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2021年笔者在宣城市水阳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30亩池塘开展小龙虾、河蟹、青虾高效分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大力示范推广。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塘口综合条件优良,无旱涝污染之忧,池塘走向为东西方向,长∶宽为(3~4)∶1,池塘埂的坡度为1∶3。面积30亩,能保持水深2米,  相似文献   

2.
靖远示范县引进优良新品种福瑞鲤乌仔8万尾和长丰鲢乌仔2万尾,投放到北湾镇金山渔业科技示范点进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清整和消毒2012年,我们选择金山渔业科技示范点王有基渔场1号、3号池塘作为福瑞鲤和长丰鲢养殖试验池塘,1号池塘面积2亩、3号池塘面积8亩,两口池塘均为东西走向、进排水便利、规范整齐。鱼苗投放前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们在绍兴市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进行了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池塘鳜鱼、中华鳖、中华绒螯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共9口、64.5亩,水深1.8米,进排水系统齐全,水源为鉴湖水,水质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用水标准。每口塘配备1.2~3千  相似文献   

4.
池塘虾、蟹、鳜、鳖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提高池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我们于2003年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自然生态条件,池塘综合养殖青虾、河蟹、中华鳖、鳜鱼项目的试验,获得了亩纯利润1188元的养殖效益。现将该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病害日益增多,养殖成功率连续走低,养殖户的风险加大。为此,南通市通州区科技入户专家组积极应对,在西亭镇永华合作社选择3口池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草鱼2∶1混养对比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该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池塘建设试验池塘位于西亭镇亭东村永华合作社,周边水源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将原有的21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改成3口面积约7亩的小池。池形为正  相似文献   

6.
2005年,江苏省海安县在里下河南莫镇开展河蟹与鲻鱼、鲈鱼池塘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5亩~10亩为宜,池底淤泥如超过10cm则应进行清淤,然后用茶饼15kg/亩~20kg/亩或生石灰100kg/亩~150kg/亩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让阳光曝晒池塘数天,翻动底泥后再曝晒10天,即可注入新水。进水前,必须施足基肥,可施入经过发酵的粪肥250kg/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水产工作站为改变该镇万亩淡水养殖品种单一、市场应变能力差的局面,为开拓养殖新品种,为今后淡水养殖的发展储备后续优良品种,于2001年进行了3亩池塘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本试验池塘选择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万亩淡水养殖区内,池塘为长方形,面积3亩,池深1.8m,池塘两端分设进、排水闸门,底质为泥砂质,养殖用水来源于日照水库,水质良好。2.放养前的准备3月下旬开始整修池塘堤坝、闸门,安装闸网翻耕池塘曝晒,每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面积推广,草鱼种的池塘精养技术也日趋成熟,草鱼种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每亩产量可达1000千克左右。2010年,我们利用草鱼养殖区的三口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经验及技术做一总结。一、池塘条件试验池共三口,成品字形排列,1号池塘2亩,2号、3号池塘各为11亩,均为南北走向,试验池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长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河蟹池塘"小群体、大规格"的养殖模式研究,在河蟹池塘养殖模式上作新的探索。一、模式设计1.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朱树成河蟹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塘面积16亩,对照塘面积34亩。池塘底部平坦,淤泥深15~20厘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们在涂沟镇高邮湖村进行了河蟹、龙虾池塘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塘口所在的养殖区是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面积8亩,水深1.5米左右: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塘口在上年底干塘,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直溪镇养殖户张爱俊从肥料施用、种草投螺等关键环节着手,进行肥水种草河蟹健康养殖试验,12亩试验塘总产值170400元,平均纯利9088.3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试验,积极探索肥水种草养蟹新模式,为增加渔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水产养殖标准化池塘。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2.
赤眼鳟池塘混养斑点叉尾鮰、青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们利用3亩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混养斑点叉尾鮰、青虾高产高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苏州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池塘养殖面积逐年压缩,研发推广水产绿色高质量养殖技术与模式成为重点工作之一。2018-2019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鲈、虾、蟹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开展,利用其中2口池塘,通过池塘改造和功能分区后,建成1个总面积为22.8亩的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缢蛏为主,鱼、虾、贝多茬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沿海传统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以对虾为主的单茬单养方式,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资源,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利用614亩水面进行以缢蛏为主的鱼、虾、贝多茬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沿海地区传统的对虾养殖池,面积20亩~50亩不等,设中央沟,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泥底或泥沙混合的底质为主,适合缢蛏、青蛤、文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我们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万家居委会祁云成8亩养虾池塘中,采取种草投螺模拟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仿生态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青虾和鲻鱼的试验,取得了亩平均纯利润6070元的经济效益。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为8亩,长方形,坡比角度小于30°,池水深度1.5~1.8米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3月起,我们选择河蟹养殖池塘实施套养青虾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1)塘口条件:池塘选择在靠近沟口,水源充足、且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的场所,试验池塘4口,面积分别为22亩、13亩、20亩、12亩;对照池塘4口,面积分别为14亩、11亩、6亩和4亩。池塘水深1.2~1.5米,坡比1∶(2.5~3),pH值7.6,弱碱性。每口池塘四周用1米×1米水泥板砌成防逃墙。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在连云港市的周边地区掀起了养殖泥鳅的热潮,每年向韩国和日本出口泥鳅数千吨。2004年我们在赣榆县选择了20亩池塘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池塘10个,每个面积为2亩,东西向、朝阳,土质为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我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5年我站利用市鱼种场1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3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7500kg.平均亩产750kg,创我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我们选择 51 0亩池塘 ,进行应用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养鱼对比试验 ,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1 .1 材料1 .1 .1 试验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1~ 5亩 ,水深 1m左右 ,水源条件差 ,基础设施老化。1 .1 .2 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 (南昌纳m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 .2 方法将 51 0亩池塘分成两组、试验组 2 57亩( 79口池塘 )、对照组 2 3 3亩 ( 79口池塘 ) ,试验组用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 ,处理水、青草、饲料进行养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养鱼两组池塘的鱼种放养量、饲料的投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