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洞庭湖湿地自然资源及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洞庭湖湿地的自然资源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研究,得出西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前景;然后,对湿地生态旅游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和预测,强调了协调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湿地保护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寻求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平衡,使湿地经济的发展与湿地生态的保护达到一个高度的协同。  相似文献   

2.
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探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的7项原则,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性和“泄漏”极限、与专家的伙伴关系原则,认为这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给旅游地带来实惠,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强调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采用AHP法系统评价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质量,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已退化。提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域生态农业、强化法律监督、建立具有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对策,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建设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SWOT评价法,通过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针对目前西洞庭湖湿地现状,从生态环境规划着手,提出了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有社区参与和寓教于游的旅游活动。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技术开发应用等内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产出的产品有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生态文化体验、环保教育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保证生态安全,在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开发目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胶州湾滨海湿地,宜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发展滩涂贝类采捕休闲旅游、河口湿地观光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渔村生活体验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信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景观基础,提出湿地开发的生态旅游模式、文化体验模式和景观艺术模式,对信阳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以自然生态为基本点,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湿地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石首市天鹅洲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琴  张通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67-16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前提,结合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协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及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协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及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洽川湿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旅游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是传统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新途径.本文简要概括了洞庭湖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农业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可行性.探讨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具体项目:即农事体验、农家宾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农史馆等.分析了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东洞庭湖区湿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洞庭湖野生湿地具有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资源及利用现状作出了分析,认为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应用于园林的种类只有少量的几种。并根据湿地植物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保护和综合利用西洞庭湖湿地的野生植物资源,采用实地考察、定点取样和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2010年对西洞庭湖湿地的野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共有禾本科、菊科和蓼科等67科278种;主要以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湿生植物的优势种群落为牛鞭草、水游草、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水烛和苔草等植物,水生植物的优势种群落为莕菜、水葫芦、菱、茭白、慈姑和莲等植物。结论:西洞庭湖区群落分布较均匀,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种之间的相遇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居延海具有非常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居延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不适宜目前常规的渔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在西居延海按照大水域生态修复渔业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东居延海按照“淡水牧场”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居延海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持生境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采用触景生情的办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生态观光旅游的强劲需求拉动渔业发展。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实现旅游和生态渔业反哺自然,达到旅游、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颍州古西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乐  葛卫清  偶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95-3998
湿地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仅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而忽略旅游功能的湿地公园无法达到湿地保护的目的.目前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结合颍州古西湖湿地公园的建设,探索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模式,对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赛群  曾虎龙  刘光伏  曾胜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2-8643,8676
[目的]分析评价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方法]利用沅江气象站1971~2000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灾害性天气日数等气象资料,从气候特点、气候适宜性等方面对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洞庭湿地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景区旅游适宜期为9月~次年5月,最佳旅游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3月中旬~5月下旬。从该区气候要素来分析,虽然存在一些影响户外旅游活动的不利天气气候因素,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较小,对开展旅游活动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源利用和旅游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安排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东、南、西洞庭湖区域君山岛、龙山、赤山岛龙虎山林场、明朗山、常德林场、和洑林场和桃源县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借鉴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内部均衡和均质原理,在森林生态系统(斑块)尺度,从空间结构的混交、竞争、空间分布格局3个方面分析提出空间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均质性指数及均质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5个洞庭湖湿地调查林分平均均质性评价指数为0.2517.均质性评价的5个等级中处于l级和2级的林分为12个,占80%,处于3级的林分只有3个,仅占20%.说明洞庭湖各林分整体上在空间结构、生长环境和树种优势度等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离理想空间结构差距太大;按照高程不同,洞庭湖湿地从湖沼到丘陵岗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特征逐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空间优化均质性目标及均质性指数的提出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空间途径的拓展,为森林经营的理想空间结构及其表达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湿地资源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本文分析了该片区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并建议:(1)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及其片区协作;(3)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4)发展依托各种自然遗产的、跨行政限制的生态旅游系统;(5)重点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构建森林生态旅游网络;(7)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森林城市";(8)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9)重点发展八大类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