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64份不同耐贮性状的甜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条引物共扩增出118条DNA条带,其中103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条带的87.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甜瓜种质资源可被分为耐贮藏、不耐贮藏和中间类型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3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80个RAPD引物当中,筛选出22条稳定性好、多态性强的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0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96%,63份番茄栽培品种或品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28~0.99之间,说明RAPD能很好的对番茄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栽培种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生物学分类地位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选取6份黄瓜品种和2份近缘种(非洲角和酸黄瓜) 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2份 近缘野生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 6份黄瓜品种为感病类型。接种前后根系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变化与其病情指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r = 0.8278*) 、极显著负相关( r = - 0.9679** ) 和显著负相关( r = - 0.8499*) 。POD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 抗病材料酸黄瓜较未接种对照增加了3 条酶带(相对迁移率Rf = 0.126, 0.188,0.944) , 而感病材料北京截头只增加了1条弱带(Rf = 0.396) 。SOD、POD及PAL活性水平可作为甜瓜属作物抗根结线虫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及常规抗性鉴定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甜瓜单倍体育种组提供的12份薄皮甜瓜,30份厚皮甜瓜,2份野生甜瓜为试材,该研究优化了甜瓜SRAP反应体系,筛选出10对引物组合,分析了甜瓜多态性并对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0μL反应体系为1×Buffer lμL,引物组合各20 ng,模板DNA 20 ng,dNTPs 2.0 mmol/L,Taq DNA聚合酶0.2U.10对引物组合在2份甜瓜上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每对引物组合平均能扩增出10.4个多态性位点.甜瓜间遗传距离在0.08~0.79(平均为0.357),54份甜瓜被分为二大类:Ⅰ类包括1份印度野生甜瓜和3份哈密瓜;Ⅱ类可再分为2个亚类:Ⅱ-1,是12份薄皮甜瓜;Ⅱ-2,包括1份中国野生甜瓜和37份厚皮甜瓜.引物组合m21e01、m21e10和m21e11区分率分别高达79.6%、81.5%和79.6%,有助于品种的高效鉴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标记对包含16个中国葡萄野生种及其近缘植物的81份材料进行分类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带型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分子量在300~2000 bp的18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5条,多态百分率为94.6%.根据ISSR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  相似文献   

