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桑蚕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磁场的不同场强,不同处理时间,在桑蚕卵胚子发育反转期(己1)时进行磁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区5龄幼虫食下量、消化量、蚕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区.最佳处理区幼虫酶活性增强,龄期经过缩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磁场处理桑蚕卵,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便于推广,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认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油大豆新品种试验表明,参试的5个高油大豆新品种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幅度11.9~37.7%,适合于通化山区种植推广。其中,吉育501生育期相对较长,丰产性突出,粒大饱满,增产潜力大,适合于中熟~中晚熟区种植;吉育202、吉育507、吉育302、吉育203生育期适中,产量性状优越,则适合于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区试验方法,设4个不同处理,研究了夏玉米简化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从玉米增产效果来看,玉米专用肥一次性底施>等养分量BB肥>常规施肥>尿素表施。以玉米专用肥一次性底施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20.6%,达极显著水平,比BB肥增产14.84%,达显著水平,比尿素表施增产27.61%,达显著水平。从施肥方法来看,表施尿素增产最差,不宜提倡。玉米专用肥一次性底施增产效果最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胶质类芽孢杆菌PM12和巨大芽孢杆菌HT517为有效菌的液态菌剂为试材,研究了菌剂对温室番茄的促生防病效应。盆栽试验表明,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单独接种HT517菌株处理、单独接种PM12菌株处理、等比接种PM12菌株和HT517菌株处理,番茄根量分别提高102.2%、57.9%、144.6%,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提高30.1%、27.6%、51.2%,促进番茄提早开花8.2、6.9、10.3 d,坐果量增加1.1、0.6、1.6穗果;植株发病率降低51.0、9.0、64.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种功能菌的复合效果优于单一功能菌,并且单一接种HT517菌株效果优于单一接种PM12菌株。田间试验证明,温室番茄缓苗期冲施液态菌剂75 L/hm2效果较好。同对照相比,番茄产量提高27.10%;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2.36%、38.73%、12.59%和34.82%;具有显著的促生增产、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磁场对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磁场对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微生物量碳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磁致效应亦有一定的影响。棕壤湿土经300mT和100mT场强处理后的1,3,7d,其微生物量碳均高于对照值,且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300mT场强处理的磁致效应最大,其土壤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增加最高值达69.72%。棕壤风干土经500mT场强处理后的7d和14d,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6.89%和33.7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经300mT和100mT场强处理的风干土微生物量碳亦高于对照值,且于磁处理后的第7天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磁场对棕壤湿土和风干土微生物量碳产生最大正效应的时间是磁处理后的3d和7d,在磁处理后的第21天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豆14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87kg,比对照增产6.9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41kg,比对照增产6.86%;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晋绿2号为材料,研究重金属Hg2 、Cr3 和Pb2 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绿豆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Hg2 、Cr3 和Pb2 单一胁迫下,绿豆期经济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复合处理除对绿豆分枝数和荚宽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对大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中Hg2 Cr3 Pb2 复合处理对绿豆的经济性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21,(1):77-81
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固液体聚谷氨酸、氨基酸水溶肥及尿素叶面喷施对晚播冬小麦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喷施3次均可提高晚播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积累量。其中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为4 585. 6kg/hm2,较对照提高50. 3%;液体及固体聚谷氨酸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47. 5%、32. 8%,增产效果显著;尿素喷施效果略低但与固体聚谷氨酸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陕西太白高山菜区辣椒引种比较试验主要是为了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辣椒新品种。试验表明,绿奥冠产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为5 177.4 kg,较对照品种中农4号增产814.5 kg,综合性状最好,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福鼎地区马铃薯紫花851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福鼎地区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特设不同株距对比试验,以传统栽培密度为对照,共2009年和2010年连续2a试验,每个试验设5个不同处理和3次重复。2009年试验结果是畦宽110cm、株距18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1%,达显著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2010年试验结果是畦宽110cm、株距26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5.5%,达显著水平;株距23cm产量次之,也比对照增产显著。综合2a试验结果,福鼎地区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是畦宽110cm,株距25~26cm,667m2种植4500株。  相似文献   

11.
