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土壤持续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迁西地区5个板栗品种(系)(ZJ、DBH、YL、YK、YSDZ)实生苗叶片的丙二醛、SOD、POD、可溶性糖和叶片水势进行测定,研究5个板栗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的MDA含量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干旱胁迫30 d时达到最大值;YK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均在干旱胁迫10 d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10 d,ZJ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均有所下降。之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水势均呈降低的趋势;复水14 d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品种(系)板栗叶片SOD活性、水势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DBH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降低。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板栗品种(系)的抗旱性顺序为:DBH(0.57)ZJ(0.47)YL(0.43)YK(0.41)YSDZ(0.34)。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板栗品种(单株)果实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34个板栗品种(单株)的果实外观特征和种仁营养物质进行了观测,并应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品种(单株)果实品质进行了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单株)板栗球果的质量、横径、纵径和果实的质量、果形指数、出仁率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实生树(011号)的果形指数(1.82)最大,桂花香(298号)品种的单果平均质量和种仁平均质量均最大,特早(182号)品种的出仁率最高;不同品种(单株)板栗种实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板栗品种(系)栗实的单粒质量、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的测试数据,建立了各指标的线性隶属函数,在对各隶属度进行加权平均的基础上,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了排序,综合权重比较得出,尖顶油栗(358号)、汪字头7号(283号)、岑口大栗(374号)、桂花香(25号)及双合大红袍(216号)等品种的果实品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3.
燕山板栗营养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华北地区选育优良板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燕山和山东板栗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被测评的各品种板栗的单粒质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的差异极显著;其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通过建立各指标的线性隶属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品质排序,确定出燕山短枝、短雄、垂枝栗1号、燕昌、遵达栗等品种为优质品种;同时发现,糊化温度和板栗品质的排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国9个产区12个品种板栗贮藏前及0 ℃贮藏6个月后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各品种板栗含水量均较高,为52.47a.30%;脂肪含量较低,为11.530.0 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51.5357.9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低,为67.3146.4 g·kg-1;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达561.8727.1 g·kg-1.冷藏6个月后,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含水量下降了1.23%5 00%;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了0.33.38%;脂肪、淀粉下降幅度较大,分别降低了28.5p.43%和25.47C.80%;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23.020.33%.贮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5.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板栗品种RAPD标记的标准程度,以及板栗品种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并为板栗品种鉴别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46个板栗品种的样品的DNA,用16个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的位点总数为119个,产生69个多态位点,建立了46个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并分析出这些板栗品种分子鉴别的最优化引物组合。对特定的引物组合,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矩阵,从而确定引物组合对这些品种鉴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不同成熟期的6个板栗品种(系)种子发育期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Vc等主要营养物质和IAA,ZT,GA3,ABA,Eth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板栗种子发育过程中,6个品种(系)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具有相似趋势,即淀粉、总糖均在种子成熟前20~30天开始大量积累,淀粉、总糖、蛋白质、Vc含量呈现早熟品种(系)>中熟品种(系)>晚熟品系的现象.IAA,ZT,GA,含量的减少和ABA,Eth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板栗种子中淀粉、总糖、蛋白质、Vc的积累,其中内源IAA,ABA的含量对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极显著(以IAA的作用更大);种子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板栗品种成熟期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影响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坚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建立‘燕山早丰’板栗栽培关键气候因子评价体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坚果品质指标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构建坚果品质指标与关键气候因子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燕山早丰’在浙江金华坚果横径(33.63mm)、坚果纵径(26.98 mm)、果形指数(0.73)和单粒质量(10.86 g)均高于其他栽培区,在河北迁西可溶性糖含量(19.01%)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1.69)均高于其他地区;影响‘燕山早丰’坚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温度因子、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且温度因子中生长季均温日较差对坚果品质影响最大;‘燕山早丰’在生长季均温日较差25.89℃的生态区域坚果品质表现最佳,其品质指标优化值为:可溶性糖含量25.63%、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1.93、蛋白质含量8.32%。[结论]日照时数越长、平均温度越大、生长季均温日较差越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燕山早丰’甜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对次兴黄草板栗品种资源、经营状况及加工利用等进行全面调查后,通过对各样株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等对比分析,将黄草板栗分为8个品种,其中双胚板栗在我国尚属效益发现,三季板栗在我省尚未见报导。根据黄草板栗生产现状,提出了黄草板栗生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杭州市板栗的品种质量,在桐庐县进行选优,并收集浙江省板栗主要产区优良单株,又从山东省烟台地区引进品种共“个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8年努力,从桐庐县优选的22个无性系中选育出2个优良无性系“桐选32号”、“桐造43号”;从全省参试的31个无性系中筛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江山1号”、“三门4号”;从山东烟台地区引入的12个无性系中,筛选出“石丰”、“金丰”2个无性系。