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直径2 mm的凹凸棒土小球为无机载体,利用吸附法固定池塘土著微生物制成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研究其颗粒性能以及对养殖水体中CODMn和氨氮去除性能。颗粒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缓释到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可维持在1.5×106 CFU/mL,并且能较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缓释性能稳定;利用Monod方程拟合可得,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性能良好。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性条件下CODMn的降解最优,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颗粒对氨氮的转化;不同气体流量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Mn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体中溶解氧最高(DO=8.6±0.028 mg/L)时,氨氮降解效果最优;污染物初始浓度升高,固定化微生物降解CODMn、氨氮的一级反应速率逐渐增加(除了初始氨氮浓度过高时);在10 ℃~35 ℃内,温度越高,颗粒降解CODMn、氨氮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2.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硅藻土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硝化菌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降解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探索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小球降解氨氮的最佳使用量,并考察温度、p H值对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和游离菌降解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MC含量2.5%、硅藻土含量3.0%、硝化菌含量2.5%、交联剂硫酸铝[Al2(SO4)3]溶液的浓度为1.5%、交联时间4 h,最佳使用量为每150 m L模拟养殖水投入3 g,小球在30℃、p H值为8时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通过不同温度、p H值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和游离菌降解氨氮情况的比较,发现在弱酸弱碱环境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比游离菌有更好的效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对氨氮的降解效率也高于游离菌。  相似文献   

3.
姚秀清  贾中原  王春华  邹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79-1680,1686
[目的]探讨固定化硝化细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海藻酸钠-CaCl2和PVA-硼酸法2种固定化方法对实验室富集的硝化细菌进行了固定化,并优化了采用海藻酸钠-CaCl2制备的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自配水体中氨氮的条件。[结果]海藻酸钠-CaCl2固定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0℃,pH 7.5~8.5,曝气速率6.5 L/min。在优化条件下,浓度为330.0 mg/L的自配水体经过7d处理后氨氮全部被去除,去除率接近100%。[结论]为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厌氧条件下,分别以海藻酸钙(CA)和聚乙烯醇(PVA)为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剂,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其适宜的包埋条件,对形成的两种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进行了比较,其中CA球的机械强度及吸附性能不及PVA球,但传质性能强于PVA球,在低负荷下CA球的PCP去除率高于PVA球,在高负荷下,则反这,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中PCP处理效率均优于未包埋的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5.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氧化剂对3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干态密度为30 kg/m3的改性聚氨酯泡沫体作为固定化高效微生物载体时,具有亲水性好、微生物负载量高的优点,所得固定化微生物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时呈现污染物去除速率快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稻壳生物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固定在稻壳生物炭上,考察氨氮浓度、pH和温度对氨氮去除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固定化硝化菌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将硝化菌固定在生物炭上,既保留了生物炭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又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高效降解作用。常温条件下,对于初始氨氮浓度≤300mg/L的水样,调节水样pH为7.5,控制水样溶解氧浓度为1.5mg/L左右,稻壳生物炭固定化硝化菌剂对氨氮去除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7.
对草螺菌属荧蒽降解菌Herbaspirillum chlorophenolicum strain FA1以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固定化,考察固定化后菌株对土水系统中荧蒽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硅藻土载体(硼酸法)固定的菌株对荧蒽的降解效率最高,对荧蒽的25-d降解率达97.74%;硼酸法制备的PVA-硅藻土载体和PVA-活性炭载体对荧蒽的降解效果优于相应冷冻-解冻法制得的载体;硅藻土的添加比活性炭更能够提高固定在PVA复合载体中的菌株FA1对荧蒽的降解率。在此基础上,对PVA-硅藻土载体(硼酸法)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采用4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安排实验,对结果进行拟合和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求解,获得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菌浓度9.6%、PVA浓度11.2%、硅藻土浓度4.5%、粒径4 mm。据此优化后,PVA-硅藻土载体(硼酸法)对荧蒽的20-d降解率即达99.46%。  相似文献   

