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青南牧区种植不同品种燕麦草的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具有青南地区代表性的地段,采用试验种植及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筛选可适宜种植且生产性能较高的燕麦草品种,具有推广的实际意义。经试种和分析,丹麦444和丹麦437最好,其次为选-18和巴燕4号,巴燕3号和黄燕麦生产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14份燕麦种质在肃南皇城镇的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株高、产草量、营养、种子产量、千粒重、发芽率等方面进行评比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青永久479号植株高度最高,达到151.3 cm;青永久474号最矮,为128.4 cm。青永久12号分蘖最多,为2.0;其余燕麦种质的分蘖都低于2.0。叶茎比变化在1.79~2.46,青永久195号叶茎比最高(2.46),陇燕2号最低(1.79)。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1.11 t·hm~(-2);巴燕3号最少,为7.71t·hm~(-2)。青永久416号干草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2%;青永久195号的最低,为6.3%。青永久97号干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7.4%;加燕2号的最低,为37.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青永久233号,为59.5%;陇燕2号最高,为66.7%。巴燕3号、青海444、青永久93、青永久474和甘南燕麦种质能够成熟,适宜籽实农业生产,其中种质甘南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种子产量表现最好。综合结果表明,青永久479、青永久167和青永久233适宜在肃南皇城进行营养体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早熟高产燕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杂交育成的燕麦新品种,进行两年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巴燕4号、巴燕5号和巴燕6号比对照品种巴燕3号和丹麦444早熟1 ̄8天,鲜草产量高7.25% ̄18.7%,种籽产量高29.8% ̄41.8%;巴燕4号适宜于在类似西宁地区气候条件下种植,巴燕5号适宜于在浅山及牧区气温较高而降水较少的地区推广种植,巴燕6号适宜于在脑山及牧区类似同德(巴滩)气候条件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燕麦产草量及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刚  赵桂琴 《草业科学》2006,23(11):41-45
以燕麦Avena sativa开花期1次刈割为对照,探讨了不同刈割次数对燕麦青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对4641、4632、巴燕3号、青永久425、青永久31早熟燕麦品种的刈割试验表明,1年内刈割2次比刈割1次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显著的降低,其中巴燕3号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67.65%和57.57%;青永久425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23.64%和21.28%。但刈割2次的牧草品质比刈割1次的好,其茎叶比值较低,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较高,适口性好。特别是刈割的头茬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二茬草及对照。其中粗蛋白含量增幅最大的是4632,头茬草的含量比对照增加53.68%,增幅最小的为青永久425,比对照增加17.3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最多的是巴燕3号,头茬草比对照下降11.34%。青永久31的头茬草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河北坝上地区对燕麦(黑麦)+箭Kuo豌豆(豌豆)4种混播8种组合的产量、品质的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以冬牧70黑麦25%+333/A箭Kuo豌豆75%、青永久001燕麦25%+察北豌豆75%为最好,其次是青永久473燕麦25%+西牧324箭Kuo豌豆75%、巴燕6号燕麦25%+333/A箭Kuo豌豆75%。  相似文献   

6.
青南地区良种燕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在青南高寒地区对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气温低(年均温-1.3℃),生长季短,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一般只能达到孕穗后期,但均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其中青海444、巴燕5号和选18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3号,可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燕麦、大麦、黑麦、箭豌豆等16种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在河北坝上高寒地区进行引种、综合评比试验,结果表明,抽穗期刈割时,青永久001燕麦最好,其次是巴燕6号燕麦(两茬)、冬牧70黑麦(两茬)、青永久473燕麦.豆科牧草中,以西牧324箭告豌豆结荚期刈割为最好,其次是生长第一年的黄花草木樨.  相似文献   

