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些年来,炭疽在我市仍有零星发生。而猪炭疽主要表现在局部、散发,败血型很少见。国内外研究证明,在猪的局部炭疽病例中,头部炭疽占90%以上,究其原因:(1)健康猪呼吸道存在的巴氏杆菌,可使局部黏膜屏障作用受到破坏,有利于炭疽杆菌的侵入,而不能抑制炭疽杆菌入侵。(2)健康猪的肠道中有炭疽杆菌噬菌体等。  相似文献   

2.
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不久,接连发生的炭疽病害曾使一些欧美国家惊恐不已。然而,炭疽病对我们专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它源于动物炭疽病的病原体。在家畜中罹患该病的牛、羊常见败血型,而猪常呈慢性局部型。显然,炭疽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作者现就屠宰检疫的程序,对猪炭疽临床病理变化特征作如下阐述:1基本特征猪慢性局部型炭疽最多见于喉部,次见于小肠,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砖红色或深红色或紫黑色凹病灶,及淋巴结周围组织胶样浸润为典型特征。2宰前检疫由于猪对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多表现为慢性…  相似文献   

3.
猪的炭疽大部由于摄取含有炭疽芽胞的饲料、污水等,因而由口腔而感染。急性、败血型的猪炭疽较为少见,原因是猪对炭疽杆菌有天然的抵抗力,并在健康猪的血液中有噬菌体存在。故病的发生多限于局部性的慢性型。在宰前猪只精神、食欲和运动以及体温都正常;很少看出病态。只在屠宰后的食  相似文献   

4.
炭疽病系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多种家畜共有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猪炭疽病则多呈慢性局部型,而且以咽型炭疽最常见,占全部猪炭疽的90%。因此,对于猪慢性咽型炭疽病的正确检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厂在1978年两次发现猪慢性咽型炭疽,其病理变化并不完全相同,现通过这两  相似文献   

5.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睥脏显著肿大、结缔组织出血和血凝不全为特征.猪虽然对于该病有相当强的抵抗力,但一旦感染后便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因此该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制措施等方面对猪炭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和保障人类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性症状。在病理变化上的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煤油样,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由于猪对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猪炭疽发病少,多为散发,我国一些地方有该病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中兽医称"脾黄"、"连贴胀"。该主要见于马、牛、羊等草食动物,猪虽有感染,但多数呈隐性感染,部分猪仅表现有局限性咽喉炭疽,个别猪可表现为肠型炭疽或败血型炭疽。临床以血液暗黑色不易凝固,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皮肤水肿,脾脏急性肿胀,皮下和浆膜下呈出血性胶样浸润等为特征。1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呈轨道状排列,在有充足的氧气和适当温度(25~30℃)下能形成  相似文献   

9.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5,(9):14-14,18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可引起皮肤等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故称为炭疽。炭疽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过该病的记载,1849年德国著名学者考克首先发现了炭疽芽孢杆菌.其后炭疽曾在世界各处多次散发或暴发。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每年感染炭疽的病人可达2万-10万人.我国近5年来每年炭疽发病数波动在400~1000人.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而家畜思此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兽医临床上,猪的肠道紊乱和皮肤红斑疫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弓形虫病、猪肺疫、猪炭疽、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刚伤寒等。这几种疫病均以发热为特征,在鉴别上比较容易混淆。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浅述以上这几种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一、猪瘟:各年龄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流行猛烈。高热稽留.脓性结膜炎,皮肤点状红斑指压不褪色,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有纤维索性粘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炭疽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猪瘟各种年龄猪都发生,红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主要侵害架子猪,红斑格压褪色;猪瘟和猪丹毒不…  相似文献   

11.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人引起败血症、肺炎或局部痈症,致死率极高。近年来,红河州每年在老疫区或新疫区有本病的发生,但主要以牛、羊感染发病较多。1991~2007年笔者曾从多起感染发病的人、牛、羊、鱼,污染的水、土壤等样品中分离到120株炭疽杆菌(仅1995年分离到54株),但从猪体分离到炭疽杆菌,在红河州为首次。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和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慢性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萎缩、鼻衄、流泪以及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该病的病原体是Ⅰ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D型,偶尔为A型;单独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较温和的非进行性鼻甲骨萎缩,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后继发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时。  相似文献   

