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猫论"是典型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它强调"实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
真理问题在认识论及整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类实践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不断地获得真理,并以真理为指导,有效地改造世界.然而,真理问题的若干传统观点还不够准确、科学,因而使人们感到艰深难解,故还有进一步研究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论述德国古典哲学之前形而上学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真理观念,并且做了简要的梳理,希望能为形而上学真理观的发展历程提供一条较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传统观点在说明真理的属性即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时,忽视了真理对人的依存性、引入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等概念,以致对真理的客观性的说明乏力、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理解混乱,危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为摆脱这样的困境,在真理属性的教学中,我们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主观性说明真理的客观性,避免使用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等概念,唯物辩证地说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法的本质的研究是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通说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受一定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本文拟以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为切入点,分析萨维尼之"法的民族精神说"。通过引入时间概念,把民族精神说与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相比较,从而澄清该学说之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身体借给世界"是梅洛-庞蒂在论绘画理论时提出的一个命题.该命题的旨意在于推翻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理智主义思潮."将身体借给世界"意味着让身体成为世界的媒介、手段,让身体世界化.身体世界化的实质是身体以客体性和主体性并存的方式实现同纯感性的世界的融会."将身体借给世界"体现了对传统再现论和后现代反再现论的双重超越.这一双重超越同时意味着对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再现的超越,意味着本体论上的"世界之肉"的建构和生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超越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从本体论的维度、认识论的维度和价值论的维度来科学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我们选择科学的生存方式,有利于我们摈弃"唯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探讨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建立世界和带出大地是艺术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大地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亲密的争执关系,在争执中,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之中。艺术植根于大地并且敞开了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实是对其生长的根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那么任何企图解决技术对我们的拘囚的想法都是肤浅和徒劳的,任何企图在技术内部利用技术来遏制技术的疯狂滋生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此等做法等于又是用一种存在者来代替另一种存在者。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张将张岱年先生哲学称为"新气学"."新气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用"辩证唯物论"来阐释、理解与发展中国传统的"气学"思想.分三个部分论述之首先论述张先生一生始终信服"气学"思想,并揭示他所以信服"气学"思想与其一生信奉辩证唯物论,主张将辩证唯物论与"气学"创造的综合有直接的关系;其次阐述张先生对"气"范畴的现代诠释,以说明他对传统"气学"的超越;最后对张先生超越传统"气学"的理论贡献予以评论,以强调"新气学"对中国古代"气本论"哲学的现代诠释与超越,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气本论"哲学提供了新范本,而且使我们找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学者只研究具体的信念及信念的"用",从而导致了信念的概念不明确。加之对信念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使关于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一定时期内,人类认识过程中未最终证实的理论或学说的存在是信念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而要抓住信念的"体",使有关信念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就必须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信念。  相似文献   

13.
传统哲学在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时总是把人分为心灵和身体两大部分.对于心灵和身体的关系,主流的哲学思想是肯定心灵对人的本质具有决定作用,从而赋予心灵以超越身体的特权.因而很大程度上,哲学史就是一部“张显心灵”同时“去身体化”的历史.由于传统哲学的弊端,人的身体长期受到来自心灵的粗暴对待.为改变这一状况,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对身心关系的和谐作了本体论、认识论和美学层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丹 《河南农业》2014,(2):23-23,25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大多是采用老师念、学生记的授课形式,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参与型"课型的运用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和扬弃,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参与型"课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了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本文从真理观、逻辑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批判, 并且指出了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6.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哲学的思维逻辑下,"和谐"意为一种外在的和谐,是一种以利益、理性为基础的双赢,无论是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还是近代对"和谐"的理解都受制于时代特定的思维逻辑而被定义为一种外在的和谐融洽,而和谐内在的真正含义却被遮蔽了。如何超越传统哲学对和谐所下的定义而形成内在一致的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构建一种真正的和谐社会?马克思哲学以其实践生存逻辑超越了传统哲学逻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6,(14)
正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世界在变化"这条真理,这个真理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改变。城镇化来了,深刻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只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已经在悄悄改变。土地流转的概念现在老百姓已经不再陌生,看字面的意思也很明白,对咱们农民本身而言,就  相似文献   

19.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之上,难以实现教育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中共在的主体,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超越。借鉴主体间性的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相似文献   

20.
对庄子和德里达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从反传统的立场、解构二元对立的思辨策略、对语言的认识的差别、对终极理性和真理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二者虽然表面上都象是统一在反传统和反真理的旗帜下 ,但却同在表层 ,异在本质。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是彻底的真理和理性的颠覆者 ,而庄子及其道家哲学则是真理和理性的探询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