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集成优化方法为基础,建立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流程,结合发动机循环模拟工具Boost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以标定转速下的进气系统几何参数(进气管长度、直径、谐振腔容积)、点火提前角与循环喷油量为设计变量,应用DOE试验方法,对发动机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归纳了进气系统关键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各变量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进气管长度对发动机速度特性的影响,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联合收割机作业环境恶劣,为避免尘土进入发动机,配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上海—50型拖拉机的进气管需加高,为减少发动机的进气阻力,要求进气管道的拐弯要少、内表面要光滑以及管径和长度要适宜。  相似文献   

3.
一、排气污染物生成的因素 1.进气系统 (1)进气量不足.空气滤清器阻塞、进气管和进气道严重污染、气门泄漏、涡轮增压器转子转速过低,都会使气缸进气压力和涡流强度降低,导致空气进气量不足和混合气过浓.燃油喷柱心部因部分缸工作,使氧燃烧不完全生成HC和CO.另外,气缸内空气进气量不足,混合过程缓慢,致使缸内温度下降,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并凝聚变大成为碳烟排出.  相似文献   

4.
以SOFIM 2.5L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为样机,设计了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进气管的结构组合,并用三维设计软件UG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分析,找出质量最小、内腔容积最大的进气管,再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流动分析,找出平均进气质量流量最大的进气管;综合结构优化和流动优化结果,确定最终的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成其模型并在气道试验台上与原管进行稳态流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管比原管进气质量流量平均提高近7%,基本可满足气波增压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交试验的乙醇汽油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改善整机性能,针对一台掺烧10%乙醇的汽油发动机进行了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了进气总管长度、进气总管管径、进气歧管长度、进气歧管管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L16正交表,利用GT-POWER软件对LJ276QE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利用规范加权平方和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低掺烧比乙醇汽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优化后,发动机的功率最大提高2.86%、扭矩最大提高2.81%、燃油消耗率最大降低3.02%.  相似文献   

6.
采用可变进气涡流机构改善柴油机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副进气道可变进气涡流机构,并在不同进气涡流下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分析了涡流强度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高,低速区的最佳进气涡流强是不同的。在低速大负荷区适当提高进气涡流强度,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在高速区降低进气涡流强度,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均有明显改善,副进气道可变进气涡机构可满足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进气涡流强度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7.
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进气压力是负压,所以进气歧管的动态效应对进气量的影响较大,进气歧管长度优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进气压力波的动态效应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使发动机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本文主要研究进气歧管支管长度对进气量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各转速下最优的进气歧管的结构尺寸,并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车用柴油机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维波动模型对一台车用6缸直喷式柴油机采用脉冲谐振废气涡轮复合增压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的进气压力波与实测压力波十分吻合,分析了谐振系统结构参数对进气压力波及充量系数的影响,发现对于一定的发动机转速,充量系数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谐振管长度比压力波幅值达到最大时对应的长度小0.15 ̄0.25m。参数优化的谐振进气系统的最大充量系数比不用谐振时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9.
FSAE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学生方程式赛事对赛车发动机进气限流的规定,并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宁远车队以往参赛的经验,对新赛季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进气系统形式及其相关部件参数进行选择,并通过GT-Power软件所建立的发动机模型,进一步确定进气总管长度与稳压腔体积这两个参数。利用CATIA软件建模和有限元分析、Fluent软件仿真分析,对进气系统做了结构和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进气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对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 80 98单片机、传感器、电磁阀、气缸式控制阀等组成了一个电控涡流进气系统 ,并在 1 1 0 0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电控涡流进气系统可使柴油机在每一工况下涡流比均能达到最佳值 ,既能降低NOx排放 ,又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1.
以对某款轿车进气噪声优化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以改变进气管长度的方式,衰减进气谐振器都难以消除的50-100Hz的进气口低频噪声,并通过GT-POWER模拟计算进气系统的插入损失,得到调整进气管长度对进气噪声影响的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验证,车内噪声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三维燃烧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引燃柴油喷雾混合、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湍流运动、NOx预测模型、初始及边界条件设定和计算网格划分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三维燃烧模型.生物制气由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双燃料发动机由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生物制气通入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吸入气缸,由柴油引燃.计算了多个工况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NOx排放,并与机刨花热解制气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缸压力及NOx排放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直进气道柴油机诱导产生进气涡流新装置(旋流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稳流气道试验、水模拟试验PIV测试以及实际发动机装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新装置可以在短直进气道柴油机上诱导产生中、低强度的进气涡流,改善了混合与燃烧,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4.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可燃生物制气.作为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双燃料发动机由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由机改装,生物制气通入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吸入气缸.测量生物制气一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气缸压力,通过与原柴油机对比,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噪声进行分析.除低速大负荷外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噪声均低于原柴油机,其噪声随负荷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升高而降低,随供油提前角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尾气余热重整制氢混燃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氢气在汽车上不易存储和携带的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燃料重整制氢系统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实现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通过改装发动机进气管,将制取的重整气引入发动机,和汽油一起实现混合燃烧.试验中汽油机的转速为1800 r/min,进气压力为61.5 kPa,在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下,分别对原机和重整气掺混体积分数2.5%的汽油机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重整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越来越大,而一氧化碳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重整气的引入缩短了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持续期,提高了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并降低了HC的排放量,而CO和NOx的排放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缸汽油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单缸汽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保证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对配气凸轮型线、配气定时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发动机的进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用发动机进气压力计算充气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稳定箱的四缸多点喷射发动机进气压力波动的实测与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进气压力波动与充气效率的相互关系;并实测了进气系统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验证了通过进气压力计算充气效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以及燃烧系统参数。基于某企业开发的6缸直喷式柴油机,以AVL公司的FIRE v8.5为平台,以进气系统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参数涡流比为对象,研究了它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涡流比从1.0增加到2.6的过程中,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喷雾重叠加剧,并向燃烧室挤流区域集中,燃烧室凹坑内空气利用率变差,不利于柴油机的扩散燃烧,Soot排放增大;在涡流比增大的同时,降低了整个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农用增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发动机润滑系统内滤清器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调节阀打开和关闭过程中油道内的压力波动。为此,通过调节阀门设计参数,改善调节阀动作过程中油道内的的压力波动,从而降低滤清器破裂概率。分析结果表明:当润滑系统调节阀采用滤清器前端泄压、感应孔直径为8mm、设定3个承压面时,润滑系统主油道内的压力波动范围明显缩小,同时阀芯位移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FSC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开发,进行了三维建模设计与CFD仿真优化分析。确定了进气形式和节气门体形式,根据比赛规则要求针对所采用发动机对限流阀稳压腔进行了设计,对进气歧管的长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和选择。应用CATIA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里面对限流阀和进气系统整体进行了CFD分析。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进气系统进气压力分布均匀,充气效率高,进气流畅且无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