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淡水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混养、套养等高产高效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这对传统机械增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增氧设备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说明了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对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垦临海农场水产品养殖户在"二次创业"中积极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在养殖中实行套养、混养、精养、暂养,努力实现增产增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致富实例。混养长脚的效益高水产养殖户王良丰去年把他承包的池塘进行改造,分别主养甲鱼、乌龟、河蟹、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1种新型柄海鞘-微藻-刺参混养系统对水体中氮的修复潜力,于不同季节在山东莱州养殖基地进行海区围隔养殖,设置刺参套养组和柄海鞘-微藻-刺参混养组:刺参套养组按小规格刺参(S)10~15 ind/m~2,大规格刺参(L)5~6 ind/m~2养殖;混养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微藻500 cell/mL,柄海鞘800 g/m3(湿质量密度)。主要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中NH_4~+-N、NO_3~--N、NO_2~--N和总氮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饵和不投饵2种养殖模式下,混养组的几种氮浓度均略高于刺参套养组,但远低于刺参单独饲养和柄海鞘单独饲养2种养殖模式下氮的排放量之和。混养系统的3种生物通过在生态位和食物链上互利共生,可有效降低氮排放量,表明混养系统在氮循环利用中具有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水产专家建议应积极调整水产品种结构,多养以下几类较有养殖前途的水产品种:1.主养怕冷的品种即养热带鱼、虾,如罗非鱼、淡水白鲳、巴西鲷以及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这些品种肉质较好。有的颜色艳丽,还可做垂钓用鱼。同时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既可单养,也可混养,养殖周期短,见效快。2.混养长腿的品种即实行鳖、龟、河蟹、青虾、美国青蛙等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为主。如以鱼为主,每667平方米混养几十只甲鱼,利用池内小杂鱼,再补充一些饲料,667平方米可产甲鱼10公斤~20公斤。3.套养吃鱼的品种在同…  相似文献   

5.
秋浦花鳜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秋浦花鳜健康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单养、网箱养殖、池塘混养、大水面套养等几种养殖方法,以期为秋浦花鳜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是我国养殖行业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现代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养殖过程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是现代养殖业的基本要求。本文对稻田套养龙虾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龙虾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7.
《今日农村》2002,(4):23-23
一、技术简介鳜鱼养殖方式较多,既可进行池塘、水库、湖泊、河道养殖,又可进行网箱养殖。既可单养也可混养或套养。池塘、网箱以单养为主,水库、湖泊、河道则以混养套养为好。混养或套养时应根据养殖水域中天然饵料鱼的多少决定放养量。鳜鱼池塘单养和网箱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时必须配套养殖相应规格的饵料鱼,确保鳜鱼生产有充足的饵料。二、操作要点1.池塘单养鳜鱼。池塘以土池为宜,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以保证容氧充足,并…  相似文献   

8.
寻求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新模式对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了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河蟹与青虾混养和河蟹单养模式的3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不同河蟹养殖模式下的产量、产值及成本利润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较少,经济效益最好(4515元/667m2),成本利润率最高(82%);其次是河蟹与青虾混养模式;河蟹单养模式下最低。笔者认为河蟹与小龙虾混养这一生态养殖新模式符合当前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可在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介绍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提出生物处理方法特别是微生物处理将是水产养殖的研究重点,构建特定微生物与特定水生植物混养的原位处理系统是当前养殖行业特别是海水养殖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池塘富营养化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一个瓶颈重庆市推广的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有效地缓解池塘富营养化的问题。池塘鱼菜共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其传达的理念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向广大渔业养殖户介绍这一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阮庆文 《农家致富》2010,(15):12-13
为帮助农民朋友走上水产养殖创业致富的道路,7月7~9日,2010年《农家致富》"搭乘致富快车实现致富梦想"回报读者大型系列活动之二——河蟹套养小龙虾养殖技术创业培训,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成功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5,(9)
<正>浙江省三门县是水产养殖大县。水产养殖中以海水养殖为主,海水养殖面积中近一半为青蟹养殖,主要采用蟹虾贝综合混养模式。青蟹是蟹虾贝综合混养中的主养种类。水产动物为变温动物,温度变化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1.3—4月(惊蛰—谷雨)根据气温变化,3月初当地最低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滨海县水产养殖专家邱海波,近几年根据水产生物学、生态学原理,探索水产养殖新模式,对鱼、虾、蟹、鳝、鳅等多种水产动物进行混养,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发挥各种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优势,实现多品种常年混养、轮捕、均衡上市,确保池塘合理生物载量。达到池塘养殖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目的,养殖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水产品养殖收入达12000多元。现将其养殖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了提高养殖业的养殖效率,采用了套养模式,比如南美白对虾与青虾的套养,两种虾的混养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如养殖塘、增氧设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业高效率的实现。本文主要就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套养青虾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了提高养殖业的养殖效率,采用了套养模式,比如南美白对虾与青虾的套养,两种虾的混养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如养殖塘、增氧设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业高效率的实现。本文主要就南美白对虾养殖塘套养青虾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池塘套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是宁海的养殖主导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养殖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2016年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模式进行了验证试验,在3口面积0.4 hm~2的池塘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不同养殖密度与搭配比例试验放养量分别为1#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0.5万尾/hm~2、2#南美白对虾22.5万尾/hm~2+罗氏沼虾27.0万尾/hm~2、3#南美白对虾52.5万尾/hm~2+罗氏沼虾22.5万尾/hm~2,结果表明,3组试验中,以2#池塘的最终养殖效果最好,全程没有发生病害,0.4 hm~2塘共产南美白对虾900 kg、罗氏沼虾1 050 kg,收益达179 250元/hm~2;3口塘平均收益151 140元/hm~2。套养罗氏沼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南美白对虾发病。建议套养塘总密度控制在60万尾/hm~2左右,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比例1.0~1.5∶1.0。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蟹池套养龙虾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造与准备、苗种的选择与放养、日常管理、敌害与蟹病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小水产”,就是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一些小型淡水鱼(虾)类,诸如黄颡鱼、塘鳢鱼、乌鳢、黄鳝、泥鳅和螯虾等,如今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毛(鳗鱼)、甲(鳖)、蟹(河蟹)。“小水产”将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热点。“小水产”多属野生品种,生命力强,人工驯化养殖技术简单易行。“小水产”可主养,也可与其它水产品混养。混养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靠摄食主养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剩渣残饵,能获得一定的额外效益。其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专门建池养殖,可利用废旧沟塘通过整治后养殖,网箱、稻田、庭院也都可养殖。养殖规模可大可…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周市镇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进行了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少量套养鲢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收获河蟹68 kg/667 m 2、青虾85.5 kg/667 m 2、鲢鱼58 kg/667 m2,实现经济效益6 495元/667 m2.该模式为周市镇虾蟹混养模式的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尝试该技术的推广,目前养殖面积已占到当地水产面积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