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提升甘南青稞产业种源支撑基础,实现青稞新育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以青稞新品种甘青11号为试材,在甘南高寒阴湿区旱川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播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播量为192.0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最高,为3 720 kg/hm2;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播量分别为223.5、256.5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580、3 510 kg/hm2。由此可见,在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播量为192.0~256.5 kg/hm2时,青稞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考虑,该施肥水平和播量为青稞在甘南高寒阴湿区种植适宜的肥料配比和播量。  相似文献   

2.
在甘南高寒阴湿区采用裂区设计对青稞新品种甘青6号进行了肥料配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入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氮磷质量比1∶0.9~1.1,密度为450万~600万粒/hm2时青稞折合产量较高,且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其余处理。  相似文献   

3.
2008年绩溪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华良  何小卫 《土壤》2009,41(2):320-323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获得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N、P、K最佳施肥量为纯N 144.38 kg/hm2、P2O5 38.38 kg/hm2、K2O 67.02 kg/hm2,N∶P2O5∶K2O为1∶0.27∶0.46时,最佳经济产量为9146.63 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实际,建议推荐施肥量分别为尿素(N,460 g/kg)总量322.34 kg/hm2、过磷酸钙(P2O5,120 g/kg)314.84 kg/hm2、氯化钾(K2O,600 g/kg)112.44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夏黑无核葡萄连续3年开展"3414"肥效试验,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间的回归模型,探索出南方地区夏黑无核葡萄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其次为磷和钾。在该地力条件下,氮、磷、钾的适宜施肥量分别是N 363.6 kg/hm2,P2O5454.95 kg/hm2,K2O 363.3 kg/hm2;在各施肥处理中,以处理6(每公顷施氮、磷、钾量分别为N 300 kg、P2O5270 kg、K2O 375 kg)产量最高,增产率达65.91%,果实固酸比也较高,产投比较大,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党参合理施肥量,在陇西县进行了“3414”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当施N 208.8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籽粒产量最高,为174.7 kg/hm2;当施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根产量为3 104.8 kg/hm2。施肥量为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单根干重和鲜重最高,分别为3.55、12.75 g;施肥量为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干鲜比最高,达30.19%。不同氮、磷、钾配方对党参根长有显著差异,对根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党参的根长和根粗最大。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收获的不同经济产量选择合理的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在不同灌水量下青稞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和最佳配比,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氮磷钾配施对青稞产量、品质的影响, 2018 — 2019年以春性二棱青稞品种陇青1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灌区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为主区、施肥为副区并采用“3414”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对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灌水处理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各项测定指标至少与1个其他指标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在相同氮磷钾配比下青稞平均产量全生育期灌水2次和全生育期灌水1次较全生育期不灌水分别显著增产59.5%、52.8%,灌水2次较全灌水1次增产4.4%;各灌水处理下,1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不灌水0.1%~26.2%、灌水1次0.9%~28.3%、灌水2次7.8%~22.7%,且施肥处理N2P2K3、N2P2K0和N3P2K2产量始终较高;各灌水处理下,氮、磷、钾施用量和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均能反应青稞产量与氮磷钾三要素之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下,青稞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189.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186.75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196.5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P2O5 61.69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48.77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27.38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K2O 61.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60.6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77.44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整体而言,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升高。推荐该区春青稞生育期浇水1次,即于拔节期按1 500 m3/hm2灌入。在此水分条件下推荐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6.75、48.77、60.60 kg/hm2,此时青稞籽粒产量可达到4 355.24 kg/hm2。  相似文献   

7.
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玉米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供试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得出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11250kg/hm2和12000kg/hm2的高产高效益的种植密度和N、P、K施肥方案.种植密度为97200株/hm2,施纯N 332.4kg/hm2,施P2O5 111.8kg/hm2和K2O 150.0kg/hm2,籽粒产量≥10500 kg;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 367.2kg/hm2,施P2O5 110.0kg/hm2和K2O 150kg/hm22,籽粒产量≥11250kg/hm2;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 439.4kg/hm2,施P2O5 120.0kg/hm2和K2O 150kg/hm2,籽粒产量≥12000kg/hm2.籽粒产量从10500 kg/hm2增加到12000kg/hm2,扣除成本每hm2纯收益增加603.5元.  相似文献   

8.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梧州市藤县藤州镇潴育泥田水稻Y两优1号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 9.91 kg/667 m2、磷肥(P2O5) 3.53 kg/667 m2、钾肥(K2O) 3.76 kg/667 m2,可获产量540.3 kg/667 m...  相似文献   