8.
4种皮燕麦在互助县区域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皮燕麦进行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4种皮燕麦中青引2号表现为较早熟,全生育天数114d;巴燕4号株高、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64.3cm、4853.3kg/hm2、62722.2kg/hm2,抗逆性较强的皮燕麦品种是林纳,从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等综合性状评价,巴燕4号都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引种评比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燕麦、大麦、黑麦、箭豌豆等 1 6种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在河北坝上高寒地区进行引种、综合评比试验 ,结果表明 ,抽穗期刈割时 ,青永久 0 0 1燕麦最好 ,其次是巴燕 6号燕麦 (两茬 )、冬牧 70黑麦 (两茬 )、青永久 473燕麦。豆科牧草中 ,以西牧 32 4箭豌豆结荚期刈割为最好 ,其次是生长第一年的黄花草木樨。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省陇西县南部山区引种了15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通过测定株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等项目,评价了15份燕麦种质的表现。结果表明,供试燕麦株高在83.1~119.8cm,平均株高为100.9cm;青永久108燕麦的产草量最高,为12.9t/hm2,青永久205燕麦的产草量最低,为4.4t/hm2。青永久198、青永久416、青永久205和青永久415叶片产量较高,约占总产量的35%以上;青永久415燕麦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8.2%,显著高于其他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83燕麦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为3.1%;青永久286燕麦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44.5%,显著高于其他燕麦(P0.05);青永久198燕麦的ADF含量为21.5%,显著低于其余各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108燕麦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18燕麦的NDF含量为39.9%,显著低于其余燕麦种质(P0.05)。综合干草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青永久108和青永久415燕麦是甘肃陇西南部二阴山区建植燕麦栽培草地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在海拔高度近4000m的高寒牧区对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只能达到孕穗期,其中丹麦444、巴燕5号和选18等3个品种的青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3号,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21个多年生禾草品种的引种试验表明,其产草量和越冬性能,上繁草中以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下繁草以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同德)、星星草为好。混播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30%+中华羊茅70%的垂穗披碱草70%+西北羊茅30%在第二、三年群落结构和产草量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单播。说明在高寒牧区利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解决人工草地品种单一,优化群落结构,提高产草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通县脑山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技术试验推广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通县脑山地区燕麦与箭豌豆混播试验推广结果表明 :每公顷产鲜草 63835kg ,其中箭豌豆鲜草量占总产量的 39.94% ,比单播燕麦 (平均产鲜草 60 0 0 0kg hm2 )增产 6.39% ,比单播箭豌豆 (平均产鲜草 4941 0kg hm2 )增产 2 9.2 % ;燕麦株高增长 5cm ,箭豌豆株茎增长 34.5cm。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河南省秋播燕麦的越冬情况和生产性能,本试验秋播21个燕麦品种,对其越冬率、分蘖情况等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抗倒伏性、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秋播燕麦品种越冬率为33%~86%,其中有13个品种越冬率在60%以上。秋播的燕麦分蘖能力较强,越冬前和越冬后为2次分蘖高峰期,且越冬前分蘖为有效分蘖。各品种株高为1.04~1.42 m,‘太阳神’的株高最高;干草产量为9.95~18.69 t·hm-2,‘贝勒’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干草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草产量与分蘖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关系。对各品种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营养品质进行量化评分。综合抗倒伏性、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表明,‘贝勒’‘牧王’和‘贝勒2’得分较高,适宜在河南省及黄淮海平原进行秋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河南地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Zea mays L.)品种,对21个玉米品种的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京九26’、‘华牧3号’、‘先玉1366’、‘伟科601’、‘大丰30’在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其中‘华牧3号’干物质产量达到了21.34 t·hm-2。但是‘大京九26’平均黄叶数达到4.70,绿叶数只有7.51,持绿性差,‘华牧3号’倒伏现象严重,不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推广。‘伟科601’和‘大京九26’有着最高的淀粉含量(>35.5%)以及最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8%)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7%),属于营养品质较佳品种。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1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伟科601’、‘大丰30’、‘先玉1366’与理想组合较为相似,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在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贵南县禾豆混播及牧草产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双琴 《青海草业》2004,13(2):18-19,25
贵南县森多乡地格滩地区燕麦 箭菩豌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按12.5:5比例的混播牧草每公顷产鲜草31301.55kg,燕麦株高100cm,箭菩豌豆株高58.7cm;比第一小组(12.5:3)增产8.5%,燕麦株高增加1.5cm,箭菩豌豆株高增加8.4cm;比第二小组(10:5)增产8.87%,燕麦株高增加1.7cm,箭菩豌豆株高增加0.7cm。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相似文献   

17.
代元 《青海草业》2011,20(2):13-15,27
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皮燕麦进行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4种皮燕麦中青引2号表现为较早熟,全生育天数114 d;巴燕4号株高、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64.3 cm,4853.3 kg/hm2,62722.2 kg/hm2;抗逆性较强的品种是林纳;从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等综合性状评...  相似文献   

18.
豆禾间作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江淮地区草地面积不足的情况。本研究在2017-2018年,通过对五个播种比例下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燕麦(Avena sativa L.)间作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燕麦间作进行比较;通过其产量及营养价值等数据评价其优劣。结果表明,箭筈豌豆与燕麦比例3.3:8的间作具有最高总干草产量,为1 595.72 g·m-2。金花菜与燕麦比例6.6:4的间作具有最高的土地当量比和土地利用率,分别为1.36和132.58%,且总干草产量第二。竞争力指数表明金花菜的种群竞争力要高于箭筈豌豆。在营养价值方面,金花菜+燕麦间作更具优势;燕麦与金花菜间作后的粗蛋白含量达到13.88%~14.09%,高于箭筈豌豆间作中的13.19%~13.44%。综合来看,两种间作模式各有优劣,以燕麦产量为导向时,箭筈豌豆+燕麦比例为6.6:4和3.3:8的间作模式更优;而若是只考虑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则金花菜+燕麦比例为6.6:4的间作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地区草地植被变化特征及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青海省江河源地区河南、曲麻莱、甘德3个牧业气象观测站1995-2004年的定位观测资料,从牧草生育期、高度、产量和种群结构4个方面分析了青海江河源地区的草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牧草的返青期和枯黄期发生变化,使得江河源地区的牧草生育期延长了3~5 d.综合分析江河源地区牧草高度、产量和种群结构发现,长江源区的曲麻莱牧草退化趋势和程度较小,而河源区的牧草均呈现一定的退化趋势,尤以河南显著.通过分析由植被覆盖度换算得出的草地水土保持系数发现,从东往西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低值区出现在玉树州的治多县,高值区出现在黄南州的河南县.久治县、班玛县、甘德县、河南县和泽库县草地水土保持功能较好,治多县为差区,其他地区为较差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