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裸燕麦内燕5号莜麦Avenanuda和皮燕麦野红燕麦AvenaSterieis是燕麦属中两个六倍体的不同种。我们曾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内燕5号莜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0sm(2SAT),核型类别为2B;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2.
野红燕麦Avena,sterilis和小粒裸燕麦Avena.nuaidrevis,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小粒裸燕麦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2SAT)+4st,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3.
五寨莜麦Avenanuda是我区栽培历史悠久的农家品种,在燕麦属中它是染色体数目比较多的种,我们对其染色数目及其核型进行观察研究,五寨莜麦是六倍体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2n=6X=42=26m+10sm(2SAT)+6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4.
五寨莜麦Avenanuda是我区栽培历史悠久的农家品种。在燕麦属中它是染色体数目比较多的种。我们对其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五寨莜麦是六倍体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0sm(2SAT)+6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5.
三个药用菊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原产中国的3个药用菊品种-抗白菊,滁菊,怀菊的核型及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白菊2n=4x=36=2M+18m+16sm(2SAT)减粉分裂中期I(MI)平均每个芬粉母细胞(PMC)有0.20I+17.70Ⅱ+0.10Ⅳ,滁菊2n=6x=54=24m(2SAT)+22sm+6st+2t,在MI平均每个PMC有0.44I+26.66Ⅱ+0.06Ⅳ,怀菊2n=6x+1=55=6M+26m+1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 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 ̄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4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湖南野生宽皮柑桔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南4种野生宽皮柑桔和5种栽培宽皮柑桔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道野标号2n=2x=16=16m+2sm,道县野标号2n=2x=18=16m+2sm,莽山野标号n=2x=18=16m+2sm,莽山野柑2n=2x=18=18m,永顺蜜标号2n=2x=18=10m+8sm,土标号2n=2x=18=14m+4sm,朱桔2n=2x=18=12m+6sm,结桔2n=2x=18=8m+8sm+2st  相似文献   

8.
四川6种伞形科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常规压片法,对四川省6种伞形科植物的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旱芹(Apium graveolens L.)的核型公式为2n=2x=22sm,属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为2n=2x=16,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 Urban.)为2n=2x=18,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n.)为  相似文献   

9.
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麦单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体“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1条具有特殊遗传功能的外源染色体4E,获得了即带有纯合核不育基因,又能自交结实,籽粒为浅蓝色的msms基因型普通小麦4E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2n=42W(msms)+1(4E)=43」,该系自交后代可分离出64.3%白粒雄性不育种子「2n=42W(msms)=42」32.1%的浅蓝粒自交可结实种子「2n=42W(msms)+1(4E)=43」  相似文献   

10.
对茶子属中的两个最大亚属——茶子亚属和单性花亚属中部分种类的核型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子亚属的8个种中有6个为二倍体(2n=2x=16),1个为单倍体(2n=1x=8),1个为四倍体(2n=4x=32),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4%;单性花亚属的4个种均为二倍体(2n=2x=16),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6%,由此可以看出,茶子属的进化是从染色体倍性和核型不对称性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曹明树  陈文品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69-76,T002
本研究获得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 2n=2x=14)和四倍体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var.glaucescens Boiss2n=4x=28)的属间杂种。LmxFa.g杂种在形态上呈中间型,而反交杂种则倾向于母本。杂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多花黑麦草的染色体组(A)与四倍体苇状羊茅的两组染色体(B和B')亲和性差;相对来说,羊茅属的细胞质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用人工合成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2n=4x=52,A2A2G2G2染色体组)和海岛棉(2n=4x=52,AADD染色体组)杂交,获得[(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海岛棉]F1种间三元杂种,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细胞学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①双二倍体与海岛棉无色素腺体品种杂交产生的F1种子,其种仁无色素腺体,但植株有少量色素腺体;而与海岛棉有色素腺体品种杂交产生的F1种子,其种仁和植株均有色素腺体;②F1植株的株型、叶形等性状趋于海岛棉亲本,花器性状如花色却偏向于野生比克氏棉,而花朵大小等为超亲遗传性状;③种间三元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形成大量单价体,其染色体构型为2n=4x=52=42.8Ⅰ+4.6Ⅱ,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向两极分离不均,产生多种类型的不育小孢子,致使杂种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14.
对初级六倍性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来源于四川的三个地方品种(系)和一个栽培普通小麦品种(包括ph1b中国春小麦)所形成的杂种F1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亲本不同,杂种F1之间的染色体配对存在明显的差异。四川的地方品种群体中可能存在ph或类似干ph的基因,促进染色体的配对。另外,在杂种F1(AABBDV)中,单倍性染色体组D和V的存在部分地扰乱了A和B染色体组的同源配对。末期Ⅱ中,除了正常的四分体外,还存在二分体、三分体、五分体及六分体。对杂种F2和BC1F1的染色体计数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范围为2n=29至2n=65,有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超过了预期的染色体数目,说明染色体通过杂种F1的传递偏离了随机模式。部分二、三、五或六分体所形成的配子参与了受精结实。因而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不仅可望获得混合有D、V染色体结构的2n=42的植株,而且还可能获得其它高倍性(8x)和低倍性(4x)的植株,从而为物种的进化指出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8=14m+4sm和2n=2x=18=14m(2SAT)+4sm,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属于2A和1A型.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均是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研究了草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核型。各棉种的核型简式为:草棉,2n=2x=26=18m+4sm+4st(4SAT);亚洲棉,2n=2x=26=22m+2sm+2st(2sAT);陆地棉,2n=4x=52=28=22sm(2sAT)+2st(2SAT);海岛棉,2n=4x=52=28m+24sm(4SAT)。通过对4个栽培棉种核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对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10%~30%之间Kr1Kr1kr2kr2,7个品种杂交结实率小于5%;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杂种F1PMC的染色体配对能力与亲本杂交亲和性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0121,但不同组合存在一定差异,8641012/黑麦F1具有最好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1.3),而碧蚂4号/黑麦等具有较差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为0),其它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8641012是具有较好亲和性和较高F1PMC染色体配对水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进一步用于小麦的远缘杂交以转移外源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9.
乳源白毛茶和台山白云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乳源白毛茶和台山白云茶是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品种。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特别是在乳源白毛茶品种中发现了1个单倍体细胞(x=15)。2个茶树品种的核型均为2n=2x=30=16m+6sm+4sm^sat+4st。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认为这2个茶树 起源时间相对较晚、较进化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西番莲属2个主要栽培类型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8=14m±4sm和2n=2x=18-14m(2SAT)+4sm,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属于2A和1A型,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均是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