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早丰2号是以2个春性强的自交系,杂交育成的优良黄瓜一代杂种,原组合代号为8102。该品种适于早春大棚、塑料日光温室越冬栽培,早熟性强,平均比长春密刺早收7.3天,抗枯萎病、疫病,较耐霜霉病。一般亩产4000~10000kg,平均前期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分别比长春密刺增加95.6%、17.6%和34.4%。瓜表皮亮绿色、无棱、瘤小刺稀为白色,把短匀直,商品性状好,口感清香脆嫩,深受群众欢迎。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黄瓜新品种津优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余份黄瓜品种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优良自交系451和Q12-2,并配制成一代杂种———津优1号。其植株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在第4节左右,瓜条长棒形,长约36cm,单瓜重约200g。瓜把约为瓜长的1/7,瓜皮深绿色,瘤明显,密生白刺,果肉脆甜无苦味。从播种到采收约70天,平均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比长春密刺增产15%~20%。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蔬菜》2000,(8)
“八五”攻关新成果F1代黄瓜新品种。具有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抗多种病害,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 [特征特性] 抗病性强:高抗枯萎病,中抗霜毒病和白粉病。霜霉病病情指数比保护地主栽品种长春密刺降低34.4%,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36.8%,枯萎病发病率低21.4%,具有良好的稳产性能,是日光温室种植的优良品种。 丰产性好:植株紧凑,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第 雌花着生在第3~7节,雌花节率40%左右,回头瓜多。试验表明,其平均早期产量较长春密刺增加23.6%,总产量较长春密刺增加36.5%,越…  相似文献   

4.
津美1号是利用代号48和66两个优良自交系杂交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生长势强,瓜条顺直,皮色亮绿,瓜把极短,瓜长30cm左右,外观光滑少刺,腔小肉厚,丰前抗病,早期产量比茶兰黄瓜提高4.8%,比密刺黄瓜提高39.2%。总产量比荷兰黄瓜提高15.7%,比密刺黄瓜提高25.8%。适宜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5.
雌性型极早熟黄瓜新品种──早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雌性系WI5207G为母本,长春密刺选系(9-1-3-4-1)为父本配制的黄瓜一代杂种早抗,具有极早熟、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抗病性好、品质优等特点。长江流域春季大棚栽培每666.7m2产量达4000kg,比宁丰3号增产19.1%,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可达5000kg以上。目前已推广到国内10多个省市,推广面积约13333.3hm2。  相似文献   

6.
中农18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露地和春秋大棚兼用黄瓜品种。 中农18号生长势强,分枝中等。主蔓结瓜为主,早春栽培雌花始于主蔓第5节左右。瓜色深绿,瓜长33.38cm,把短。刺瘤密,白刺,瘤中,无黄色条纹。早熟,前期产量高;丰产,每667m2产量可达10000kg以上,比津优12号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国蔬菜》2011,(17):19-1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露地和春秋大棚兼用黄瓜品种。 中农18号生长势强,分枝中等。主蔓结瓜为主,早春栽培雌花始于主蔓第5节左右。瓜色深绿,瓜长33.38cm,把短。刺瘤密,白刺,瘤中,无黄色条纹。早熟,前期产量高;丰产,每667m2产量可达10000kg以上,比津优12号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8.
大肉一号苦瓜是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新育成的杂一代苦瓜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我国南方各省春秋两季栽培,北方部分地区早春大棚栽培,该品种已于1999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大肉一号苦瓜生长势强,植株蔓生,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瓜。掌状叶形,深绿色,主蔓第一雌花节位7~8节,中部侧蔓2~3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主侧蔓均每隔4~5节又现一雌花或连续两节现雌花。商品瓜长纺锤形,长30~35cm,横径10~13cm,瓜肉厚1.0~1.5cm,单瓜重500~750g…  相似文献   

9.
越冬黄瓜是利用黄瓜的反季节栽培,不仅解决了人们冬春缺菜的困难,而且,这茬黄瓜正赶上春节等节日,经济效益特别好。因此要想获得大的利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品种选择 一般选用山东密刺、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以上品种均以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位低,一般均在3~5节出现第一雌花,且节间较短,生长势较强,瓜条棒形,早熟、丰产、抗病、耐寒、耐弱光,平均(亩)产在万斤以上。2 育苗  相似文献   

10.
早丰三号黄瓜是大连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保护地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健,叶色深绿五角形,主蔓长280cm左右,少有分枝,第1雌花节位平均3节,雌花节率48%。瓜长30cm左右,瓜条匀直,白刺,无刺瘤,瓜肉黄绿色。早熟性极好,春大棚栽培,从播种至始花期52d左右,比长春密刺品种早  相似文献   

