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永安镇一村共同实施了“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4月3日放养鱼种,10月28日测产验收,13340m2池塘共计产鱼10117kg,其中斑点叉尾鮰7160kg、平均规格0.50kg/尾,鲢鱼2957kg,规格0.62kg/尾。每667m2产斑点叉尾鮰358kg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优化沿海滩涂低盐水体条件下大型池塘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模式,在江苏盐城东台、大丰、射阳、连云港等地分别设置4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选取2口池塘开展了养殖试验.采取低密度(9000~15000尾/hm2)放养大规格(0.25~0.30 kg)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方式,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膨化颗粒饲料,并做好养殖病害...  相似文献   

3.
使用面积2668m^2的池塘进行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通过合理投喂、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和疾病控制,结果共收获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1090.6kg,平均规格41.5g/尾,成活率为87.6%,平均每667m^2利润为1680.5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鱼回鱼养殖技术,促进峡江县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 0 0 4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 :2 0池塘养殖模式和全植物性蛋白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夏花养至鱼种的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三口试验池塘中斑点叉尾鱼回经过10 9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1.0 7g长到38.81g。鱼的总产量为16 15 .4kg ,平均成活率为86 .8%。三口池塘饲料的平均系数为0 .96 ,净收入为16 46 .0 5元/亩,投资回报率平均为6 2 .3%。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面积 0.67 hm2,水深 1. 5 m的池塘中投放体长为 3 cm的斑点叉尾鱼苗 9万尾,用干红虫饲养 188 d,共产大规格斑点叉尾鱼种 1 174 kg,平均规格 62尾/ kg,养殖成活率 87. 5%,每 667 m2获利 3 780元,投入产出比为 1∶ 1.87。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腐皮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强  张宗慧 《水利渔业》2004,24(1):61-61
斑点叉尾鱼回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它原产于北美洲。在美国的淡水养殖中占主要地位,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种获得成功。其具有广温性、杂食性、产量高、抗病力较强等优点,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但在早春对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进行分规格饲养时,如预防措施不当或操作不仔细,极易造成其发生腐皮病并大量死亡。现将2003年3月的一例斑点叉尾鱼回腐皮病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某养殖场2001年7月至9月从四川省成都购进斑点叉尾鱼回鱼种,2002年3月初越冬结束,苗种生长正常,最大个体达300g/尾,一般在100g/尾左右,成活率在90%…  相似文献   

