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抑菌谱及生物学特性;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进一步评价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从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62株菌株,其中生防菌株E12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94.93%,且该菌株对常见的12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9.84%~93.14%之间;生防菌株E12能分泌蛋白酶、嗜铁素和淀粉酶,具有固氮及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E12鉴定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生防菌株E12处理离体水稻叶片后,其相对病斑长度较对照显著减小,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盆栽和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2.51%和67.78%。表明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E12在防控水稻纹枯病方面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DYT-79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达58.4%。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黄瓜褐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无菌滤液及1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黄瓜褐斑病菌孢子在100倍、1000倍稀释无菌滤液中虽能萌发,但芽管形态异常。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带在19.9~41.9mm之间。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腐烂病拮抗细菌菌株BJ1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开发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山东栖霞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的63株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BJ1。采用玻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BJ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谱,根据菌株BJ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对腐烂病的防效进行测定。菌株BJ1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8.38%,其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到70.54%;BJ1可显著降低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致使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及细胞质外渗;该菌株对常见的8株果树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菌株BJ1属于微嗜酸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BJ1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滤液均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稀释5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仍可达81.06%,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瓜列当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本研究从新疆加工番茄田自然发病的瓜列当茎基部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筛选对瓜列当具有强致病性的菌株;采用共培养法测定菌株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滤液及其发酵产物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可使瓜列当植株伤口变褐,严重的可造成整株萎蔫死亡;菌株JTF001发酵原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25倍、50倍稀释液抑制率分别为92.88%和87.62%;浓度为5μg/mL和1μg/mL 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浓度为0.5、0.25μg/mL和0.1μg/mL的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1.03%、81.87%和60.04%;结合形态学和基于rpb2、tef 1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JTF001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上述结果表明菌株JTF001有作为开发防治瓜列当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1.75~34.75 mm,抑菌效果具有持续稳定性,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生防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21种野生药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内生真菌,以6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株,并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拮抗菌株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478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1株高活性拮抗菌株,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镰孢属Fusarium、粒毛盘菌属Lachnum、垫壳孢属Coniella和Neonectria 7个属,其中青霉属占比最高,达36.36%。平皿对峙试验表明, 棘壳孢菌12-R-5对灰葡萄孢表现出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对菌丝抑制率达66.67%。含药平皿试验表明,菌株12-R-5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菌株12-R-5 10倍发酵滤液处理灰葡萄孢10 h,孢子不萌发;100倍稀释液处理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1.01%。显微镜观察发现,棘壳孢菌使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膨大肿胀及断裂,部分菌丝发生抑缩、消融现象。说明棘壳孢菌12-R-5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相似文献   

9.
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室内测定试验表明,菌株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2.5mm;温室控病试验发现其对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效果达85.3%。无菌滤液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菌滤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A21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38株白菜根际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拮抗放线菌26B,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26B初步鉴定为链霉菌。该菌除菌发酵滤液对供试的白菜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及3种马铃薯黑胫病菌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菜软腐病菌抑菌直径达到23.97mm。萌发试验表明,白菜种子经26B除菌发酵滤液浸种后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鲜重显著增加。采用浸根法测定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软腐病菌荧光标记菌株BC1-gfp在白菜根部定殖量的影响,浸根处理后48h,白菜根上BC1-gfp的数量达到2.3×109CFU/g;未从26B除菌发酵滤液与BC1-gfp菌悬液混和处理(体积比10%)的白菜根上检测到病原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14%和20%的土壤中,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效分别达96.0%和89.8%。上述结果表明,链霉菌26B是一株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将链霉菌26B应用与土壤水分管理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菌株YB-161的分离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茎基腐病病土中分离细菌,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优良菌株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优良菌株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并结合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gyr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以及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结果表明,10份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98株细菌,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40.00%的菌株有14株,其中菌株YB-161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63.50%。