11.
绿园20是整和国内与日本、韩国的少刺型黄瓜材料,选育出的适宜露地栽培的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叶片皱,早熟,第一雌花节住6~7节,雌花节率40%,春大棚栽培平均每667米^2产量6000千克,果色绿,色均匀,瓜长约26.2厘米,瓜横经约2,9厘米,果形指数9,心室数3,刺瘤稀小,商品性状符合日本、韩国市场要求,适于出口,耐低温弱光,高抗病毒病,适宜露地及春秋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2.
《吉林蔬菜》2002,(4):39-39
改良李氏二十一 该品种生长势强,叶片中小,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生在2~3节,瓜码密,生长中后期穿插发生回头瓜,比一般密刺等品种早10天左右,瓜条35cm左右,瓜把短。瓜条顺直,色深绿,白刺,品质优,商品性好,前期产量比密刺类增产30%,总产值20%以上,(亩)产可达1万公斤左右。 冬春瓜满棚 该品种适于日光温室,秋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02,(6):46-46
保护地1号该品系耐低温、弱光,适于越冬及冬春日光温室栽培。植株长势较强,叶色深绿,抗病性强;根瓜着生在2~4节,回头瓜多,商品瓜棒状,刺较密,瓜条长30cm左右,瓜把短,瓜皮深绿,有光泽,瓜肉浅绿,富含糖分,风味俱佳。耐贮存、耐运输;嫁接栽培能提高抗逆性,667m2产量可达1万kg左右。保护地2号该品系适于秋棚、越冬日光温室及早春大棚栽培,抗重茬。植株长势较强,属抗病型,霜霉病的发病率比新泰密刺低85%左右,对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具有极强抗性,是目前国内高度耐病品种之一;根瓜着生在3~5节(秋棚栽培第6节左右),瓜码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蔬菜》2003,1(5):12-12
津优10号 生长势强,早熟,第1雌花节位第4节左右,从播种到根瓜采收一般为60天,瓜条长35cm、横径3cm,单瓜重180 g,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口感脆嫩,畸形瓜率低。兼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尤其是抗霜霉病的能力十分突出。前期以主蔓结果为主,中后期主侧枝均具有结瓜能力。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20%,总产量提高30%左右,比津春2号提高15%左右,667 m~2产量5 500 kg以上。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是早春塑料棚与秋延后大棚栽培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母本88001来源于津杂2号,父本88034-1来源于早丰1号S-1-16与SZ-1的杂交后代。其一代杂种鲁黄瓜11号,瓜形美观,瓜皮深绿,密瘤白刺,瓜把短,品质优良。抗霜霉病、枯萎病。平均前期产量约1200kg/667m2,比对照新泰密刺增产10%~50%,平均总产量4000~7000kg/667m2,比对照增产15%~30%。适于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越冬棚栽专用型黄瓜新品种──津春三号津春三号抗病、丰产、耐低温和耐弱光能力突出,非常适合越冬大棚栽培的专用型黄瓜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94年元月,泰安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津春三号黄瓜进行测产。前期产量平均1261.1公斤/亩,比新泰密刺亩增产537...  相似文献   

17.
大棚春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春黄瓜大棚栽培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毕节地区春季大棚早熟、高产栽培品种为:新泰密刺、中农5号,两品种分别比常用品种津研4号前期产量增893%和96.49%,总产量增28.85%和26.57%.  相似文献   

18.
丝瓜一代杂种丰抗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丝瓜自交系KR~(91─1─1)为母本,2─1─1为父本配组的杂种一代丰抗,生长势较强,第一雌花着生10.67节,较早熟,瓜长62cm,瓜色深绿,平均每667m~2产量为1579.8kg,比对照品种东莞双青丝瓜增产33.2%,比夏棠1号丝瓜增产30.6%,较东莞双青丝瓜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宜华南各地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9.
周万群 《蔬菜》2000,(11):12-13
群丰1号是辽宁省瓦房店市农艺师李永群历经多年,从近百个杂交组合中优选出来的适合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的黄瓜新品种,经辽宁和山东等地6年多大面积栽培,1999年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特征特性 1.植株特征长势强,下部具2~3条侧蔓,株高3m以上。叶片深绿,中等大小。主蔓4片叶现雌花,以后节节有雌花,有的一节具3~4个雌花,侧蔓雌花也较多。主蔓连续结瓜性好,单性结实性强,后期回头瓜多。 2.商品性瓜长棒形,瓜条顺直,腰瓜长35cm左右,单瓜重250g左右,梭瘤明显,白刺较密,瓜把较长,…  相似文献   

20.
陈华芬  林林 《蔬菜》2000,(2):33-34
黄瓜小拱棚栽培,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采收,比露地春黄瓜早熟40天左右,且采收期能延续到7月中旬,对解决"淡季"黄瓜供应起到重要作用。经笔者和我地菜农近几年大面积的实践表明,黄瓜小拱棚栽培,管理方便,省工、省架材,且产量高,一般667m2产量10000kg左右,产值高达6000-8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体做法如下。一、品种选择应选瓜码较密、适应性强、早熟丰产的品种,如"津杂2号"、"津杂4号"、"8113"、"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二早子"等。二、培育适龄壮苗1.浸种催芽1月中、下旬,将精选的黄瓜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