13.
猪、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猪巴氏杆菌病称为猪肺疫,常呈急性败血型和慢性胸膜炎症状;牛巴氏杆菌病称牛出败,常呈败血型,水肿型和胸型症状.近年来,我区猪、牛巴氏杆菌病常零星散发,有时两者同时发生,呈地方性流行的较少见.1997年5月底,病区某村牲猪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急性败血型症状,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共发病270头、死亡200头、死亡率为74%、7月初,该村耕牛又相继发生一种呈急性败血型、体温高、死亡快的流行性疾病.一周内发病10头,死亡5头,死亡…  相似文献   

14.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家畜感染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死后尸僵不全;人感染后表现形式有:皮肤型、肠型和肺型。来宾市为家畜炭疽重疫区,据调查,1950年-2003年共有36个乡镇的69个村(...  相似文献   

15.
猪的败血型炭疽@蒋福信@牟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兽医工作站猪的败血型炭疽蒋福信牟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兽医工作站,541004)1997年2月6日我市临桂县宛田乡粮所一饲养户发生了猪的败血型炭疽,死亡猪4头,并感染两名屠夫,造成1人死亡,1人病危,后经...  相似文献   

16.
炭疽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病。家畜中草食兽(牛、羊、马)常为最急性、急性表现。猪常限于局部急性,败血型极为少见。1979年上海某生产队病死猪一头,送来本站要求诊断,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败血型猪炭疽病。  相似文献   

17.
1炭疽 羊炭疽多呈败血型,急性死亡,死后迅速臌气,天然孔流血,包括鼻孔流血。病羊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粪便夹血,皮下有红色胶样浸润,尸僵不全等现象。急性死亡或体温达42℃以上的病羊,血中可检出炭疽杆菌,呈竹节样、分支状。该病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猪炭疽大多数为慢性经过的局部炭疽,急性败血型炭疽极为少见。笔者于1984年遇到一起急性败血型猪炭疽,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及症状 驻济南郊区某部仓库共养猪39头。5月8日晚,一头200斤左右的猪发病不食,次日晨见死于猪圈内。死亡猪可视粘膜蓝紫色,全身皮下广泛性出血,尸体膨胀,尸僵不全,肛门、口鼻等天然孔出血,呈暗红色,不凝固。检查相邻圈的猪,  相似文献   

19.
炭疽     
炭疽 (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病的自然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决定这种分布情况的因素 ,主要由炭疽病畜尸体排出的炭疽杆菌能否形成芽胞 ,并能否在适合的土壤及温度中继续繁殖 ,具有这些条件的地区 ,往往可成为炭疽的自然疫源地。本病以草食动物如牛、绵羊、马、驴、鹿、象等最敏感 ;水貂也较敏感 ;猪有一定的抵抗力 ,多为局部感染 ;人也可感染本菌 ,主要为局部感染及肺型炭疽。但自 2 0 0 1年 1 0月以来 ,恐怖分子已用炭疽杆菌芽胞作为生物武器 ,制造了“炭疽芽胞粉末邮件” ,多次攻击了美…  相似文献   

20.
据报导,猪炭疽病多见为咽型或肠型炭疽,但笔者在参与急性死亡猪的会诊中,却有3例被诊断为败血型猪炭疽。病例1:1983年4月,江苏某市一部队猪场1头体重120kg肉猪突然死亡。次日上午检查死猪腹腔臌气、尸僵不全、鼻孔留有少量泡沫,采胸腔积血(未凝固)涂片镜检,发现竹节状的炭疽杆菌。病例2:1986年6月,富阳东洲某农户饲养的1头体重150kg黑母猪突然死亡。经会诊,发现死猪尸僵不全,耳孔留有少量血迹,经血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炭疽杆菌。病例3:1989年5月,富阳春江某农户饲养1头体重45kg肉猪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