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铁杆蒿光合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自然条件下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光合响应等指标。结果表明:(1)晴天叶片净光合速率在12点达到峰值21.19μmolCO2.m-2.s-1,日变化为平稳的单峰曲线。(2)铁杆蒿的光补偿点为44.1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51μmol.m-2.s-1,说明铁杆蒿喜光但不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3)铁杆蒿的蒸腾速率(Tr)随有效光辐射强度(PAR)的增强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出现蒸腾速率饱和现象。(4)铁杆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PAR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160μmol.m-2.s-1时,WUE增加较快,当PAR在160-2000μmol.m-2.s-1内变化时,WUE基本维持在2.5-3.39 mmol.mol-1之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英国Lcpro+便携式测定系统研究了石漠化地区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播与混播群落光合日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混播牧草由于其种间竞争与互补优势提高了其混播组合的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多年生黑麦草(净光合速率5.09±3.42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29±0.84μmol CO2·mmol-1 H2O)-白三叶(7.53±3.65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68±0.67μmol CO2·mmol-1 H2 O)混播草地群落的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净光合速率4.82±2.79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22±0.95μmol CO2·mmol-1 H2 O)、白三叶(净光合速率6.97±3.26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52±0.65μmol CO2·mmol-1 H2 O)的单播草地群落。混播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蒸腾速率(4.24±2.43 mmol H2O·m-2·s-1)高于单播(4.22±2.43mmol H2O·m-2·s-1)处理,白三叶混播处理的蒸腾速率(4.55±1.98 mmol H2O·m-2·s-1)则低于单播(4.64±1.98mmol H2O·m-2·s-1)处理。本研究对维持混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探寻种间竞争机理,优化牧草种植模式,科学发展喀斯特草地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根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方法,在营养液条件下研究不同磷水平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 ')光合作用和根瘤固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营养充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水平可以显著增大甘农3号紫花苜蓿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减小蒸腾速率,并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大叶面积,增加叶片数,同时使根瘤数目增多,根瘤重增加,固氮酶活性显著增强.光合作用在磷水平为1500 μmol·L-1时最强,此时叶片蒸腾速率为4.27mmol·m-2·s-1,气孔导度为347.54 mmol.m-2·s-1,光合速率为10.37 μmol·mol-1,胞间CO2浓度为307.28μmo1·mol-1;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片数都随着磷水平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面积在磷水平为150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1.21 cm2;叶片数在磷水平为25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26.50个,继续增大磷浓度至1500 μmol·L 1时叶片数仍显著高于对照;根瘤数和根瘤重随磷水平的增大持续增大;固氮酶活性在磷水平为1500 μmol·L-1时最强达57.1 μg·g-1·h-1.综合考虑,磷水平在1500 μmol·L-1时为最佳值,过高或过低的磷水平都不利于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狭叶锦鸡儿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鄂尔多斯高原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Tr)呈单峰型,在10 ∶00达到峰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双峰型,上午高于下午.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对Ta和RH的响应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PAR的响应相对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狭叶锦鸡儿的光补偿点为86.88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75.00μmol·m-2·s-1,光合最适温度为30.92℃,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33.91%.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控制降雨量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控制温度方法,测定分析了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典型组成植物——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降雨量增加下较高、自然降雨量下次之、降雨量减少处理下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在降雨量增加下较低、自然降雨量下次之、降雨量减少下较高,温度为25℃与15℃下差异不显著。