9.
2007-2008年在潼南县红棕紫泥夹泥土壤上进行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效应是N>K>P,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影响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油菜的最高经济产量为208.43 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5 kg,P2O5=9 kg,K2O =4.5 kg;最佳经济产量为206.38 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5 kg,P2O5=7.5 kg,K2O=3 kg.NP、NK、PK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索苦荞新品种黔苦5号在贵州省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得到:黔苦5号在每667 m~2施纯N 2.0 kg、P_2O_5 9.1 kg、K_2O 5.9 kg时,可获得最高产量,为195.99 kg/667 m~2;每施用纯N 1.8kg、P2O5 7.2 kg、K_2O 4.6 kg为最佳施肥量,产量为193.6 kg/667 m~2,每667 m~2纯收益694.6元;P、N、K三种肥料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PNK。  相似文献   

11.
为给祁连山沿山区设施红地球葡萄氮肥合理施用及产量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指导。在4年生红地球葡萄大棚内,设置浅施(20 cm)和深施(40 cm)2个施肥深度,低氮(N 180 kg/hm2)、中氮(N 240 kg/hm2)和高氮(N 300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氮肥施用对祁连山沿山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深度相同时,氮肥施用量从18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从240 kg/hm2增加到300 kg/hm2,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明显增加。氮肥施用量相同时,随着施用深度的增加,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显著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明显增加。综合考虑葡萄产量、品质、果实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以及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20 cm的施肥深度和240 kg/hm2的氮肥施用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祁连山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总结2006~2009年陕西省渭北旱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80个3414试验数据,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旱作区小麦施肥效果以及施肥量、 土壤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小麦产量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施用氮(N)、 磷(P2O5)、 钾肥(K2O)小麦分别增产986、 679和405 kg/hm2,增产率为30.0%、 18.9%和9.5%,增收1098、 810和392 Yuan/hm2,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1.5%、 14.8%和8.8%,农学效率分别为6.4、 7.1和7.1 kg/kg; 施肥增产、 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农学效率表现为P2O5=K2O>N; 与不施肥相比,平衡施用氮、 磷、 钾肥(N+P2O5+K2O)小麦增产73.0%,增收1923 Yuan/hm2,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0.0%,农学效率为5.8 kg/kg; 过量施用氮、 磷、 钾肥均无显著减产效应,推荐施肥处理化肥的增产、 增收效果, 对产量的贡献率以及农学效率均最高。土壤肥力对化肥肥效有显著影响,投肥于中、 低肥力土壤既能实现养分高效利用又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氮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磷肥肥效基本不变,而钾肥肥效在快速提升。合理施肥与耕作、 栽培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是旱区作物增产、 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 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 磷、 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 磷(P2O5)、 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 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 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 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 42.3和29.6 kg/kg; 施肥增产、 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 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 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 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 磷(P2O5)64.03~121.69 kg/hm2、 钾(K2O)428.59~628.55 kg/hm2,N、 P2O5、 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甘南州青稞田杂草滋生的问题,验证除草剂组合5%唑啉草酯乳油+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青稞田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采用裂区设计,5%唑啉草酯乳油和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分别设3个用量水平,进行了2种除草剂不同剂量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处理不仅对青稞田安全无药害,而且对青稞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药后25 d株防效分别达到92.22%、91.87%,药后60 d鲜重防效分别达94.76%、92.33%。同时该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5 450 kg/hm2,较空白对照(不施用除草剂)增产32.28%。综合考虑认为,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甘南州青稞田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最优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16.
钾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荞麦大粒荞品种为材料,设4个钾素水平(K2O 0、 22.5、 45和67.5 kg/hm2),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 钾素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麦籽粒产量、 籽粒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钾量为K2O 45 kg/hm2 时达最高。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在施钾量为K2O 46.2 kg/hm2(2009年)和46.3 kg/hm2(2010年)时产量达到最高。钾素生理效率、 钾素利用效率、 钾肥农学利用率、 钾肥生理利用率、 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施K2O 22.545 kg/hm2时,通辽市库伦旗甜荞麦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糜子氮、磷、钾肥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糜子氮、 磷、 钾肥效应,并提出最优推荐施肥量组合,本试验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糜子氮、 磷、 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糜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氮、 磷、 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 施用氮、 磷、 钾肥, 糜子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52.31%,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糜子产量的关键因子。氮、 磷、 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钾,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糜子氮(N)、 磷(P2O5)、 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21.61、 78.09、 24.23 kg/hm2,适宜的氮、 磷、 钾施肥比例为1∶0.64∶0.2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寒阴湿区栽培陇薯6号脱毒原种的最佳氮磷肥用量及密度,为推广和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构建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三因素与陇薯6号脱毒原种产量(Y)之间的回归模型:Y=38.139+2.519X1-3.662X12-1.719X22-1.719X32。对模型解析寻优的结果表明,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脱毒原种块茎产量大于33 t/hm2的最优栽培方案为:施N 168.22~204.87 kg/hm2、P2O5 104.98~165.02 kg/hm2,密度为47 497~57 503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