6.
部分芍药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先锋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07,34(5):1321-1326
 对5种野生芍药和26个栽培芍药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RAPD分析。17条引物在所有供试样本中共扩增出153条反应带,其中多态带149条。对RAPD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度0.32处,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被单独分为一类,其它30份材料归为另一类;在遗传相似度0.54处,川赤芍(P.veitchii)、草芍药(P.obovata)和美丽芍药(P.mairei)3个野生种先后从30份材料中分别单独分离出来,而野生种芍药(P. lactiflora)则与所有的栽培品种聚为一类。该结果表明26个品种间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并与野生种芍药的遗传基础最为近密,与其它4种野生芍药的遗传差异则较大。按照与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次序,4个野生近缘种依次排布为:美丽芍药、草芍药、川赤芍和块根芍药。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揭示出中国芍药品种群遗传背景狭窄,利用野生近缘种改良现有品种尚具有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8份红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自行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7%。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98,表明部分红麻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红麻栽培品种间基因型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而野生种、近缘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甜瓜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个甜瓜品种西域雪1号、西域雪2号及其亲本为试材,建立并优化了单粒种子DNA快速提取法和适合甜瓜的RAPD、SSR分子标记杂交种纯度鉴定体系。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G17用于西域雪2号纯度鉴定,可有效区分母本和杂交种。从1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稳定扩增、多态性丰富的引物构建西域雪1号、西域雪2号的SSR指纹图谱。SSR分子标记用较少引物即可扩增出品种特异性条带,且多数F1代带型呈双亲互补,非常适合种子纯度鉴定。同时,使用高浓度、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条带更清晰,可区分只相差1个碱基的扩增片段,同RAPD相比,SSR分子标记更适合甜瓜杂交种纯度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
黄瓜23对高多态性SSR标记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婧  时秋香  任毅  张忠华  黄三文 《园艺学报》2011,38(11):2140-2146
 目前在黄瓜种质研究中仍然缺乏可用的引物。利用黄瓜基因组连锁遗传图谱开发的995对备选SSR引物,挑出在7条染色体上均匀分布且能扩增出清晰稳定单一条带的多态性引物23对,并利用这些引物对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0份代表性黄瓜种质资源进行SSR扩增分析,从中能够得到153条多态性条带。不同引物分析得到的种质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供试种质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平均PIC值(多态性信息量)为0.60。23对引物可以清晰检测出亚洲、欧美和印度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体结构和地域性差异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芫荽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6份芫荽为试材,采用RAPD分析方法,研究了芫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300条随机引物中筛出23条扩增性强、清晰度高和稳定性好的引物,扩增出53条带,其中3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64.2%。通过聚类分析,生成96份芫荽亲缘关系树状图,在遗传距离0.50处,试材划分为6类。RAPD分析揭示了芫荽的遗传背景并为其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种间杂交选育加工黄瓜新品种宁佳1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瓜属(Cucumis)野生种(C. hystrixChakr. )为母本,以栽培黄瓜(C. sativusL. )北京截头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源种质,结合多代回交、自交获得黄瓜新种质7012A。将7012A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选育的雌性系黄瓜(7011A)杂交获得F1,与亲本及美国推广加工黄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F1 具有超亲优势,结瓜整齐,营养价值高,加工品质良好。植株长势强,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主蔓结瓜为主,后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以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38) 与华南和华北两种生态型栽培黄瓜(C. sativus L. , 2n = 14) 进行杂交, 比较各个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及结籽率情况, 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这些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各种杂交组合的坐果率达到83% ~100% , 其中以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获得含有胚的果实比例较高, 为60% ~67% , 平均每个果实中约有10~20个胚, 通过胚胎拯救, 成活率接近100% , 染色体计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在以栽培黄瓜×异源四倍体的杂交中, 获得3个果实, 其中1个果实含有大约180个胚, 胚胎拯救成活率接近80% , 染色体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 另外2个果实分别含有60粒和15粒种子, 植株染色体数为14条, 与栽培黄瓜相同。异源三倍体与栽培黄瓜间杂交产生的含有胚或种子的果实极少。选择其中1个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后代含14条染色体的群体(HH1群体) 深入研究, 有4株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多分枝习性, 6株的果刺颜色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黑色性状, 且其果皮成熟颜色均为橘红色, 不同于两个原始亲本。通过SSR和RAPD两种标记对HH1 群体的遗传研究, 19 个SSR 标记共产生63 个等位基因, 其中24个(约38.1% ) 表现出变异, 有7个等位基因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在400余条随机引物中, 有24条引物产生变异位点, 在统计的186个位点中, 有56个(31.7% ) 位点出现遗传分离, 其中8个位点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 这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及渐渗杂交过程可将野生种的基因导入栽培黄瓜中。  相似文献   

13.
黄瓜抗霜霉病异源易位系CT201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清河  陈劲枫  钱春桃 《园艺学报》2005,32(6):1098-1101
 将栽培黄瓜‘北京截头’ (Cucumis sativus L. , 2n = 14) 与Cucum is属双二倍体新种C. hytivus (2n = 38) 回交, 随后自交。通过霜霉病田间接种试验筛选, 从中发现抗霜霉病单株HH12825。将HH12825与C. hytivus的原始亲本‘北京截头’和野生种C. hystrix进行农艺性状对比观察, 发现此单株在叶面积、节长、果长×果径等方面介于栽培黄瓜和野生种之间, 在侧枝数、果刺颜色等方面偏向野生种。观察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发现其PMC中期Ⅰ多价体频率(56% ±8% ) 和后期Ⅰ二价体分离滞后率(72% ±5% ) 都较高, 具有染色体易位的细胞学特征。进一步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 结果在4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两个引物( E219: ACGGCGTATG和A I220: CCTGTTCCCT) 能够在HH12825中重复地扩增出原始亲本野生种C. hystrix特异DNA片断,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为黄瓜异源易位系, 并把此易位系命名为CT201。  相似文献   

