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溶剂保持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我国245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SRC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些种质材料中,4种SRC总体上有一定的差距,变异范围较大,其中水SRC为75.7%~100.7%,碳酸钠SRC为87.5%~111.7%,乳酸SRC为79.8%~110.6%,蔗糖SRC为107.2%~141.6%。水SRC≤80%的有45份,占材料总数的18.4%;碳酸钠SRC≤95%的有55份,占材料总数的22.4%;乳酸SRC≤85%的有40份,占材料总数的16.3%;蔗糖SRC≤120%的有53份,占材料总数的21.6%。不同麦区间SRC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来源于华南冬麦区小麦品种的SRC显著低于其他各麦区,表现为较低的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来源于北部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蔗糖SRC显著低于其他各麦区。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选育品种的乳酸SRC和蔗糖SRC较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间,除蔗糖SRC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3种SRC差异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6.9%;碳酸钠SRC主要分布在100%~110%,占材料总数的48.8%;乳酸SRC土安分布在90%~105%,占材料总数的80.6%;蔗糖SRC主要分布在125%~140%,占材料总数的72.0%。4种SRC品种间差异皆达极显著水平。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乳酸SRC的相关系数最人,为0.907,而与蔗糖SRC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为0.177。在简单相关分析的摹础上,利用多元同归线性模型预测了水SRC(Y)与碳酸钠SRC(x1)、乳酸SRC(x2)和蔗糖SRC(x3)之间的回归天系,得到方程Y=18.618+0.320x,+0.473x2-0.066x3。同时根据SRC值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了一批SRC表现较低的小麦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地方品种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小麦地方品种的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特性,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分析了147份小麦地方品种的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间微量SRC值差异显著,其中微量水SRC值的变化范围为75.7%-98.1%,微量乳酸SRC值为79.8%-105.8%。微量碳酸钠SRC值为87.5%-112.0%,微量蔗糖SRC值为112.2%-146.6%;SDS沉降值的平均值为28.3mL,变化范围为8.5—55.5m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DS沉降值和4种微量SRC值之间相关显著,其中SDS沉降值与微量乳酸SRC相关程度最为密切。根据不同SRC值的表现,从147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部分特异小麦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可作为特异SRC值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西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品种和理想的测试点,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2年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2个品种在19个试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产量变异主要包括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别占产量变异总平方和的4.39%、74.50%和10.08%。AMMI模型解释了82.76%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将19个试点分成3个生态区域;其中,甘肃省平凉市、天水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陕西省延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和可克达拉市7个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较强。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鉴定出适合西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品种为‘DK 2207’和‘玺旺188’。AMMI模型能够充分分解互作效应,并着重评价品种的稳定性,而GGE双标图则在评价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方面有优势。综上,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西北春玉米品种和测试点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掘更多与小麦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显著相关的位点,以171个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分别在扬州、高邮种植,收获后测定5%乳酸SRC、5%碳酸钠SRC、50%蔗糖SRC和水SRC,结合群体90K SNP芯片基...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8.25%,基因型效应占15.1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60%。利油杂178、创杂油16号、中油769、华油杂706、中油619、圣光168、渝油39和景油517等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在湖南衡阳、常德、岳阳和湖北荆州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6年安徽省审定了绿雨7号、烟宏2000、安农大1216、阜麦9号、徽研22、华成麦1688、皖垦麦1221、山农102、徽研77、濉1216、乐麦207、皖麦203、安1243、亿麦11,共14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通过对这14个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该文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间溶剂保持力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麦溶剂保持力与品质特征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黄淮麦区近年来推广的具有较高产量的品种19个,分析了品种间4种溶剂保持力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4种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在0.01水平有差异,乳酸SRC与蛋白质和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溶剂保持力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呈显著相关;蔗糖溶剂保持力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溶剂保持力可作为品质分析的一项指标,用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6个小麦生态区,选用大面积推广的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麦溶剂保持力微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5个不同硬度小麦的0.5 g面粉或0.5 g全麦粉进行4种溶剂保持力的测定,并与标准的5.0 g面粉测定方法比较.结果显示: 0.5 g面粉测定法的测定结果与5.0 g面粉测定法(标准方法)的相关极显著,水、碳酸钠、蔗糖和乳酸溶剂保持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6、0.95和0.98,表明0.5 g面粉测定法可以替代标准测定方法用于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0.5 g全麦粉测定法的乳酸溶剂保持力与标准方法的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73,但水、碳酸钠和蔗糖溶剂保持力与标准方法的相关不显著,因此不能替代标准方法用于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与碱性水保持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份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溶剂保持力和碱性水保持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溶剂保持力和碱性水保持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保持力、碳酸钠保持力、蔗糖保持力、乳酸保持力与碱性水保持力间极显著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0.648,0.527和0.694.