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种植甜、糯玉米是山西省忻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2017年在忻州市进行国家级区域试验,对10个甜、糯玉米品种(含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果穗性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甜、糯玉米的种植效益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品种京科糯569,白糯型京科糯2000E的鲜穗丰产性最高,鲜籽粒丰产较差,抗性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采收鲜穗;白甜糯型农科糯336和黄甜糯型黄糯9号的丰产性整体较高,抗性较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采收鲜穗和鲜籽粒均可。因此,该区域可针对不同的产品需求决定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绥棱地区种植的糯玉米品种,以品种垦粘1号作为对照,对10个不同糯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所有品种除京科糯387产量较对照低,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各品种品质总评分京科糯2000E、京花糯2017、京科糯2016、京科糯2000、农科糯336高于或等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其中京科糯2000鲜穗产量高,品质好,但株高、穗位较高,倒伏风险较高,建议谨慎种植,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合河南长葛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2022年在长葛市的鼎优公司科技园区安排了11个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3个方面比较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5个品种分别为鼎白糯306、鼎白糯193、鼎白糯186、鼎白糯192和鼎白糯365,其中,鼎白糯192产量虽高,但穗部性状和品质一般;鼎白糯306、鼎白糯193、鼎白糯186和鼎白糯365的产量较高,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商品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继续参试进行多点鉴定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余姚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以14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食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杭糯玉21、玉农花彩糯7号、天贵糯932的鲜穗农艺性状好、糯性好、口感佳、产量高,申科甜2号、浦甜1号、万鲜甜178、美玉甜007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籽粒质地脆、口感佳、产量高,品质表现好,可进行推广种植,为玉米新品种选择和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低纬高原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纬高原地区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具有种植鲜食糯玉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筛选适合低纬高原地区种植的糯玉米品种,为品种布局及糯玉米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地大面积栽培品种“云糯3号”为对照,引进“瑞糯1号”“花鲜糯”等11个糯玉米品种在,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对比试验,调查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食味品质等。[结果]“斯达糯52”的鲜穗产量为15 006.8 kg/hm2,位居第1,食味品质总评分为90分;“花鲜糯”的鲜穗产量为14 513.9 kg/hm2,位居第2,食味品质总评分为90分;“瑞黑糯1号”的鲜穗产量为14 175.6 kg/hm2,位居第3,食味品质总评分为88分;“瑞佳糯3号”的鲜穗产量为14 175.6 kg/hm2,位居第4,食味品质总评分为90分;“瑞佳糯4号”的鲜穗产量为12 750.1 kg/hm2,位居第7,食味品质总评分为91分。[结论]“斯达糯52”“花鲜糯”“瑞黑糯1号”“瑞佳糯3号”“瑞佳糯4号...  相似文献   

