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棕榈蓟马为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省区蔬菜上的灾害性害虫,1996年8月中旬在我县病虫观测圃的茄地发现此虫为害,虫株率95%,单株虫量300~500头,高的1000头以上;单叶虫量10~20头,多的50头以上。棕榈蓟马虫体小,体长约...  相似文献   

2.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3.
卢辉  唐继洪  吕宝乾  何杏  陈琪  苏豪 《植物保护》2020,46(2):222-225
越南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虫源地,其发生情况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动态有明显影响。2019年9月15-21日,在越南山罗省安州县对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田间虫株率为50.7%,百株虫量为110.7头;不同玉米生长期(苗期和穗期)的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差异显著,苗期大喇叭口期虫株率和百株虫量(84.9%和201.1头),显著高于苗期小喇叭口初期(53.2%和114.7头)和抽雄期(14.2%和16.2头);田间虫株率和百株虫量之间的幂函数模型为y=0.842 8x~(1.212 5)。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越南相关部门的合作,掌握越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动态,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夏玉米穗期,对16个不同品种雌穗上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馆陶夏玉米穗部害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混合发生,不同品种间虫量水平差异显著。各品种平均百株虫量,以桃蛀螟最高,达38.7头/百株;玉米螟次之,为16.0头/百株;棉铃虫最低,为5.6头/百株。各品种平均百株总虫量60.3头/百株。其中,总虫量最高的品种为北承190,高达195.6头/百株;同时,万盛69、郑单958、登海710品种的平均百株总虫量低于13.3头/百株,存在某种程度的抗虫性。不同品种受害穗率和粒腐穗率不同,平均受害穗率83.3%,最高100%,,平均粒腐穗率33.7%,最高74.4%;受害穗率与粒腐穗率变化趋势一致,较高的受害穗率引起玉米粒腐、穗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柑橘大实蝇监测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云 《植物医生》2006,19(4):20-20
柑橘大实蝇是农业有害生物之一,根据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疫情普查结果,道真有该害虫分布。通过2003—2004年连续2a在道真实施柑橘大实蝇监测治理技术,平均虫株率从综合治理前的58,5%下降到72%,虫果率从2,8%下降为0.7%,平均每果虫量从1.7头下降到1.4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7.
防治双季晚稻矮缩病,采用连片种植,改进耕作栽培方法,选用抗(耐)病品种等农业技术措施,再在本田初期及时治虫1—3次,能达到80%以上的防病效果。不用农业防治,单在本田初期及时治虫1—3次防治效果为59.6%。但对小面积晚稻,在本田初期于介体昆虫迁飞高峰期及时治虫2—4次,防病效果也能达到80%以上。欲使晚稻后期的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3%和5%以下,其本田初期防病治虫的指标是:当介体昆虫的带毒率为2.5%时,分别为每百株苗虫量4、12和22头;而当介体昆虫的带毒率为5%时,分别为每百株苗虫量2、6和10头。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蔬菜上瓜蓟马发生严重自1996年秋开始,邯郸市蔬菜上普遍发生瓜蓟马,以黄瓜受害最重,历史罕见。据永年县1996年9月19~28日在温室黄瓜上调查,虫叶率100%,真叶单叶虫量50~100头,最高达500余头,使植株停止生长,严重老化,50%瓜苗...  相似文献   

9.
晓诸 《植物保护》1984,10(4):36-36
大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在我县历年发生普遍,常年春大豆虫株率达6—18%,夏大豆虫株率高达98—100%,百株含虫量500头左右,严重发生田高达千头以上。近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已超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对豆秆蝇的防治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县稻象甲(小灰黑象鼻虫)在水稻、棉花苗期均有发生。1987年百穴虫量为150—760头,受害株率为5—40%,发生量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油桐尺蠖为害柑桔,但过去从未暴发成灾。1984年以来在我省大田等县发现此虫危害柑桔严重。1987、1988年本所柑桔园和邻近乡果园相继暴发。1987年9月本所受害较重的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80%;较轻的后山、下洋片株受害株率也达10—20%。虫口密度每株20—100头,1988年6月初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100%,每株有虫300—500头,个别株达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诱虫板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田中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的诱集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测定了苜蓿生长期不同颜色诱虫板、不同悬挂高度、田间不同设置位置、每日不同时段等因素对紫花苜蓿田内牛角花齿蓟马诱集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角花齿蓟马对白色诱虫板趋性最高,两年平均诱集量分别为293.10头/板和219.00头/板,且白色诱虫板对天敌影响最小,益害比为0.05;白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诱虫板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的诱集效果好;在每日不同的4个时段内,下午至黄昏时分诱集到的牛角花齿蓟马的数量较其他时段多。在苜蓿一年生长期内,6月底至7月中旬,当苜蓿处于第二茬生长期时,诱集到的牛角花齿蓟马数量最多,平均诱集量为454.63头/板,7月13日前后达到为害顶峰,平均诱集量为623.50头/板;而每一茬次苜蓿在现蕾期时,牛角花齿蓟马为害最重。本研究利用色板诱集技术为紫花苜蓿田重大害虫牛角花齿蓟马绿色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苗金波 《植物保护》1987,13(2):30-30
天牛是林木果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往往一两头天牛,即可将树致死。经普查,我区林木受害株率达27.6—97.8%,果树为70%,以毛白杨、桑树受害重。单株虫口3—11头。 我们自1984年以自制竹质毒扦进行防治试验,经3年41个基点,13713株标准树观察,毛白杨3290株,防治前虫株率37.6—97.3%,株虫口7—13个;防治后虫株率0.43—1.6%,株虫口1—3个。尤其连年复防效果更佳,据许昌、舞阳26个基点,4414  相似文献   

