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放牧胁迫下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胁迫导致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95%,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胁迫并未使冰草种群产生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
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小叶锦鸡儿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条ISSR扩增引物得到14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73%。用POPGENE软件计算不同海拔梯度下各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2 9,香农信息指数为0.441 7,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小叶锦鸡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低海拔区域居群的所有遗传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区域居群,表明海拔高度增加阻碍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小叶锦鸡儿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蒙古冰草因其抗寒,抗旱特性,是欧亚大陆荒漠草原优势植物之一.本文从染色体倍性及SSR序列长度多态性两个方面对采自中国北方境内的9个蒙古冰草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9个蒙古冰草居群染色体基数为7,均为二倍体,在染色体倍性方面不具有多态性;共采用138对小麦SSR引物进行扩增分析,共有21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SSR引物筛选率15.2%.共扩增出特异性条带11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5.6条,SSR序列长度多态性丰富.利用POPGEN 32软件计算9个蒙古冰草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标,居群P8遗传多样性程度最低,居群P3最高.AMOVA分析显示,蒙古冰草的遗传差异主要是来自居群内个体之间.UPGMA方法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0时,9个居群被分为三大类,居群P1~P6一类,居群P7,P8为第二类,P9被单独分为一类.本研究为了解蒙古冰草遗传背景及加速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7条ISSR引物研究我国18个野生斑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59条,占83%;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均显示我国斑茅遗传多样性丰富。(2)斑茅居群内的变异大于居群间,由此推测斑茅是异花授粉的地理广布种。(3)聚类分析发现,斑茅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Mantel检测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弱。(4)斑茅各居群间的基因流较小,地理环境的隔离及生境异质影响到斑茅变异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聚类结果及斑茅的居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冰草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亮  袁庆华  王方  王瑜 《草业学报》2013,22(1):260-267
用ISSR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3份冰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93条ISSR引物中共筛出11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并具有多态性的引物,33个样品DNA共获得8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9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位点为7.64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083~0.706,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52为界限,33份材料划分为4类,聚类基本符合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91份不同产地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叶绿体cpDNAtrnT-trnL直接测序的方法和邻接法(NJ)对91份扁穗冰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指数为0.608,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为0.00295;种群水平上Hd介于0~0.9722,Pi指数介于0~0.00749。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扁穗冰草大部分遗传变异(91.63%)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流(Nm=5.474)较高,群体内变异是扁穗冰草的主要变异来源;NJ树表明,受试的6个野生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扁穗冰草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筛选出的6个ISSR适宜引物,对产于内蒙古通辽、包头与巴彦淖尔地区的罗布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扩增出ISSR位点65个、多态性位点55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4.62%.内蒙古地区罗布麻ISSR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4,居群内为0.197,居群间为0.22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53.54%.以相异系数0.44为基准分为2类:通辽地区的种质材料聚为1类,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巴彦淖尔地区和包头地区的种质材料聚为另1类,包头和巴彦淖尔地区罗布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地有一定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地区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辉  杨晖  强维亚 《草业学报》2016,25(9):96-103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歪头菜自然居群的10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PPB)为95.65%,在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24.35%~49.70%。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Nei’s 基因多样性(H)为0.26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046,基因流(Nm)为0.4553,基因分化度(Gst)为0.5283,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为50.51%。研究表明,10个采样点的歪头菜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居群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的分化程度。同时,证明了环境压力大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高低具有选择作用,环境压力小的烟台和环境压力大的合作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环境压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于了解歪头菜遗传进化和其生长地的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利用歪头菜遗传资源及育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蒙古冰草6个天然居群和2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结构,12个酶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7.71%,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5,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来看,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r=0.129,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只有12.9%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87.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同时,6个天然居群的总基因多样度(HT=0.439)和基因分化系数(GST=0.032)也大于2个栽培品种的相应值(HT=0.423,GST=0.010)。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蒙古冰草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生态环境因子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冰草属植物醇溶蛋白遗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A-PAGE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醇溶蛋白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计电泳出了37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带纹,在α、β、γ、ω区分别有5、15、10和7条,4条谱带为稳定表达带,多态率89.19%。不同物种居群间蛋白多样性丰富程度不同,冰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丰富。其次为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相对最低的为细茎冰草。种间遗传分化占冰草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的78.70%;冰草地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占总体遗传多样性的73.31%。Jaccard系数为0.498时聚为4类,同种不同材料基本能够聚在一起,但有交叉现象;地理分布相近的物种聚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利用15对SSR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对紫花苜蓿复合体3个种黄花苜蓿、多变苜蓿及紫花苜蓿共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下,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VG 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ISSR标记下,黄花苜蓿FH居群以上3个指数均最高;黄花苜蓿居群FH在2种分子标记下都存在特有位点。说明在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居群VG与黄花苜蓿居群FH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值得进一步保护。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分子标记下3个种可以被有效区分,结合它们在新疆境内的分布,本研究支持仍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多变苜蓿划分为3个种。  相似文献   