7.
密西西比大学水产养殖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筛选出来的斑点叉尾鱼回USDA 10 3品系与当地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进行了生长、饲料效率、鱼片产量以及肉质比较。所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2 6%、2 8%和 3 2 %。试验鱼规格为 3 2 .5g/尾和 47.3 g/尾 ,分别放养到 2 4个 0 .0 4hm2 的土池中 ,密度 185 3 0尾 /hm2 。每天进行饱食投喂 1次 ,养殖 5~ 10个月。测定结果摄食这 3种饲料的USDA10 3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 ,其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密西西比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组织分析测出 ,USDA10 3斑点叉尾鱼回内脏的脂肪含量低、鱼…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属于鲶形目,鱼回科,亦称沟鲶,原产于美国,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和食用鱼类,其产量占美国淡水渔业总产量的首位。斑点叉尾鱼回具有适应能力强、杂食性,易饲养、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易捕捞、抗病力强、肉质嫩、味美、营养丰富等优点。1 试验方法1.1 鱼种投放我场于1999年4月14日引进斑点叉尾鱼回鱼种2 100尾,平均体重130克,体长18~22厘米,鱼种健康活泼。投放在1口面积为1 267米2的池塘内,并搭配白鲢200尾,鳙100尾和三角鲂50尾。1.2 试验池塘的环境条件该池塘东西长,南北宽,池塘底质肥沃,水源充足,最大水深可达…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四大家鱼”已日趋受到市场的冷落。因而调整养殖结构 ,引进和推广品质好、经济价值高的养殖品种是适应“菜篮子”的需要。我所在1997、1998两年里 ,先后引进斑点叉尾亲鱼种110组 ,大规格鱼种6000尾 ,小规格鱼种4万尾。通过在保丰渔场进行的人工繁殖试验 ,获取苗种1万尾 ,为我市全面推广斑点叉尾的养殖 ,提供了苗种保证。在新渔场进行的大规格鱼种养成鱼的试验 ,当年鱼规格达0.75~1kg ,市场售价30~40元/kg ,仅此一项获纯利8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鱼苗池塘强化培育、网箱养成鱼种、鱼种网箱越冬和商品鱼网箱养殖试验。鱼回鱼苗网箱培育当年个体重达 2 2 98g ,网箱越冬成活率 94 2 %。网箱养商品鱼回净产 5 1 3kg/m3 ,个体均重 34 1 9g ,饲料系数 1 70。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斑点叉尾鱼回和罗非鱼的生态习性,利用鱼种池配套成鱼养殖池,一年的养殖周期完成了一茬斑点叉尾鱼回和两茬罗非鱼养殖,大大提高了鱼池的利用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美洲鲶,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无鳞、无肌间刺,鱼肉含水率低,是适宜于养殖和加工的优质淡水品种。为使其养殖与加工得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因此,斑点叉尾鱼回的批量繁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6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入手,可以保证苗种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一、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亲鱼种群斑点又尾鱼回卵粒大,且怀卵量少,4龄亲鱼怀卵量仅1.5万粒左右,每公斤亲鱼怀卵量约4000粒,是“四大家鱼”平均怀卵量的1/35左右。由于斑点叉尾鱼回的生物学特性,加之繁殖期间的不稳定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所需的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笔者于2007年6月至8月在水库进行网箱高密度培育斑点又尾鮰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6cm的夏花鱼种,经过55d培育,规格达到了88尾/kg,平均成活率87.9%,饲料系数1.30。  相似文献   

15.
1992—1994年利用1.93公顷池塘进行养殖大规格斑点叉尾(鱼回)鱼种对比试验。采取斑点叉尾(鱼回)夏花与鲢、鳙鱼混养,高密度二级轮养,科学配制饲料,改变其习性、人工驯化投饵,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经过118—134天饲养,平均每公顷产鱼10140公斤,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915公斤,个体达40克。成活率93%,饵料系数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为1.5亩的池塘内主养斑点叉尾Hui鱼种,搭配美国大口胭脂鱼、花白链。试验采用人工驯化、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适时调节水质等方法。经过约150天饲养,总产鱼1134.3kg,平均亩产鱼756.2kg,其中斑点叉尾Hui总产664.5kg,平均亩产443kg,平均规格161.8g/尾。平均亩利润4901.3元,投入产出比为1:1.8。  相似文献   

17.
在面积为1.5亩的池塘内主养斑点叉尾 鱼种,搭配美国大口胭脂鱼、花白鲢。试验采用人工驯化、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适时调节水质等方法。经过约150天饲养,总产鱼1134.3 kg,平均亩产鱼 756.2 kg,其中斑点叉尾 总产 664.5 kg,平均亩产 443 kg,平均规格161.8 g/尾。平均亩利润 4901.3元,投入产出比为 1:1.8。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鱼回“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鱼回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鱼回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鱼回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鱼回叉尾鱼回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intussusceptionofchannelcatfish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易起捕,抗病力强,肉质细嫩等特点。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的成鱼养殖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苗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养殖效益,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池塘高效培育斑点叉尾鱼回苗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池塘条件及清整试验塘为桂林市水产研究所九美桥基地1#、2#塘,其中,1#塘2534m2、2#塘2400m2。池底平坦,保水性较好,平均水深1.2m。无污染源流入,池塘用水主要为天然雨水。鱼…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博兴县水产站在湖滨乡周陈村、乔庄乡河徐村等20亩池塘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4月26日放养鱼种,10月22日测产验收,20亩试验池共计产鱼10116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159千克,平均规格0.45千克/尾,鲢鱼2957千克,规格0.62千克/尾。平均亩产成鱼505.8千克,斑点叉尾(鱼回)亩均产357.95千克。每亩产值6318.6元,亩纯利3298.6元,投入产出比1:2.1。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