这6个优良无性系,比本省正在推广的“毛板红”、“上虞魁栗”初期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石丰”、“三门4号”合糖量特高,糯性好,是糖炒栗子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板栗品种对桃蛀螟抗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文对湖北省几个主要板栗品种对桃蛀螟的抗性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板栗品种对桃蛀螟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以晚熟油栗型品种对桃蛀螟的抗性最强,而板栗品种对桃蛀螟的抗性与其总苞的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品质上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板栗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北方板栗品种"燕龙"、"燕山红栗"为父本,云南板栗品种"云富"、"云良"、"永丰1号"为母本进行授粉试验,探讨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板栗内在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在支链淀粉的含量上,由于供试北方板栗品种与云南板栗品种没有明显的区别,各授粉组合在支链淀粉含量上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含水率在同一种授粉组合中不同年份含量的不同与成熟度和气候条件有关;以"永丰1号"、"云良"和"云富"为母本,以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栗"、"燕龙"为父本的授粉组合,其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20%以上,支链淀粉含量在40%以上和直链淀粉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板栗品种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对武汉地区引种栽培的8个不同板栗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8个板栗品种均能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环境,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武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品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生产中板栗品种易混淆、辨别困难等问题,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板栗品种叶形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板栗品种叶形鉴别方法。【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板栗产区的80个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2年间重复采集叶样,每年6 400张。通过扫描获取叶片图像,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及Image J软件,结合板栗叶片特征,选取24个鉴定点并按照一致顺序获取叶形坐标数据。利用Morpho J软件将叶形数据以产区、品种进行分类,进行普氏叠印分析将叶片大小与形状因子分离,进一步形成对称及非对称组分。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的异速生长分析并结合网格变化图将不同品种间叶形差异可视化,同时依据鉴别贡献率对24个鉴定点进行分类;借助典型变量、判别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进行品种鉴别。【结果】1)不同品种叶片形态差异主要受对称组分影响,在非对称组分中差异不明显。对称组分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6%,可作为板栗品种差异分析的典型变量,对称组分的网格变化图显示品种间差异显著。2)主成分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贡献率排名前14的鉴定点一致,可作为一级鉴定点。3)对称组分中前2个变量的累计贡献率为81.4%。散点图显示,...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主栽板栗营养物质的品种和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4个品种、7个产地共11个板栗样品的含水量、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和含量以及支、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粒形状、直径等,在所测定的指标中,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较显著正相关,而含水量与蛋白质、氨基酸、批肪与支、直链淀粉、还原糖、支链淀粉含量呈较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板栗近成熟期分3个时间段采收,测定了部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板栗成熟期,表现出较大的生化指标的差异,采收期越晚失水量越少,栗实中的淀粉、蛋白质、总糖得到显著提高。适当延迟采收会提高栗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板栗叶面积测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板栗4个品种叶片长度、宽度、叶长宽和叶面积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数学关系式。经实际检验得知:回归方程法只用于单一品种,测定叶面积迅速准确;板栗叶面积公式法则适于所有板栗品种的叶面积估算,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分子标记鉴别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RAPD标记对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和通过省级鉴定的8个板栗品种及无性系进行指纹分析,鉴别出各板栗品种(无性系),实验过程中对684个随机核苷酸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经筛选共获得9个稳定的RAPD标记,构建了板栗的NDA指纹图谱,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鉴别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的较为理想的程序,获得了RAPD良好的重复性,建立了较完整的板栗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用大田苗进行步验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了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对46个板栗品种样品的DNA,用1个引物进行扩增反应,产生69个多态位点。结果表明,各个位点上遗传多样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最大值为1.9990,最小值为1.0444;基因多样度(H)的最大值为0.4998,最小值为0.042;Shannon信息指数的最大值为0.6929,最小值为0.1047。所检测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5260,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618,平均信息指数为0.4832。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平均基因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的标准误都较小,分别为0.3096,0.1418,0.1748,估计精度较高。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表明板栗品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度。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大值为0.8001,相应的遗传共享度为0.4493;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小值为0.0910,对应的遗传共享度为0.9130。遗传距离是评价品种间近缘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板栗品种间的遗传分析,是板栗良种选育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通过深入到云南的17个地(州)市,91个县的板栗产区,对云南板栗的分布、面积、株数、产量、品种类型,生产经营销售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的系统调查研究。查清了云南现有板栗面积81.4万亩,计1618万株,年产量734万公斤。按照选优标准,从板栗产区选出106株优良单株,划分为21个品种类型。根据云南发展板栗的优越条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20个板栗地方品种的10个性状利用SAS软件进行了板栗品种前Q型聚类及其10个性状的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将20个板栗品种分成3组,每组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1)油栗型品种,坚果小,晚熟,耐贮藏,适于炒食或贮藏保鲜,延后上市,(2)大果型品种,坚果特大,适于菜用或加工,中熟或中晚熟,(3)中果型品种,坚果中等大,成熟上市较早,适于鲜食,R型聚类分析揭示了性状之间的相对关系,把10个性状分成了3组,8个形质性状最先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组,2个数量性状彼此独立,坚果平均质量,总苞平均质量是不稳定的数量性状,根据总苞和坚果性状编制了湖北省板栗品种检索表,就湖北省板栗品种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