14.
独角犀(Xylotrupes gideon Linne),俗名吱喳虫,常年只见为害荔枝、菠萝。1990年5月该虫在我县桔园危害柑桔果树,虫量大,密度高,为害重。全县发生面积3300亩,占种植面积的10.8%,为害株率高的达86.4%,一般为46.5%。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堆肥和有机质多的土壤中越冬,5月初羽化,盛期6月上中旬,一般每株成虫6—8头,少则2—3头。多集中在果树主干基部与地面的交界处为害,咬食树皮,形成凹凸不一的缺刻,严重时咬破基部树皮一周,影响果树生长,导致严重落果,甚至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15.
棕榈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菜椒上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棕榈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的分布特征,2011—2012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采用植株调查和蓝板诱集方法研究了其成虫在日光温室菜椒上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4月中旬,棕榈蓟马种群数量逐渐上升,6月中旬达种群高峰,平均虫量最高6.02头/花。蓝板对棕榈蓟马成虫的诱集量7:00~15:00逐渐增多,13:00~15:00是活动高峰,平均诱集数量占全天的29.42%,之后逐渐减少。空间上,棕榈蓟马成虫数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平均诱集数量比例从21.58%逐渐减少到6.93%;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南边、中间、北边蓝板诱集数量比例分别为21.48%、27.30%和51.22%;垂直方向上,在菜椒植株上部的棕榈蓟马成虫数量(76.58%)显著高于中部(21.77%)和下部(1.65%)。因此,日光温室棕榈蓟马防治的关键期是4月中旬,关键位置为日光温室西部、北部菜椒,喷药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大蒜是商州市主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近日,笔者在商州市刘湾乡调查蔬菜病虫时,发现有30多hm2大蒜被烟蓟马为害。经调查,被害株率达100%,平均单叶有虫25~63头,最高达80头。该虫世代重叠严重,喜在上部叶片为害,植株受害初期,蒜薹及叶片正反两面均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揭示了秋季桑蓟马的日间发生规律。桑蓟马种群数量从7月中旬末激增月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全年发生高峰,每枝虫量高达1560~2628头;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0~8叶位上,占全技总虫量的8147~99.81%,其中第3叮虫量比例较稳定,占技虫量的14.92±2.76%,桑前马虫量以叶片反而虫量比例大于正面,占60~90%,在顶芯生长止常的桑枝上的虫量,明显大于自然封顶的止芯桑枝,并在桐乡青和新之一徽两个品种上的虫量相对较低。本文还提出广秋季桑蓟马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19年5月3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和镇巴县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幼虫, 到7月8日, 该虫已蔓延至全市所有的11个县区?调查结果显示, 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全市11个县区99个镇393个村发生, 累计发生面积1 004.93 hm2, 平均百株虫量11.01头, 最高百株虫量46头, 平均被害株率10.3%, 最高被害株率80%?通过在全市调查, 只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 主要为害玉米心叶幼嫩组织, 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以后生长阶段, 以大龄幼虫为主, 玉米抽雄后幼虫很少, 为害较轻?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棉铃虫猖獗,麦田一代幼虫平均百复网775头;二代百株累计卵量4280~5950粒,对照未防田百株幼虫达417头。虫盛发期内每日产卵量都超过防治指标,常年二代卵量100—200粒,用药次数1—2次,而1992年相当于常年发生量的30—40倍。  相似文献   

20.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1):55-5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近年豆天蛾为害日渐加重。1987年见蛾时间长,诱蛾量之多超过历年。曲周县5月29日始见蛾;香河县6月14日见蛾,到7月底1台黑光灯共计诱蛾2960头,比去年同期多2346头;廊坊7月上中旬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馆陶日诱蛾441头;大城日诱蛾444头。 曲周县调查,卵株率81%,百株有卵230粒;虫株率77%、百株虫量105头。永年县卵株率90%,百株有卵180粒,幼虫120头,最高210头。衡水地区发生33.3万亩。从全省田间调查情况看,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产卵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盛期,也是为害和防治适期。 发生严重的原因;除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过去没有防治习惯和经验,累计虫量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