郑单 958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近育成,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植等特点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连续 6次产量均居第 1位,增产幅度为 11.5%~ 28.0%。于 2000年同时通过了河南、河北、山东及国家审定,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之一。 1 产量表现 1.1 区域试验结果 1997、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88.0 kg和 512.8 kg,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分别增产 15.1%、 22.4%,均居第 1位。 1998、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直辖市 )平均亩产 577.3 kg和 583.9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分别增产 28.0%、 15.5%,均居第 1位。 1.2 生产试验结果 1999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30.2 kg,比对照种豫玉 23号增产 15.2%,居第 1位。 1999年全国 (7省、直辖市 )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7.1 kg,比 7省、直辖市对照种平均增产 11.5%,均居榜首。 1.3 示范情况 1999、 2000年在河南鹿邑县示范, 2年平均亩产 650.4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36.12%、比豫玉 18号增产 16.7%,均居第 1位。 1999年在河南武陟县西滑村 1.3亩高产攻关田,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927.3 kg。 2000年定为河南省重点推广玉米品种之一,示范推广 10万亩,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可望成为河南及黄淮玉米区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北方春大豆早熟区域品种适应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试验确定,呼交1926、黑航06-826和合交0599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其适应性、丰产稳产性、抗逆性好;克交07-141和华疆7734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稳产性一般,但华疆7734品质分析结果过低(脂肪19.29%,蛋白质38.21%),不适于推广;其它参试品系与对照比增产不显著或基本相当和减产,应用推广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3.
磁场处理羊草种子对羊草生长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强度的磁场处理羊草种子进行盆栽试验,观察了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及苗期长势,并测定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后羊草种子发芽同苗率,苗期长势均好于对照。POD活性显著提高,说明磁场处理POD的激活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植物调理剂鼓粒和复合氨基酸Demol-BZ应用于花生进行防病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鼓粒和Demol-BZ可以防止花生叶斑病的发生,降低病情指数,同时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产量最高的为鼓粒375 mL/hm2处理,为4 745.10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8.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青菜的增产效果,为减少化肥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青菜绿秀91-1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分析复合微生物肥料a、复合微生物肥料a灭活基质对小青菜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微生物肥料对小青菜株高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增施微生物肥料能极显著增加小青菜产量,比对照处理增产74.6%~133.0%,且比灭活处理增产66.8%,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处理对小青菜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结论]微生物肥料对小青菜的增产效果明显,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证实施用含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叶面肥对增加玉米籽粒锌硒与增产效果,于2018-2019年使用含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叶面肥对玉米进行田间叶面喷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喷施含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叶面肥的处理区玉米含硒量比对照区高0.227~0.470 mg/kg、锌含量高7.80~15.7 mg/kg,增产量在10.11%~17.55%之间。这说明施用含细胞分裂素液体叶面肥对增加玉米锌硒含量与增产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02年采用心土培肥犁进行大田作业处理,将白浆土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混拌,并向混拌层施入改土物料钙肥和磷肥。4年后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心土混层改土区与对照区相比20-35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降低,液气比例有所上升;孔隙度20-50 cm机械处理区平均比对照高5.00%-6.68%,说明机械处理4年后改土效果仍然十分明显。白浆土心土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心土施钙提高土壤pH。连续3年产量调查结果,磷和钙配施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平均增产20.27%。  相似文献   

18.
高氯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控制试验,研究了高氯酸盐和铬单一及复合污染在不同时间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处理前期,随着高氯酸盐、铬及其复合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单一高氯酸盐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中、高浓度的六价铬单一处理及其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与污染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的关系;单一高氯酸盐处理在第2 d显著促进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单一铬、高氯酸盐与铬复合处理在第8 d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四种土壤酶活性逐渐恢复,到第30 d基本都趋于对照组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高氯酸盐与铬的单一及其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高浓度处理组在实验前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但到第30 d时,其数量基本已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表明,高氯酸盐和铬污染在初期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土壤中耐性菌群的富集生长,土壤酶活性会逐渐恢复到正常,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在这两种污染物的修复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朝日8号 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组不同复合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相比,苏云金芽孢杆菌Bt1、肠杆菌属Es和戊糖片球菌PP1形成的组合1的增产效果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17.02%;复合菌剂处理均显著改变了甘薯的营养品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或减少了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总糖、还原性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或减少了DPPH自由基清除率。复合菌剂组合1较好的改善了甘薯。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溧水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在南京市溧水区进行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4、扬麦25、南农0686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适宜在溧水区推广;苏麦188、镇麦12与对照扬麦20产量相当,品质优,可作后备用种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