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鳘的养殖,尤其是集约化养殖中,鳖患病和死亡较多,成为制约养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就鳖常见传 染病的病原、病状、危害及防治作一概述. 1 白点病 病状及危害由温和气单孢菌引起.病状是病鳖不下水,不怕人.背甲、腹甲、裙边、四肢表面有白色突起的 点状或线状病灶,白点直径1~2mm,病灶周围表皮腐烂性坏死,易脱落,肝、胰脏内积血.病程一般为7~15天,个 别达月余.主要危害当年稚鳖.流行季节是8~10月. 防治 (1)卡那霉素拌饲料投喂,用量120mg/kg体重,连喂3~4天,同时用高猛酸钾和生石灰给鳖池消毒,并隔天换新水,3天见效,17天痊愈.(2)肌注庆大霉素和外 敷红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2.
<正> 1 收集鳖卵。水温在22℃以上时,鳖开始交配产卵。从6月下旬到8月中旬,是亲鳖产卵的盛期,应注意适时收取。 1.1 每天早上应巡塘一次,仔细检查产卵场情,看是否有雌鳖产卵的痕迹。以早上太阳未出,露水未干时为好。发现已有产卵,不可随意翻动或搬运卵,因此时胚胎未固定,震动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应待14~30小时及胚胎固定,动物极白色植物极黄色分界明显,动物极一端出现圆形小白点,就可收集了。一般第一天发现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期,鳖价逐渐上涨,高达每公斤400元.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地纷纷上马人工养殖,使养鳖业成了高成本、高利润、高风险的产业.后来因价格过高,市场容量有限,形成产品滞销,价格下降到每公斤50~70元,造成不少养鳖从业者严重亏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5.
在露天水泥池养殖条件下,比较日本鳖、黄河鳖、本地花鳖等3个群体幼鳖养殖性能。结果表明,生长速度顺序为日本鳖♂>黄河鳖♂>黄河鳖♀>日本鳖♀>本地花鳖♂>本地花鳖♀,日本鳖、黄河鳖均与本地花鳖生长速度有极显著差异,3个群体幼鳖雌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日本鳖、黄河鳖群体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本地花鳖群体增加32.49%,31.23%;成活率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日本鳖>黄河鳖>本地花鳖;饲料系数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日本鳖♂<黄河鳖♂<黄河鳖♀<日本鳖♀<本地花鳖♂<本地花鳖♀。建议在目前推广的"温室+外塘"二段法模式中,外塘养殖首选雄性单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海宁市许巷镇的养鳖业经过短短5年时间的努力,成功地创出了一条高效养鳖的新路子.到2002年底,全镇养鳖总产量达到1244吨,总产值达到4976万元.  相似文献   

7.
1.适度利润销售法 就是当甲鱼长到一定规格后,通过市场价格核算有适当的利润,就马上出售,不同于传统的销售旺季卖高价的销售方法.如某鳖场在温室养殖10万只鳖,到初夏6月出温室时有30%的400克规格的甲鱼达上市规格,经过成本核算每千克为30元,而此时的市场价格为39元;这个价格似乎低了点,但核算后还有每千克9元的利润,就可以卖.如果不卖,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这批鳖移到室外池塘养到年底可长到600克以上的大鳖,除去死亡率,产量也增加了不少.此时,如价格高于39元,自然可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1.稚鳖期鳖从出壳到当年底越冬为稚鳖期。这一阶段由于鳖体幼嫩,活动力不强,容易大批死亡,必须精心饲养。一般孵化后2~3天,当卵黄囊吸收完后,稚鳖开始摄食,就要进行人工投饵。起初可投喂水蚤、蚯蚓等,每天投喂量为鳖体重的10%左右。稍后即可投喂蛋黄、鱼肉、螺肉、猪肝等,每天投  相似文献   

9.
周旷 《北京农业》1995,(6):31-31
控温快速养鳖的技术控温快速养鳖即采用加热的方法,将水温调节到鳖生长的最佳温度,改变鳖冬眠的习性,延长其生长期,从而把鳖的养殖周期缩短到15个月左右。从发展趋势看,控温养鳖有广阔前景。现将控温养鳖的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建池建造鳖池要选择通风、向阳、地...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鳖在休眠期有"早醒"现象.从立春至4月,气温回升,在晴天往往会出现鳖池中的部分鳖已经苏醒,爬出晒太阳.如果此时池塘水温耒达到16℃,且鳖行动迟缓.那么这些鳖一般是患病的鳖,这种苏醒为非正常的苏醒.  相似文献   