12.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2012,20(3):512-5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 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草地螟白僵菌不同地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标记对采集自内蒙古3个地区的17株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白僵菌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21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引物,建立了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ISSR试验中,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带,其中87条为多态性条带,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6.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309,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6106。在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聚类分析中,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97,兴安盟地区和鄂尔多斯市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621。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98.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98 4和0.455 7;依据PPB、h和I估计的各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4.333 2,大于1。根据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将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群和典型草原种群。生境片断化目前尚不足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5.
能源草芦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6省11个芦竹种群共8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UBC801~900中筛选出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4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8个。PCR产物的分子量为100~2 000 bp。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94,Nei指数为0.32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26,平均基因流Nm为0.097。种群内的平均遗传多样度Hs为0.040。表明芦竹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内的分化极小。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 芦竹11个种群分为3个类群:浙江和江苏的芦竹聚为一簇,湖南、贵州和广西的芦竹聚为一簇,云南种群单独为一支。不同种群芦竹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它们的地理距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李中宇  封毅  黄丽  王淼  滕建文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617-3626
试验旨在探究陆川猪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对陆川猪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以29份陆川猪种及部分广西地方猪种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了3条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通过对PCR扩增及电泳得到的DNA片段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并对陆川猪种群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上共发现182条条带,其中84条多态性条带,3条ISSR引物扩增出来的总DNA片段条带与多态性DNA片段条带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均匀,表明所选择的3个ISSR分子标记在陆川猪种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陆川猪种群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3~1.00,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变化较大,遗传背景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陆川猪与长陆二元杂猪、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均可聚为一类,大陆二元杂猪、三元杂猪和龙宝猪聚为一类。本研究证实了所选的3条ISSR引物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陆川猪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丰富了当前的陆川猪ISSR分子标记资源,同时也表明陆川猪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16个天然冰草种群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李景欣  云锦凤  郭军 《草地学报》2005,13(3):190-193
采用57个10 bp随机引物,对16个天然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群352个单株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从57个RAPD引物中选出多态性标记的引物11个;检测出125个位点,102个显多态性;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遗传多态度为2.19,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变异比例分别为60%和40%,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7702~0.9776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226~0.26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种群大致可分为4类,生境和表型相近的种群基本聚为一类,和形态学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物种变异与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12,21(4):116-12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 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燕麦品种平均变异分别为0.203 6和0.201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325 9和0.305 8;48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 3~0.941 7,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 0.060 1~0.539 0。结果表明燕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皮燕麦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裸燕麦。根据ISSR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 份燕麦材料分为五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大致聚在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66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及其他标记分类结果一致,由I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甘肃省4个地区(合作、碌曲、阿万仓和阿孜)钝裂银莲花的11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701条带,其中39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92%。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0;Nei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遗传分化大部分存在于居群间。在居群水平上,I为0.183,H为0.114,可见钝裂银莲花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依据Nei的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聚类结果为合作居群为一类,碌曲和阿万仓居群为一类,阿孜为一类。居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海拔、含水量、有效磷和经纬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与降水量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