6.
赵琳  骆乐谈  袁德明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378-2382
2020年对6个甜玉米品种、7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适应性筛选分析,甜玉米以粤甜16为对照,糯玉米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重点分析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结合果穗外形、抗性、口感评价等指标,最终筛选出优质、适应性强的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南甜玉164和泰甜金银粟的综合性状优良;糯玉米中苏科糯1902和玉糯916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良。这4个品种适应性强,可用于玉米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2017年宣威市鲜食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宣威市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7年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瑞甜1号和瑞甜3号抗性好、生育期短、穗大、产量高、品质好,是适合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大玉糯2号和花糯1号产量高、抗性好、品质好,是适合在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糯玉米品种;瑞白糯1号和都市丽人产量太低,不适宜在宣威种植;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漳平市种植的高产、抗病、商品品质优良的鲜食糯玉米品种,2016年承担了福建省种子总站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漳平点试验),通过对鲜食糯玉米品种抗性、产量及商品品质相关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天贵糯919、甜糯133、彩糯17322等3个品种农艺性状及商品品质表现优良,综合表现好,每667 m~2产量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82~156 kg,产量差异极显著,对主要病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建议继续参试或同时生产示范;黔糯601、珍珍糯95、翠糯2号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田间综合表现较差,建议停止试验。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吉林省种植的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对2020年在吉林省参加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比和分析了鲜食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考虑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性等因素,吉糯32和玲糯688较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夏播推广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本研究以17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鲜穗产量与穗粗、行粒数和单穗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呈负相关;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出晶彩甜糯2号、连甜糯909、苏科糯1702、通甜糯898、连彩糯1607等5个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对17个参试品种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品质评分。综上所述,明玉1203、连甜糯909、虞珑糯1612、白甜糯209、苏科糯1505等5个品种品质得分较高,综合产量、农艺性状、外观和蒸煮品质,连甜糯909、彩甜糯1607、苏科糯1505等品种适宜在黄淮南部地区夏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两个典型的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连花糯2号)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效应、年份效应、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和地点×品种×年份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鲜穗产量(P<0.01,下同).不同试点两个参试品种的平均鲜穗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连云港>吴江>丹阳>泰兴>淮安>东台>海门>南京.连花糯2号不同试点的平均鲜穗产量(12927.31 kg/ha)比苏玉糯5号(10680.53 kg/ha)极显著增产21.04%,表明连花糯2号丰产性优于苏玉糯5号.但苏玉糯5号稳产性(变异系数3.74%)略优于连花糯2号(变异系数5.10%).糯玉米柔嫩性、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鲜出籽率、生育期、茎腐病抗性和大斑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好,但皮渣率、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千粒重、纹枯病抗性和粗缩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差.[结论]不同年份间的气候差异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外在因素,且穗部性状中的秃尖长和千粒重可能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可将其作为糯玉米稳产性、广适性育种的重要指标,并兼顾区域化育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梅丽 《农学学报》2015,5(4):10-15
为筛选出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3年对11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播种至采收95~96d,甜玉米播种至采收86~90d。糯玉米“京科糯569”和甜玉米“京科甜533”综合表现突出,“京科糯569”鲜穗产量20700㎏/ hm2,商品穗产量17250㎏/ hm2;“京科甜533”鲜穗产量13400㎏/ hm2,商品穗产量13070㎏/ hm2。“京科糯569”抗性、株型均较对照理想,“京科甜533”穗型一致、排列整齐,没有秃尖,籽粒鲜亮,二者品质综合得分均较高,优于目前常规种植的“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可作为替代品种在今后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解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良自交系,开展育种潜力评价.[方法]测定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花期、株高、穗位高)、产量性状(鲜苞穗重、鲜穗重、鲜粒重等)及品质性状(皮渣率、糖度、粗蛋白、粗淀粉、脂肪含量等).选择产量、糖度、皮渣率最优的前50%自交...  相似文献   

15.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筛选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在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参加2012年天津市预备试验的15个鲜食糯玉米组合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等进行了评价鉴定。通过播种、田间考查记录数据、收获后考种分析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及评价小组成员对15个组合的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的打分评价筛选出了食味品质好的组合。结果表明,糯预2、糯预3和糯预5为理想组合,值得在天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北京市密云地区春播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对中单28、德玉1号、农大4967、高油4515的产量性状,抗病抗倒、农艺性状和果穗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单28产量高,生育期适宜,株高穗位合理,抗病性强,抗倒性好,可以作为密云县推广种植的苗头品种进一步进行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示范种植。2005-2006年进行了不同试点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中单28在密云地区相对农大108的增产效果显著,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以及很好的抗逆性,适宜在密云地区推广种植,能够代替农大108作为密云地区的春播玉米主推品种。高产栽培试验表明:中单28在3 600~3 900株/667 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且倒伏率、空秆率都较低,是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与灌水模式下中单28的农艺性状、抗性、投入、产量及效益得出,常规施肥模式下中单28株高穗位合理,抗逆性较好,投入低,经济效益高;雨养栽培模式下中单28株高较低,投入低,效益高,是节支增效的理想栽培模式,可以做到增产增收。探索推广模式,帮助企业决策,加大宣传品种力度,加快推广进程。  相似文献   

18.
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2011年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鲜出籽率年份差异不显著;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年份间有差异;甜玉米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百粒重、穗粗、出苗至采收日数、穗行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鲜出籽率、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纹枯病发生普遍,病情较重,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等发生,茎腐病、粗缩病轻发病。参试甜玉米品种品质平均得分83.35分,接近对照(粤甜3号,85.25分)。  相似文献   

19.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及其食味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鲜食糯玉米鲜果穗采收期,从鲜果穗产量、商品性和食味品质3个方面对39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中新组合筛选及其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忻玉6009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增产潜力。[方法]介绍忻玉6009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最后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忻玉600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Z295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7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 460.0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3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6%。2008~2009年在山西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7位。在2009年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103.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6位。忻玉6009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2.8%,属于高淀粉品种。忻玉6009中抗矮花叶病,抗玉米穗腐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结论]忻玉6009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