11.
取人工孵化雌性稚鳖和1龄、2龄、3龄、4龄雌性鳖各4只解剖,观察其卵巢的形态学特征,做卵巢组织切片分析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稚鳖的卵巢发育至卵原细胞期,卵巢内有大量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卵原细胞;1龄鳖的卵巢发育至初级卵泡期,卵原细胞的周围包被滤泡细胞,内有空泡,卵核被挤压至细胞边缘,2龄、3龄鳖的卵巢处于生长卵泡期,卵核重返细胞中央,核仁多个,出现灯刷染色体,卵黄自卵周开始沉积并逐渐向中央发展.3龄末的卵巢内可见到成熟卵泡,卵径达2.00~7.57 mm,卵巢切片可观察到卵原细胞、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卵核偏至动物极;4龄鳖的卵巢发育至成熟卵泡期,卵核定位于动物极,卵径达6.44~14.40 mm.  相似文献   

12.
1选购 1.1分清雌雄雌鳖尾短,不能伸出裙边外;雄鳖则相反.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长椭圆形,中部隆起.雌鳖体形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宽;雄鳖体形薄,腹部为曲字形,后肢间距狭窄. 1.2选购优质鳖优者为板平而肥厚,体壮性猛,体上无"斑点"、"黑眼"等病伤.不法贩子的钓鳖、毒鳖、充水鳖、待死鳖不能收购.体色应呈黄褐、深绿,色泽鲜明,油润.把鳖翻置地上,若鳖迅速伸头,翻身连滚带爬,或用手捏住两个后腿窝,鳖伸颈转动灵活,欲张嘴咬人,均为优质.  相似文献   

13.
鳖属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一般从农历寒露起,水温低于15℃即开始停食,潜伏到深潭洞穴或水底泥中冬眠,直至第二年3月才出洞活动.但是,如果给鳖的生长创造一个人工控制下的相对恒定的适温条件,使其不冬眠,并且改善鳖的营养以加快生长速度,用12~15个月就可养成商品鳖.除了按常规的养殖方法而外,鳖的快速养殖要特别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养殖水体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通过平板计数及细菌的分离鉴定,对健康鳖肠道、患病鳖肠道以及其养殖水体中菌群的数量、种类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病鳖肠道菌群总量(1.21×105)~(4.9×107)cfu·g-1,明显高于健康鳖的(3.2×104)~(7.13×105)cfu·g-1,且菌群种类较健康鳖多样;健康鳖肠道优势菌为肠球菌与柠檬酸杆菌,患病鳖肠道优势菌为柠檬酸杆菌、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细菌均在病鳖肠道内分离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对其肠道菌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黄河群体、洞庭群体及其杂交选育群体绿卡鳖(洞庭♀×黄河♂的杂交子代经过5代群体选育所得)的生长性能,对露天池塘养殖条件下3个选育群体进行了连续观测对比试验遥试验时间为2012年8月1日到2014年4 月15日。除越冬期外,每30d左右记录3个群体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1)在生长速度方面,表现为黄河鳖跃绿卡鳖跃洞庭鳖:(2)在整齐度方面,稚鳖期绿卡鳖的整齐度最好,幼鳖期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3)三者的裙边比无明显差异:(4)饲料利用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存活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综合可见绿卡鳖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鱼类卵甲藻病俗称打粉病、白鳞病,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小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及鳃内,白点之间有充血的红色斑点. 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呆在水面,体表白点逐渐连接成片,像外裹一层白粉,并越积越厚.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易感染水霉病,最后鱼体消瘦,导致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人工孵化鳖卵,如能把好以下三道关,可使鳖卵的孵化率达到90%以上,从而为养鳖提供充足的鳖苗。1.亲鳖选择关通常选用5龄以上、体重在1~1.5公斤、性成熟的鳖作为亲鳖。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敏捷,背部发亮光滑,无内伤。检查鳖有无内伤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9.
提高雌鳖产卵量是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增加雌鳖产卵量的主要措施有:1.雌雄比例适当在养鳖池中,雄鳖多反而会影响亲鳖交配,降低受精率。在一般情况下,雌雄比例以3~4:1为宜。如果池中雄鳖强壮、体型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裙边宽厚的杂交鳖F4代(赣江中华鳖♀×黄沙鳖♂)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亲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鳖F4代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与亲本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母本鳖(P>0.05),显著高于父本鳖(P<0.05);赣江中华鳖、黄沙鳖和杂交鳖F4代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19.63、17.75、18.52 g/100 g.3种鳖的EAA/TAA的值均在40%以上,EAA/NEAA的值均远高于60%;杂交鳖F4代DAA/TAA、EAA/TAA和EAA/NEAA值均高于亲本鳖;杂交鳖F4代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与母本鳖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父本鳖(P<0.05).杂交鳖F4代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5.83%,略高于其母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其父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杂交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EPA+DNA含量最高.综上,杂交鳖F4代与双亲的营养组成相近,考虑到生长、裙边宽厚、抗病力等优势并结合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将杂交鳖F4代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