采用最短距离法对供试小麦品种的溶剂保持力和碱性水保持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同时根据动态聚类结果对各类中小麦品种的溶剂保持力和碱性水保持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 【方法】 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 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郑麦9023和烟1604的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遗传信息,旨在提高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效率。【方法】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分子标记PPO18、PP0-B5、PPO16和PPO29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标记H20,检测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来源。【结果】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在2A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A1a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为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在2B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A型,与亲本一致,是高活性PPO;在2D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D1b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利用分子标记H20检测表明,瑞华麦523和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非1BL/1RS易位系。【结论】瑞华麦523是一个具有高活性PPO、非1BL/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其小麦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主要来自母本郑麦9023,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wheat dough. The HMW-GSs are encoded by Glu-A1, Glu-B1, and Glu-D1 loci on the long arms of chromosomes 1A, 1B, and 1D, respectively. In the present study, four near-isogenic lines with different HMW-GS deletions and compositions at the Glu-A1 and Glu-D1 loci in Yangmai 18 background were used for quality analysis. Deletion in Glu-D1 showed much weaker gluten quality and dough strength than null Glu-A1 genotype and wild genotype (WT),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sedimentation, lactic acid 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 gluten index, development time, stability time, and alveograph P and L values. The deletion of Glu-D1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grain hardness, grain protein content, water SRC, sodium carbonate SRC, and sucrose SRC. Double null genotype in Glu-A1 and Glu-D1 and single null genotype in Glu-D1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okie diameter, crispness, and lower cookie height compared with single null genotype in Glu-A1 and WT.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null Glu-D1 genotype is useful for improvement of biscuit quality, and use of this germplasm would be a viable strategy to develop new wheat varieties for biscuit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6.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不同试点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于淮北地区不同类型茬口的产量潜力在9750kg/hm2以上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综合分析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根系特征和电解质渗出率得出,新福麦1号、金禾9123、许科1号、中麦895、华城3366、郑7698、济麦22、淮麦29和宿553丰产性和抗性表现突出,适合淮北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具有生态适应性好的优质水稻,同时评价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采用GGE(基因型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双标图法综合分析12个杂交稻品种在6个试验点的产量及品质指标,并讨论试验点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德优4727和T优6135表现出丰产、优质的特征。其中深两优5814多点平均产量10 096.25kg/hm~2,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分别为14%和56.5%且稳定性好。同时GGE分析表明,试验点中万州与梁平,秀山与南川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国饼干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制作饼干的原料软麦长期供应短缺,美国软麦品质稳定、加工性能优良,受到我国加工企业的欢迎,研究美国软红冬和软白麦籽粒品质多年变化特点及品质指标间相互关系,可为我国弱筋小麦籽粒品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汇总了美国小麦协会1999—2019年间发布的软白麦和软红冬小麦品质相关性状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软麦籽粒、面粉、面团及烘焙品质特点及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美国软麦品质对我国现有弱筋小麦标准的适合度。【结果】从籽粒品质看,软红冬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硬度(H)、容重(TW,g·L-1)和千粒重(TKW,g)均低于软白麦;指标年度间的变异系数表现为H>TKW>GPC>TW。从面粉品质看,两类软麦的湿面筋含量(WG,%)均在22%左右;4种溶剂保持力(SRC,%)中,软红冬麦的值高于或接近软白麦;软红冬麦的WG、沉降值以及4种SRC的变异系数均小于软白麦。从面团品质看,软红冬麦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ST,min)、吹泡P值、L值、W值、拉伸参数均低于软白麦,两者吸水率(WA,%)均为52%左右。粉质参数、吹泡性能和拉伸参数变异系数均表现为软红冬麦小于软白麦。从我国弱筋小麦标准来看,软红冬麦的GPC、WG和ST对GB 17320-2013下的达标率为100%、100%和57.1%;软白麦达标率分别为90.5%、95.2%和38.1%。两类软麦的GPC、WG和ST对GB 17893-1999下的达标率均小于70%,达标率高低表现为GPC>WG>ST。软白麦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KW与GPC、WG和蔗糖SRC呈显著负相关,H仅与WG呈显著负相关,GPC与WG、蔗糖和乳酸SRC呈显著正相关;蔗糖SRC与吹泡仪W显著正相关,乳酸SRC与延展度显著正相关;饼干直径与GPC、吹泡仪W和蔗糖SRC呈显著负相关,与TW呈显著正相关,炉涨率仅与蔗糖SRC显著负相关。软红冬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面粉蛋白质含量仅与WG和ST显著正相关;饼干直径仅与TW和吹泡仪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软红冬麦较软白麦籽粒质地更软,粒重更小,面团强度更弱;品质指标中TW、出粉率(FER,%)和WA年度间相对稳定。软红冬麦对中国弱筋小麦标准的达标度更高,中国弱筋小麦标准对GPC、WG和ST要求过于严格。软白麦品质指标间相关性较软红冬麦显著,两类软麦中GPC、蔗糖SRC和吹泡仪W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显著,可用于弱筋小麦品质评价。软麦年度间GPC、WG、沉降值和吹泡仪L具有相似性,可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