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800~1200μmol.m-2.s-1时达最大,1200~3000μmol.m-2.s-1时变化不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胞间CO2浓度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下降,800~3000μmol.m-2.s-1时变化不大;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800~3000μmol.m-2.s-1时呈现下降趋势。降雨量减少将使高寒草甸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3种鼠尾草属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丹参、宝兴鼠尾草和短唇鼠尾草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阐明其对环境光合特性的适应和生理响应,为丹参田间高产栽培技术、鼠尾草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丹参、宝兴鼠尾草和短唇鼠尾草叶绿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其光合特性,同时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C3植物光响应新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光响应曲线均符合C3植物光响应新模型。丹参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均最低,分别为0.040 3,13.32 μmol/(m2·s),24.37 μmol/(m2·s);宝兴鼠尾草为最高;短唇鼠尾草居中。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C3植物光响应新模型拟合的结果最好。丹参和宝兴鼠尾草不属于典型的阳性植物,短唇鼠尾草则更为耐荫。可以采取与玉米等高竿作物间作或套作,缓和蒸腾作用,以达到提高丹参净光合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糖蜜草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蜜草为禾本科牧草,是复垦和水土保持的良好植物。5月份选取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糖蜜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糖蜜草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受气孔调节。10∶00出现第1个峰值,Pn为18.8μmol/(m2.s),14∶00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Pn为14.4μmol/(m2.s),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因子相同。糖蜜草叶片的光饱和点(LSP)为18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4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66 molCO2mol,CO2饱和点(CSP)为699μmol/CO2/mol,CO2补偿点(CCP)为4.31μmolCO2/mol,羧化效率(CE)为0.0183μmol/(m2.s),表明糖蜜草是一种喜光的C4型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黄连花(Lysimachia davurica)的光合特性,揭示干旱胁迫对黄连花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以黄连花幼苗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自然条件下的光合日变化以及自然干旱5、10和15 d的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黄连花净光合速率(P_n)在一天中呈"单峰"型变化, 14:00时达到最大值[9.18μmol·(m~2·s)~(-1))],无"午休"现象。与自然条件相比,干旱胁迫下,黄连花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E)降低,光补偿点(LCP)增加,光饱和点(LSP)先增加后减小,且净光合速率在胁迫15 d时降为负值,说明黄连花的抗旱能力一般,可以承受10 d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
干旱对假俭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代微然  任健  毕玉芬 《草业学报》2010,19(3):251-254
以假俭草2个品系——Yaan和Common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对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干旱水平下,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净光合效率和气孔导度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则发生显著降低,在Common品系中最大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分别由22.3降到11.2μmol/(m2·s),578降到350μmol/(m2·s),在Yaan品系中则由24.5降到13.0μmol/(m2·s),694降到474μmol/(m2·s)。在同一光强下,Yaan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值均大于Common。从光响应曲线来看,Yaan品系受到干旱的影响较小,对光强的利用能力高于Common。  相似文献   

10.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在上海地区引种的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12: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最高,达到12.72mmol·m2·s-1,11月份最低,仅为1.31mmol·m-2·s-1,生长季叶片平均值为6.07mmol·m-2·s1.(2)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春季(3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夏季(6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秋季(10月初)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3)地被石竹三季单位叶面积平均H固碳量、日释氧量、日蒸腾释水量、日吸热量春季分别为12.16g·m-2·d1、8.85g·m-2·d-1、2480.89g·m2·d-1、6065.90KJ·m-2·d-1,夏季为12.46g·m-2·d1、9.07g·m-2·d-1、8283.25g·m-2·d-1、19940.75KJ·m2·d-1,秋季为10.29g·m-2·d-1、7.48g·m-2·d-1、2102.56g·m-2 ·d-1、5098.57KJ·m-2·d-1.  相似文献   

11.