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YB-161处理小麦的病情指数最低,为31.40,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8.15%,其对小麦也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菌株YB-161菌液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52.35%,并对小麦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菌株YB-161的发酵滤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假禾谷镰孢的菌落抑制率分别达66.67%和44.33%,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此外,菌株YB-161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isci、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表明生防菌株YB-161对绿色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解淀粉芽胞杆菌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yticus 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EA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asiaticum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子囊壳形成的影响,以及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室内试验测定结果表明,E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可达80.0%,对子囊壳形成无显著影响。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的条件下,EA1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悬浮液对赤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EA19菌株发酵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2%。EA19菌株喷雾粉可湿性粉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4%,能使小麦籽粒中脱氧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显著降低36.8%,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EA19菌株在生产上防治赤霉病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JPD-1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8株放线菌,其中菌株JPD-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2.50%,该菌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培养7 d时菌落生长旺盛,气生菌丝白色,基生菌丝深粉红色,无可溶性色素产生;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JPD-1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菌株JPD-1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及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弱,发酵滤液原液使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膨大、末端畸形,抑制率为78.14%,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为76.37%。表明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JPD-1可以用作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活性的根际细菌,以大丽轮枝菌为靶菌,分离获得棉花根际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筛选所得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立其分类地位,采用底物降解法和抗菌肽基因克隆法检测其产生水解酶和抗菌肽的能力。结果显示,试验共分离获得182株棉花根际细菌,筛选得到3株对大丽轮枝菌抑菌率大于50.00%且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菌株,其中菌株H14的抑菌率和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54.25%和18.10 mm。该菌能在0~9%NaCl和pH 4.5~9.0的NB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莫哈韦芽胞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H14对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和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9.55%和74.57%;菌株H14能合成蛋白酶,含有srfAA、fenD、bacA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表明莫哈韦芽胞杆菌菌株H14能够合成蛋白酶和脂肽类拮抗物质,具有良好的抑菌和防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在小麦条锈病潜育期能探知和监测病害的简单便捷方法,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品种小麦诱发条锈病,在小麦条锈病菌尚处于潜育期时,采集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并利用双重Real-time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条锈病菌潜育菌量,基于Logistic、IBK以及Randomcommittee三种方法,在不同建模比、不同参数变换下建立可识别潜育期小麦条锈病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全波段范围内(325~1 075 nm),3种方法所建模型模拟识别潜育期小麦条锈病是可行的,但识别效果有一定差异,基于Logistic、IBK以及Randomcommittee方法所建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3.95%~84.51%、87.72%~88.98%、93.19%~93.46%。因此,基于Randomcommittee方法所建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效果最好,更适合小麦条锈病潜育期的定性识别。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的鉴定及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CS001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gyr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菌株TCS00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TCS001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87.66%。不同稀释倍数下,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稀释5倍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6.24%和98.05%,稀释20倍时抑制率也均达90%以上。形态学观察发现,TCS001发酵滤液可导致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中间或顶端膨大畸形。研究表明,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极具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解淀粉芽胞杆菌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初步探索其生防作用机理。收集水稻、甘蓝、黄瓜等不同植物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分离和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离体接种防效、盆栽防效、抑菌谱、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及形成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评价其生防潜力,并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37份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细菌297株,其中4株对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9.8%;对西瓜枯萎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85%以上;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和盆栽防效分别为73.1%和66.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菌率在92%以上;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由此可看出,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的拮抗细菌,从健康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拮抗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拮抗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生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保守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XJ-3和XJ-4,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和65.25%。基于菌株XJ-3和XJ-4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gyrB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其均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XJ-3和XJ-4的发酵液中均含有一类具抗真菌活性、耐热性的非蛋白类次生代谢产物;经菌株XJ-3和XJ-4发酵液处理小麦幼苗后,株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6.48%和13.12%,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0%和14.29%,其中菌株XJ-4的促生效果相对较好;对小麦全蚀病的盆栽防效分别达到51.29%和52.46%。表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胞杆菌XJ-3和XJ-4可用于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