, tariff barriers, and non-tariff measures.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 may not be able to maintain such a lower profile on the world meat markets, as per capita income is projected to continue to rise and domestic production cost advantages erode due to rising labor costs. A model-based projection exercise indicates that under plausible assumptions China's meat imports may rise sharply by 2030.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全球罗非鱼产品进口贸易大国,2015年罗非鱼产品进口量为22.5万t,进口额为9.81亿美元,是国际罗非鱼产品市场上最重要的进口贸易国之一。我国是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国,了解和掌握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市场情况,对促进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进口量额、进口产品分析、进口来源地和进口价格总结了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现状,通过进口来源国市场集中度(CR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了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表明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来源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保持增长,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进口方面,进口额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明显加快,国内外价差和国内供需缺口仍是大宗农产品进口持续高位的主要原因。出口方面,蔬菜和水产品出口均有增加,水果出口下降。未来中国农产品进口压力仍将继续加大,进口额增长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出口形势有望好转,但增速相对缓慢;在进口增速较快和基数较大的前提下,农产品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