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河西绒山羊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张掖、酒泉、武威等地区,现有品种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但生长发育迟缓,绒毛产量偏低。为了提高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羊绒综合品质,提高产绒量,试验采用光控增绒技术对当地河西绒山羊进行了观测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控增绒技术的羊只在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上均高于采用舍饲养殖的羊只,而采用舍饲养殖的羊只又高于自然放牧的羊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试验测定和调查分析,对不同改良阶段的西门塔尔牛(父本)与河西黄牛(母本)杂交牛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30多年对河西黄牛的杂交改良,其饲养规模、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大幅提高,18月龄母牛肉用指数达到4.17kg/cm,公牛6.97kg/cm,已具备专门化肉用牛指数标准,后期选育提高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张掖近20年来选育的肉牛新品种各世代公、母牛繁殖性能,为种群扩繁和高效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张掖肉牛新品种选育技术资料,对4个世代的选育张掖肉牛配种、产犊记录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数据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结果】张掖肉牛母牛初配年龄为 15~18月龄, 初配体重为380~420公斤, 产犊月龄为 21~24月龄。横交选育的不同世代母牛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 平均犊牛成活率 97.9 %, 繁殖成活率 81.74 %。  相似文献   

4.
高寒牧区是地处高寒自然条件下,以经营耐高寒、耐粗饲、适应性强、具有高原特色的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地区.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高原地区属典型的高寒牧区,以放牧藏系羊和牦牛等特有畜种为主,是中国放牧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掖肉牛产业有着区域性的发展历史、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基础。针对目前存在的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牛肉深加工能力薄弱、缺乏品牌和市场占有份额的问题,就张掖肉牛产业区域性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以工业化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过程、市场化营销理念和资本运作方式组织百万头肉牛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在肉牛育种实践中,为了便于育种场间生产水平和牛只间生长性状的比较,解决种牛营养水平调整、体况评定、分等定级和对性能测定数据进行校正时依据零散不标准的问题。【方法】现以核心育种场测定的张掖肉牛性能指标数据为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x ?、标准差S和标准误S_x,对张掖肉牛总体平均数(u)的置信区间做估值,以此为参数,分析体重、体尺间生长规律和相关性,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结果】体重、体尺估值参数是以核心育种场测定数据为样本,经t值标准化后的正态分布函数密度值,将张掖肉牛生长发育各阶段进行了区分,反映现阶段张掖肉牛的生产水平。【结论】在育种实践中作为种牛营养水平调整、体况评定、分等定级和对性能测定数据进行校正时参照标准,需要继续进行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前言 肉牛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肉食畜种,肉牛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拿大的肉牛养殖以严格的检疫制度,优良的种畜、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安全加工工艺、高效养殖管理、废物综合处理及环境质量检测,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声誉。其肉牛生产是以全方位生态畜牧业为主导的无公害“绿色”牛肉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加拿大的肉牛业在国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1 肉牛业生产现状及其经济地位 加拿大的肉牛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60年代初肉牛业已经具备了专业化生产特征,形成了两大独特的经营体系,(1)放牧肥育:(2)围栏肥育。肉牛业生产综合了自然地域资源和放牧的优势,加拿大的肉牛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来源。据2002年统计肉牛的总收入达到75.7亿加元。肉牛的饲养数量居世界第20位。仅占有世界肉牛饲养头数的1%,但在世界肉牛生产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与集成配套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方法]综合运用肉牛饲养学、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肉牛营养学、动物饲料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科理论及有关生产绿色畜产品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从张掖金牛产地环境、生产环境、牛舍设计和建筑、张掖金牛绿色饲草料科学配制等14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集成了11个有关绿色畜产品肉牛生产的单项技术及1项原则和1项规定,组装配套成为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结论]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顺应当今消费者追求绿色食品的潮流,示范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正>张掖肉牛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饲养的主要品种,由蒙古牛分化而来。张掖市于30多年前引入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杂交改良和品种培育工作,目前已进入个体世代选育期。为准确掌握品种选育工作进展,通过生产性能测定,确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尺变化情况和相应的体重范围,为实际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确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天然草场长期超载放牧和气候生态条件变化所导致的草场退化、畜种适应性差以及畜产品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我们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生态类型,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线性规划方法为技术支持,对呼伦贝尔市牧业畜种结构和草场建设及其开发利用提出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南德温肉牛与张掖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本地肉牛主导品种,在原有利木辛、夏洛莱、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引进南德温牛(冻精)与当地西杂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止2007年2月,已产南杂牛3 345头,育肥出栏1 750头.总结了甘肃张掖牛改区三元杂交牛外貌特征,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同时对初生、3月龄、6月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二元杂交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德温三元杂交牛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为本市选择肉牛主导品种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品种来源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苜蓿(Medicago sariva)放牧草地以其成本相对低、营养价值高、家畜生产性能优异而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用于干草的苜蓿不耐践踏,不适合放牧,而且家畜鼓胀病也限制其利用,因而使之成为苜蓿科研的新方向.有关放牧型苜蓿品种的选育以及家畜鼓胀病的管理研究,笔者将分别在其他文章中阐述.本文主要就苜蓿放牧地的管理(放牧方式、时间和强度)、合理利用及其对不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目前育成的放牧型苜蓿品种进行综述,以期为苜蓿放牧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畜牧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合理有效的组织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对实现现代畜牧业转型跨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掖市肉牛产业化经营实体发展现状及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肉牛养殖及产业化经营管理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肉牛类群的形成及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张掖肉牛类群的形成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梳理了肉牛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科研及项目支撑,明晰了张掖肉牛发展的历史背景。针对肉牛产业发展中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特色优势品牌未形成等问题,就张掖肉牛产业发展探索性的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滇中山地黄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肉质风味好,但生长周期长、个体小,产肉率低。为了提高滇中山地黄牛生产性能,本文从牛舍改建、品种改良、肉牛育肥、肉牛补饲、种草养畜、青贮氨化、牛病防治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案例的展示,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我市肉牛生产水平,针对肉牛养殖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探讨.[方法]通过对全市养殖场、养殖户肉牛养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根据张掖肉牛特点,制订了张掖肉牛能繁母牛、架子牛、育肥牛各阶段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结论]在全市所有养殖场、户进行推广,并做到标准上墙、上手、上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张掖市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良种化程度高、发展模式先进、服务体系完善等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以张掖市30年来肉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肉牛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在规模扩展、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装备肉牛产业,大力发展肉牛饲养业,努力把张掖打造成中国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张掖市作为甘肃省唯一项目实施地开展由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共同执行的德系西门塔尔牛示范推广项目,旨在对张掖肉牛新类群提供多元遗传基础。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在示范点上与本地西杂牛开展杂交试验,对F1代杂种牛进行适应性、生长发育及级进杂交F2代泌乳性能测定等。由于示范点杂交牛犊各阶段生长速度快,乳肉兼用特征明显,市场价格高,深受养殖户喜爱,项目取得阶段成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