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闽侯县充分利用区域气候、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山地开发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加强部门协作,加快“青山挂白”治理进度和荒山造林工程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1995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数据对比看,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55.9%提高到2007年的57.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7万hm^2。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厦门市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难题,以三峡大学自主开发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其他生态修复技术,以海沧蔡尖尾山“青山挂白”整治工程为试点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复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然和谐、管理粗放的景观生态。全面介绍了厦门海沧蔡尖尾山矿区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主成分(PCA)计算,采用第二主成分进行阈值分割提取初步的挂白信息,再利用第一主成分的纹理分析对初步挂白信息进行掩膜计算;然后结合研究区矿山开采面切面边界清晰和含积水层的特点,辅以人工修正,最后筛选出矿山挂白图斑。通过外业调查验证,挂白图斑总体精度达到91.17%,Kappa系数为0.805,证实该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从而为政府部门开展矿山挂白治理提供一定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属老、边、穷、山区,1997年被列入“长治”重点治理项目区。该区依托“长治”基建水保项目和国债水保项目,先后治理了白花溪、新拱桥河、司城河、自库河等17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 km2,涌现了白花溪小流域的观音堂、司城河小流域的柏梓山、自库河小流域的七星寨等水保示范基地15处。该区探索的治理机制的“五抓”、治理方法的“五结合”、建后管理的“五模式”,实现了“五化”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治理,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混交→针阔混交→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行综合治理,总结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反弹琵琶”重建植被的模式: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全面封禁保护植被,种茶种果改良植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十几年来,经过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上百万亩。面对新的形势,紧迫的治理任务,本提出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摆正了生态建设过程中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谢传金 《中国水土保持》2021,(1):F0002-F0002
福建省闽清县霞溪村在搞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治理与美化、致富多赢,建成了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守得住乡愁”的水土保持生态村。一是实施村庄四周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四地”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造林补植、荒地种植油茶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 hm^2,打造绿水青山。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打造水土保持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水土保持监督工作成效显著,但实践中“重治轻管”的问题依然存在。要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改进水保项目管理机制,实现监督与治理工作有机结合,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9.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和典型的县份之一。从1940年开始经过60年的治理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十五”期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契机,重点要解决好:(1)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突出以防为主;(2)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指导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3)增大投入,加快治理步伐;(4)以科技为先导,提高治理技术含量;(5)舆论先行,构建治理新格局;(6)强化领导,为治理工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灵石县属山西的煤炭大县,煤炭开发在富民强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针对此,开发治理“四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其主要经验是:靠全新理念谋划,靠民营机制激活,靠政府营造环境,在开发治理“四荒”和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应解决好退耕地的界定,弃耕撂荒地的流转、退耕补助分配和配套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丘陵山区水土治理的核心是变跑水、跑肥、跑土为集水、集肥、集土,简称变“三跑”为“三集”。“三集”的关键是蓄水,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出了不同类型“三集”田的建设模式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龙江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85-87,137
广东省兴宁市在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工程中,实现拦沙蓄水、造林绿化、抗灾防灾、路渠网硬底化等规模,以山、水 、田 、林、路治理为手段,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坚持点面结合、工程与生物结合、承包与开发利用结合、治理与执法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民办与公助结合等“六个结合”,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十百千”试点县的要求实施,开创水土保持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朝阳市是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共有“四荒”面积3590km2,主要为荒山。现已转让“四荒”1703.3km2,占“四荒”总面积的47.4%。通过“四荒”使用权的转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开发治理的积极性,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巩固了治理成果,许多农民因此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上犹县位于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章水源头,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县,青山掩盖下上犹县水土流失依然较为严重。据江西省第三次遥感调查,上犹县仍有378.46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治理,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S”技术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工程设计、效益评估等提供准确、快速的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依据。使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兴国县花岗岩区林下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国县自1983年被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1 899.07 km2下降至757.37 km2,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不少初步治理的山头仍存在“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尤其是花岗岩区“空中绿化”严重。通过分析花岗岩区林下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讯     
衡阳市编辑出版“满目青山”画册2007年10月以来,一本由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勋功作序的画册在衡阳各地被广为传阅,这就是衡阳市水利局历时两年,通过精心策划后编辑出版的《满目青山———衡阳市水土保持工作纪实》画册。该画册印制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共分水土流失篇、规划治理篇、实践探索篇、管理执法篇成果篇5个篇章,涵盖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该市25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果,反映了该市水土保持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衡阳“山川秀美”的精神风貌。张新元(衡阳市水利局)…  相似文献   

18.
11月8日至17日,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预防监督人员对国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侵蚀坡地治理实践,就侵蚀坡地治理中的“小老头松”、侵蚀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群落配置中的地带性、重建植被中的群落演替、坡地茶果园开发方式、庭院经济生态体系等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侵蚀坡地土壤贫瘠和裸露坡地近地表千热化是重建植被的主要障碍因素;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植被、小气候等因素;侵蚀坡地植被的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遵循地带性规律进行种群配置;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须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即在先锋群落配置中要注重草被层的生长,避免造成“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空中绿化”现象;侵蚀坡地果园的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的保护和建设。“果-草-牧-沼-菌”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区农民“钱”、“肥”、“烧”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抚州市积极推行“四荒”使用权的拍卖、承包、租赁,以发展民营水保为方向,大胆培养种养大户新典型,逐渐形成了多条开发“四荒”资源的成功模式,使得境内23.42%的“四荒”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