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丰富永靖县及周边地区设施草莓栽培品种结构,以草莓品种妙香7号为对照,对草莓品种白雪公主、宁玉、久香在永靖县的引种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草莓品种久香口感酸甜适中,综合表现良好,折合产量较高,可达30 780.0 kg/hm2,可在当地种植,以丰富当地草莓栽培品种;草莓品种白雪公主口感香甜,果实颜色特殊,建议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广西亚热带地区草莓的生产现状,包括广西草莓栽培地理分布、品种选择布局及多样的栽培模式等,同时分析了广西发展草莓产业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草莓是上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棚草莓的栽培与生产,推动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现在上海农业发展的必须选择。基于此,针对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栽培及管理方法,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与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升大棚草莓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4.
草莓味道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草莓病害较多,生产用药较为频繁,严重影响了果实食用安全性。随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对草莓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脱毒苗的应用满足了绿色农业及草莓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对产业兴旺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从组织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超低温脱毒等方面综述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罗汉街草莓产业快速发展,泰辉农业、木兰金秋农业股份落地罗汉街3年来,领衔草莓产业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市场开发,已成为带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撂荒地开发、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草莓产业为贫困户创造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打工零距离"的优越条件,有效化解了"产前投入、产中技术、产后销售"3大难题,实现土地租金、扶贫股金、打工薪金、分红现金"四金"脱贫,农户吃上"草莓饭"、穿上"草莓衣、开上"草莓车"、住上"草莓房"、娶上"草莓妻"。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台湾湖莓公司、木兰金秋农业科技股份公司等公司拟联手打造罗汉街万亩草莓产业园,建设草莓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甘肃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甘肃草莓产业存在的栽培品种单一老化、缺乏优良无病毒种苗、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步伐、建立规范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克服连作障碍、加强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链条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展草莓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建立草莓生产全程标准化技术体系,在生产各个环节引入标准化的质量控制规范,对提升草莓质量与安全水平、确保消费健康安全、促进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介草莓现有国家标准、现行有效行业标准、现行地方有效标准,指出现有草莓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厘清标准体系层次,建立草莓全程...  相似文献   

8.
通川区磐石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依托景区发展起来的磐石镇乡村旅游是四川省达州市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示范项目之一,主要特色为农耕文化科普+草莓采摘体验+游乐设施体验。受游客数量不稳定的影响,磐石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草莓种植大户也易陷入困境。基于此,提出积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新型旅游业态、培养数字营销素养等手段和措施,促进磐石镇乡村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兴寿镇草莓生产典型东营村为例,整理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分析兴寿镇草莓产业生产经营现状。发现兴寿镇在草莓生产上面临着倒茬轮作难、人工成本高、农药补贴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在经营中存在销售渠道窄、开拓能力不足、采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继续完善农药补贴等相关政策、深度推广栽培新技术、帮助种植户提高渠道开拓和采摘服务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采用连作5年草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修复剂对草莓植株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修复剂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能够显著提高连作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定植期施加修复剂的效果好于幼果期,定植期和幼果期各施一次的效果最好。修复剂可以起到缓解草莓连作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蜜瓜连体拱棚一年两熟栽培是民勤县近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在民勤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起着承前启后、接续市场供应的作用。为给蜜瓜连体拱棚栽培提供技术指导,基于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从连体拱棚建设、品种选择、穴盘育苗、温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民勤蜜瓜连体拱棚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武威地区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武威地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武威市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生态栽培技术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中药生态产业作为武威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启“中药景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态栽培基地建设、强化GAP规范化生产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生态化等适宜武威市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动古浪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对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系统能值分析体系以太阳能值为衡量标准,系统考虑乡村空间中的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本货币等各种要素,进而对乡村旅游系统中的生态效率、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气候冷凉,油料作物类型多、品种丰富。针对甘肃省发展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研发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链,构建以不同油料作物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甘肃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产品为单元按照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以科技为支撑,打造健康、营养、绿色的“甘味”油脂品牌,助推甘肃省油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香菇生产是康县农业农村经济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康县香菇的产业基础、品牌建设、产业模式、技术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康县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扩大林地规模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沛县蔬菜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值分析理论是基于“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这一前提, 因此可将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为同一标准, 即太阳能焦耳来进行比较。本研究应用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 以江苏省蔬菜主产区之一的沛县为例, 采用一系列能值指标, 定量分析了该县蔬菜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基础和经济特征, 为合理开发沛县蔬菜资源, 实现沛县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2007 年沛县蔬菜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为1.22×1021 sej, 其中工业辅助能为7.18×1020 sej, 占58.85%, 说明沛县蔬菜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工业辅助能,已走出传统农业靠自然条件发展的阶段。沛县蔬菜生态系统能值产出为3.20×1021 sej, 占农业总产出能值的39.65%, 说明蔬菜产业已成为沛县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中, 茄果类和根茎类蔬菜能值产出较高, 分别占蔬菜能值产出的35.63%和23.63%, 而特种创汇蔬菜牛蒡和山药为蔬菜能值总产出的18.61%。沛县蔬菜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率为2.67%, 低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10.12%), 说明环境资源已不是蔬菜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沛县蔬菜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沛县蔬菜生态系统的工业辅助能值比率为58.85%, 低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工业辅助能比率(73.16%); 沛县蔬菜生产的化肥使用量较高, 占工业辅助能的69.42%, 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沛县生态系统的有机辅助能比率为38.61%, 高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有机辅助能比率(16.72%); 沛县蔬菜生态系统的购买能值比率为97.54%, 高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购买能值比率(89.88%), 表明沛县蔬菜产业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来自社会经济系统的购买能值, 而较高的购买能值促进了沛县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沛县蔬菜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率为36.61, 高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能值投入率(8.88), 说明沛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但净能值产出率仅略高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净能值产出率, 可能由于能值产出较高的先进技术推广不够; 沛县蔬菜生态系统环境负荷率为1.43, 低于江苏省耕地生态系统环境负荷率(2.83), 且农药能值投入仅占0.21%, 说明沛县蔬菜产业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沛县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应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及蔬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加大蔬菜产业的科学技术推广力度, 增强沛县蔬菜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靖远枸杞作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因其生产环境优越,品质特色明显,人文历史悠久,产业优势明显,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从靖远枸杞生长环境、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对其产业优势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思路: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建立枸杞良种繁育基地,加大优质新品种推广力度;着力打造枸杞区域特色品牌;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加强产业技术支撑;引进现代农机装备,加强研发力度;统筹规划布局,拓宽枸杞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期为指导靖远枸杞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