樊秦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7,26(1):112-121
苜蓿茎点霉侵染紫花苜蓿后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采用植物生长室盆栽法,利用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苜蓿茎点霉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侵染第27天外,苜蓿茎点霉使紫花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侵染前期影响不大。在侵染至23 d,紫花苜蓿叶片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光补偿点 (LCP)、CO2补偿点(CCP)和羧化效率(CE)降低。表明苜蓿茎点霉通过降低紫花苜蓿叶片中光合电子传递率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羧化效率(CE),而产生光抑制,使CO2的同化作用降低,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镇江河漫滩草地虉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虉草(Phalaris arandinacea)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虉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5月下旬主、次峰均滞后于4月初1 h,净光合速率后期大于前期,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不同,4月初为气孔限制因素,而5月下旬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不同时期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虉草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4月中下旬最高。虉草的光补偿点为45.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825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47 mol·mol-1,暗呼吸速率为2.1429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6μmol·mol-1,饱和点为923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556。数据显示,虉草是一种高光效C3阳性植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镇江河漫滩草地藕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学报》2007,15(4):381-385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苜蓿(Medicago sativaOrange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转OrangeMsOr)基因型烟草(TOR1与TOR2)和野生型烟草(WT)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WT,TOR1和TOR2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测定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烟草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在一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CO2浓度范围内,随光强和CO2浓度增加,TOR1和TOR2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WT(P<0.05);TOR1和TOR2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CO2饱和点、羧化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显著高于WT,而CO2补偿点显著低于WT(P<0.05);TOR1和TOR2的叶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约为WT的2倍。研究表明:苜蓿MsOr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烟草植株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其光能和CO2利用能力,增强了植株对高光强、高CO2浓度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28种地被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北京市耐荫绿化地被植物,选用28种地被植物,测定了其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并对28种地被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石竹、鼠尾草、‘原野’无芒雀麦、百脉根、‘纽一’多年生黑麦草、紫花地丁、‘Accent’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蓝亚麻、桔梗及‘WL354HQ’紫花苜蓿中的叶绿素a/b比值较低。细茎冰草、美国石竹、蒲公英、日本苔草的光饱合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观量子效率均在0.05以上。‘Accent’多年生黑麦草、老芒麦、普通高羊茅、‘科罗拉多’高羊茅、百脉根、鼠尾草的光饱和点均在1200μmol/(m^2·s)以上,光补偿点均在50μmol/(m^2·s)以下,同时总叶绿素含量均在0.8mg/g以上,表观量子效率均在0.05以上。将28种植物的光补偿点进行了聚类分析,当聚合距离为5时可将这28种地被植物分为3类,其中,光补偿点最大的是‘WL354HQ’紫花苜蓿、‘Companion’日本结缕草和蓝亚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方式,设计7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CK、0.2%、0.4%、0.6%、0.8%、1.0% 和1.2%)模拟盐分胁迫,测定分析了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NaCl浓度≥0.4%时,各处理PnGsTr均显著低于CK;气孔限制值(L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盐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NaCl浓度为0.4%时,Ls达到最大值,而Ci达到最小值,说明Pn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而当NaCl浓度≥0.6%时,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要因素。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表明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叶片PSII潜在活性(Fv/F0)、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0.4%NaCl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盐浓度≥0.8%时,NPQ显著下降。基质的NaCl浓度在0.2%和0.4%时,裸果木叶片PnFv/F0Fv/Fm下降不显著,WUE有所提高,PSII系统可以通过耗散过剩的光能保护光合机构,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但盐浓度超过0.6%时,光合生态幅变窄,光合机构受到明显破坏,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直角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拟合模型,对毛莲蒿(Artemisia vestita)、牡蒿(A.japonica)、蒙古蒿(A.mongolica)和灰苞蒿(A.roxburghiana)4种蒿属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拟合的α、Rd以及Lsp数值均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结果,而α在两种拟合方式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更是直接反映出两种拟合方式在预测植物光利用策略,特别是对低光的利用策略上存在差异;2)毛莲蒿和牡蒿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表现出较大的净光合能力,同时牡蒿具有最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其余3个种;蒙古蒿和灰苞蒿具有较小的最大净光合能力和较低的光补偿和光饱和点。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假苍耳的地理分布及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植物假苍耳在中国东北部地区快速蔓延,威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得假苍耳在东北地区的分布范围,采用Maxent模型软件对假苍耳在我国及世界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运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适生等级分类,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并结合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反应曲线判断分析影响假苍耳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假苍耳的适生区较广,扩散范围可能继续增大。我国的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均存在适生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外均存在假苍耳的适生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西班牙、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波黑、塞尔维亚、马其顿、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亚洲的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上述适生区预测显示出假苍耳适宜生长在年均温度较高,最冷月份最低温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较低的中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设施大棚内,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凤梨释迦番荔枝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凤梨释迦番荔枝枝梢生长的影响较小,对花的生长的影响较大。花的生长以8.0mg·L-1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好,6.0mg·L-1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次之。赤霉素显著影响凤梨释迦番荔枝的叶绿素荧光特性,4.0mg·L-1赤霉素处理Yield和qP最高,qN和NPQ最低。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同一光照强度下,各个处理的ETR和Yield接近,白天的ETR和Yield高于晚上,且各个处理之间的ETR和Yield差异大于晚上。在凤梨释迦番荔枝生产上,4.0~8.0mg·L-1赤霉素为比较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