14.
黄瓜全雌性基因连锁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本研究以全雌品种‘戴多星’自交系和弱雌品种‘北京截头’自交系为双亲杂交获得F1 ,然后得到F2 性型分离群体, 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构建全雌和弱雌两个基因池, 筛选了64对AFLP选择性引物EcoR I-NN +Mse I-NNN组合, 发现EcoR I-TG +Mse I-CAC引物组合在全雌基因池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34 bp的特异带。经F2 代单株验证, 该特异条带能在全雌单株中稳定出现。以MAP MAKER (Version 310) 软件分析, 该标记与全雌性位点的连锁距离在617 cM。命名该连锁标记为TG/CAC234。将该特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 设计特异SCAR引物, 再对F2 代单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仅在全雌单株中扩增出1条分子量为166 bp 的特异带, 表明已成功地将与黄瓜全雌性连锁的AFLP标记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 该标记命名为SA166。  相似文献   

15.
魏跃  吴志明  张蜀宁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9):1357-1380
 根据已发表的黄瓜6 -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 基因6PGDH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EU815934) 设计引物, 扩增了甜瓜属异源四倍体新种及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的6PGDH基因片段, 测序结果表明3个种的6PGDH基因片段序列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长度均为1 098 bp包含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的阅读框和162 bp的3′非翻译区末端, 片段内无内含子存在。利用DNAMAN软件检测到异源四倍体新种与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氨基酸的差异位点有3个, 碱基差异位点有22个, 差异位点的遗传分布符合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异源四倍体新种是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6.
黄瓜无苦味基因bi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纯合自交系9110Gt(bibi)和03828(BiBi)为双亲获得的F2代为试材,利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从256对AFLP选择性引物中获得了与营养器官无苦味位点连锁距离为6.43 cM的AFLP分子标记TG/GCT150,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SC87。  相似文献   

17.
黄瓜耐弱光性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条件, 调查18份黄瓜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黄瓜品系耐弱光性强弱。结果表明, 参试品系的13个指标在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利用因子分析将这些指标综合成5个主因子, 累计贡献率达85.62%。对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供试品系可分为4类: 耐弱光材料M22、M43、Ma9; 较耐弱光材料M8、M11、M3、M4、M34; 弱光中度敏感材料M12、M21、M14、M2、Ma1、M28和弱光敏感材料M10、M44、M32、M36。经过弱光处理后耐弱光指数较大、光合速率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系耐弱光性强, 应结合耐弱光指数与光合、生长等因子综合进行黄瓜耐弱光性鉴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材,研究了外源Ca(NO3)2对盐胁迫(NaCl 65 mmol.L-1)下黄瓜幼苗生长、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NO3)2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降低盐胁迫引起的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升高的幅度。其中以2.0mmol.L-1Ca(NO3)2处理效果最好,黄瓜幼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独盐胁迫处理,同时显著降低了盐胁迫下MDA和电解质渗漏率的上升辐度。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嫁接黄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嫁接增强黄瓜抗冷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津绿3号’黄瓜为接穗,对低温胁迫下嫁接和自嫁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及AsA、GSH和 H202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嫁接黄瓜叶片DHAR mRNA和GR mRNA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自嫁黄瓜,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自嫁黄瓜差异无显著差异; DHAR、GR、GalLDH和APX活性均高于自嫁黄瓜;AsA和GSH含量与AsA/DHA和GSH/GSSG比值均高于自嫁黄瓜, DHA、GSSG和H2O2含量均低于自嫁黄瓜。嫁接黄瓜叶片DHAR和GR较高的转录水平维持的较高DHAR和GR活性是AsA和GSH含量明显高于自嫁黄瓜的重要原因, 而嫁接黄瓜叶片较高的GalLDH和APX活性与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无关。  相似文献   

20.
黄瓜无毛突变体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测了无毛突变体黄瓜与有毛黄瓜坐果期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与有毛黄瓜相比, 无毛黄瓜光合机构的结构较简单, 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少, 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少。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仅为有毛黄瓜的一半。无毛黄瓜光合速率明显比有毛黄瓜低, 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内低于有毛黄瓜50 %。无毛黄瓜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于11 时, 有毛黄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两峰出现在10 时和12 时左右。无毛黄瓜的光合速率随CO2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1300μL·L- 1CO2 下, 达到最大值, 但同样浓度情况下, 其光合速率明显比有毛黄瓜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