8.
黄婧  陈彪  林敬培  孙琴 《福建农业学报》2012,(12):1378-1382
研究降解污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微生物资源和分子系统特征。从大型养殖场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氨氮的菌株JN-2。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得到氨氮降解菌,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JN-2菌株在28℃和pH 7条件下,24h内可以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1的NH4+-N降解75.6%。对构建的菌株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发现菌株JN-2与苍白杆菌属的同源性达100%,因此推断JN-2菌属于苍白杆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JX535021。游离菌株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30.1%,固定化小球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62.8%。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凹凸棒土(3-APTS-凹凸棒土)固定菠萝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3-APTS-凹凸棒土为基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用固定菠萝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菠萝蛋白酶固定化的条件为:0.4%戊二醛交联,温度38~44℃,pH值6.4,固定化时间4.5 h,最终产品的酶活为3 900 U/g,酶活回收率达80%。[结论]利用3-APTS-凹凸棒土固定的菠萝蛋白酶稳定性和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性的优点,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物炭作为载体的适宜性,探讨了微生物筛选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固定化方法(如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等),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揭示了生物炭与微生物修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过程中多种作用机制的协同效应,既包括生物炭作为固定化载体对微生物的保护及快速定殖作用,也包括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还包括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最后,对该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固定化技术--海藻酸钠包埋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超敏  韩梅  张良  陈锡时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81-1282,1284
概述了海藻酸钠(SA)包埋法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包埋的各主要因素及海藻酸钠(SA)包埋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13.
漆酶是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效用的氧化酶。它的催化产物为水,完全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因而其利用受到各方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量高质量、高性能的材料在固定化漆酶方向得以应用。纳米磁性复合载体就是其中一种。它在回收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以及扩大漆酶可使用条件方面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农药降解酶对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淦  韩萍  吴传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71-4372
以海藻酸钙固定化联苯菊酯降解酶液,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对联苯菊酯的降解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性相当于游离酶活性的75%。温度、pH值、Mg2+等条件的变化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较游离酶小;利用2 g固定化酶对受50 mg/L联苯菊酯污染水体进行处理,3 d后检测,水体中联苯菊酯的含量降低72%。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海藻酸钠、PVA及PVA与海藻酸钠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KG产生菌的固定化细胞,经发酵实验表明,5%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胞的产酸能力及稳定性都优于其它固定化细胞。这种固定化细胞可以连续发酵6次以上,在4℃条件下,储存30天,仍具有很好的活性,与储存前产酸能力相同。  相似文献   

16.
净化SO_2气体的固定化微生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淑文  杨迎冬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84-12285
利用SO2气体对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进行诱导驯化,得到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菌的脱硫菌,研究了该固定化微生物脱硫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对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毒性抵抗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贺莉丽  刘幽燕  李青云  徐少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5-14287,14291
[目的]研究使用玉米芯作为固定化载体处理氰化物。[方法]以玉米芯为载体,对一株产碱杆菌DN25进行固定化,以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含氰废水为底物进行降解试验。[结果]采用菌体附着载体生长的方式来制备固定化细胞,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8.0。固定化细胞对50 mg/L含氰废水45 m in的降解率为98.5%,对300 mg/L含氰废水降解率可达91.9%。批式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进行降解,前5次对氰化物的降解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所设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系统运行稳定,固定化细胞降解效果良好,连续运行25 d,前15 d对于氰化物的最大降解率高达99.25%。[结论]与其他传统载体相比,玉米芯为天然绿色植物,廉价易得,可降解,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玉米芯多孔、吸附能力强、固定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α-淀粉酶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固定化酶的优越性,酶的固定化的方法分类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甘蔗纤维素衍生物为载体,用共价键结合法固定α-淀粉酶。根据温度、pH值、α-淀粉酶的浓度以及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对α-淀粉酶固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定条件为:温度60℃,pH值为6.0,α-淀粉酶的浓度为60U/ml,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为50ml∶1g。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通过吸光度法测定所得固定化酶的活力为34.77U/g固定剂。测得米氏常数为12.88g/L,半衰期为3.17h,固定化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α-淀粉酶脱离在产品中,所以可以减少额外的加工费用,同时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固定化菌藻对含油污水的降解条件.[方法]首先,研究了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降解前后的原油进行红外光谱、GC-FID及GC-MS分析,然后考察了原油浓度、降解温度、溶液pH、溶液盐度等条件对固定化菌藻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固定化菌藻的可重复利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5 d的降解,固定化菌藻对3 9/L原油的降解率可达91.8%.固定化菌藻与固定化单菌、固定化单藻相比,菌藻组合表现出协同作用,对主要的正构烷烃及多环芳烃的去除效率增加.当原油浓度为1~7g/L,pH为6~8,温度为25~35℃,NaCl浓度<1.5%时,固定化菌藻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并对原油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固定化菌藻重复利用3次以内(每次5d),对其降解原油的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高粱茎秆汁液酒精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慧  刘荣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84-5685
以可溶性糖含量为113 g/L的甜高粱茎秆汁液为试验原料,采用摇瓶发酵方法,在水浴摇床上进行发酵。试验中温度分别选取252、8、31、34和38℃5个梯度,分别考察其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甜高粱茎秆汁液制取酒精过程中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残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选取31℃时,可获得较高的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较低的残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